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湖之南、鱼肥粮丰,湘水之滨、稻浪飘香……提及湖南,人们脑中首先浮现出的是“鱼米之乡”美景。然而,近段时间以来,湖南大米不时被检出镉超标,“鱼米之乡”光环被罩上一层阴影。
事实上,不仅是湖南,国内多个省份出产的稻米被查出镉超标,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公害”。“镉米危机”的出现,再次敲响土壤污染警钟。
“鱼米乡”面临难以承受之重
刘湘骥是攸县大同桥镇大板米厂老板。自从今年3月厂里的大米被检测出镉超标以来,刘湘骥几乎每晚都辗转难眠。双眼布满血丝的他2个月内体重骤减了20多斤。“镉是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刘湘骥说,他的大米厂从收谷、脱壳、碾米、抛光到包装所有程序都是物理性操作,不存在添加或产生镉等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污染只能来自于生产大米的农田。
像刘湘骥一样深受“镉米危机”之害的人不在少数。攸县粮农杨子江原本还想今年粮食能卖个“好价钱”,但如今家中粮食已无人问津。在将自家的几千斤稻谷送到米厂后,杨子江无奈地对米厂老板说,“这些谷你先帮我收着,卖出去了你再给我钱,卖不出就算了。”
相对于“镉米风波”给农民和米厂老板带来的难以言喻之痛,更多业内专家却认为这是一场迟早要来的危机。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童潜明认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的耕地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省份土壤中重金属本来底值就偏高,加之多年来经济结构偏重于重化工业,大量工业“三废”排放加剧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形成。
“掠夺式”开发加剧土壤污染
童潜明认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十分复杂,其中既有工业造成的点源污染,也有农业投入品滥用造成的面源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首先来自于工业“三废”。以湖南为例,作为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有色金属采选开发已有数百年历史,重金属污染历史包袱也同样沉重。在衡阳常宁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涉重金属企业密集地区,许多耕地早已不适合继续耕种。来自农业的污染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一些地方周边没有涉重金属的工业企业,但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仍会出现重金属超标,原因就在于农业投入品被滥用。童潜明说,目前全球每年进入土壤的镉总量为66万公斤左右,其中经施用化肥进入的比例高达55%左右。对土地的“掠夺式”开发更加剧了重金属进入土壤的步伐。
专家介绍,在湖南这样传统农区,农民曾有大量施用有机肥的习惯,每年还会有意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来中和农田土壤。但近年来,出于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追求,农民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土壤酸性急速飙升。湖南省权威部门统计显示,由于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与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比较,目前湖南省耕地土壤pH值已由6.5下降到6.0,30年土壤酸化程度相当于自然状态下300年的酸化程度。“研究表明,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值,土壤中重金属流活性值就会增加10倍。”
湖南省一位农业专家说,湖南是目前全国土壤酸化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全省耕地中有三分之二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土壤酸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增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治理土壤污染 “危”中有“机”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厚积突发”,暴露出我国工业污染的严峻形势以及农业生产领域过分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对耕地质量保护的严峻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壤污染已“不可逆”。
有专家表示,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使得人们过度追求“产量至上、效益至上”,只向土地索取,而长期忽视了土壤的保护与修复;此次“镉米风波”所暴露出来的土壤污染之痛,已引起公众强烈关注,将有力地推动全社会重视和加快推进治理土壤污染进程。
“土壤质量与水、肥、气等多种元素息息相关,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类生命体,它同样也需要呵护。”童潜明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土壤面临“严重透支”。以湖南为例,资料显示目前湖南省稻田平均耕层厚度只有13厘米左右,比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减少3.5厘米,湘阴、汨罗、沅江等地的个别稻田耕层已不足8厘米。
“土壤污染的治理与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湖南省一位土肥专家说,通过相关农艺手段如增加土壤有机质、施用含硅土壤调理剂、采用生物吸收法等能够钝化、减轻甚至修复大多数的超标土壤。他希望这次“镉米危机”能够引起国家和湖南省对耕地质量的足够重视,设立专项资金对酸化土壤进行修复改良。
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公司董事长曹典军认为,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形势虽然严峻,但业界的普遍认识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完全不可逆的污染耕地毕竟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面积来说,我国的土壤污染还是能够得到修复的。”曹典军说,目前我国并不缺乏治理土壤污染的技术和人才,缺的是政策、资金的支持和社会进一步关注。
“在经历了镉米危机之后,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更加凸显。”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说,目前湖南省已针对全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已在联合开展抽样调查。谢立告诉记者,对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湖南省的治理思路是严控增量,逐步消化存量。他认为,“镉米”风波发生后,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公众,都应该理性应对、冷静反思,形成全社会联动的“合力”,根治土壤污染并非遥远的梦。
