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有效的、生动的、艺术的、多彩的课堂教学,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过程 热爱学生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结合学生道德品质的现状,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分析当今学生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学生道德品质出现滑坡,许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应而产生的新问题,如果还是用以往那种单一以教师为主、一味的说教、灌输、浮于表面不深入了解学生内在需求,脱离社会的教育形式来教育学生,看来是行不通了。因此,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思想。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时,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积极向上,勇于创新,成为新世纪人才。应试教育下的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以至影响学习。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是无力去改变一些客观因素,而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促进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运用“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灵活处理,正确把握师生活动的“双边性”,力求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联系08年的四川5·12抗震救灾、08年年初的南方凝冻雪灾,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他们多说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关注社会,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热爱祖国的表现。
二、教学过程中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突出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完美的思想品德课应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对教材所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正确,系统的讲授。讲授过程中,不能出现知识性和观点性错误,对教材的处理必须讲求