事实上,不仅是湖南,国内多个省份出产的稻米被查出镉超标,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公害”。“镉米危机”的出现,再次敲响土壤污染警钟。
“鱼米乡”面临难以承受之重
刘湘骥是攸县大同桥镇大板米厂老板。自从今年3月厂里的大米被检测出镉超标以来,刘湘骥几乎每晚都辗转难眠。双眼布满血丝的他2个月内体重骤减了20多斤。“镉是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刘湘骥说,他的大米厂从收谷、脱壳、碾米、抛光到包装所有程序都是物理性操作,不存在添加或产生镉等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污染只能来自于生产大米的农田。
像刘湘骥一样深受“镉米危机”之害的人不在少数。攸县粮农杨子江原本还想今年粮食能卖个“好价钱”,但如今家中粮食已无人问津。在将自家的几千斤稻谷送到米厂后,杨子江无奈地对米厂老板说,“这些谷你先帮我收着,卖出去了你再给我钱,卖不出就算了。”
相对于“镉米风波”给农民和米厂老板带来的难以言喻之痛,更多业内专家却认为这是一场迟早要来的危机。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专家童潜明认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的耕地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省份土壤中重金属本来底值就偏高,加之多年来经济结构偏重于重化工业,大量工业“三废”排放加剧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形成。
“掠夺式”开发加剧土壤污染
童潜明认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十分复杂,其中既有工业造成的点源污染,也有农业投入品滥用造成的面源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首先来自于工业“三废”。以湖南为例,作为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有色金属采选开发已有数百年历史,重金属污染历史包袱也同样沉重。在衡阳常宁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涉重金属企业密集地区,许多耕地早已不适合继续耕种。来自农业的污染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一些地方周边没有涉重金属的工业企业,但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仍会出现重金属超标,原因就在于农业投入品被滥用。童潜明说,目前全球每年进入土壤的镉总量为66万公斤左右,其中经施用化肥进入的比例高达55%左右。对土地的“掠夺式”开发更加剧了重金属进入土壤的步伐。
专家介绍,在湖南这样传统农区,农民曾有大量施用有机肥的习惯,每年还会有意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来中和农田土壤。但近年来,出于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追求,农民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土壤酸性急速飙升。湖南省权威部门统计显示,由于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与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比较,目前湖南省耕地土壤pH值已由6.5下降到6.0,30年土壤酸化程度相当于自然状态下300年的酸化程度。“研究表明,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值,土壤中重金属流活性值就会增加10倍。”
湖南省一位农业专家说,湖南是目前全国土壤酸化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全省耕地中有三分之二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现象。土壤酸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增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治理土壤污染 “危”中有“机”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厚积突发”,暴露出我国工业污染的严峻形势以及农业生产领域过分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对耕地质量保护的严峻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壤污染已“不可逆”。
有专家表示,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使得人们过度追求“产量至上、效益至上”,只向土地索取,而长期忽视了土壤的保护与修复;此次“镉米风波”所暴露出来的土壤污染之痛,已引起公众强烈关注,将有力地推动全社会重视和加快推进治理土壤污染进程。
“土壤质量与水、肥、气等多种元素息息相关,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类生命体,它同样也需要呵护。”童潜明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土壤面临“严重透支”。以湖南为例,资料显示目前湖南省稻田平均耕层厚度只有13厘米左右,比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减少3.5厘米,湘阴、汨罗、沅江等地的个别稻田耕层已不足8厘米。
“土壤污染的治理与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湖南省一位土肥专家说,通过相关农艺手段如增加土壤有机质、施用含硅土壤调理剂、采用生物吸收法等能够钝化、减轻甚至修复大多数的超标土壤。他希望这次“镉米危机”能够引起国家和湖南省对耕地质量的足够重视,设立专项资金对酸化土壤进行修复改良。
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公司董事长曹典军认为,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形势虽然严峻,但业界的普遍认识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完全不可逆的污染耕地毕竟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面积来说,我国的土壤污染还是能够得到修复的。”曹典军说,目前我国并不缺乏治理土壤污染的技术和人才,缺的是政策、资金的支持和社会进一步关注。
“在经历了镉米危机之后,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更加凸显。”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说,目前湖南省已针对全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已在联合开展抽样调查。谢立告诉记者,对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湖南省的治理思路是严控增量,逐步消化存量。他认为,“镉米”风波发生后,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公众,都应该理性应对、冷静反思,形成全社会联动的“合力”,根治土壤污染并非遥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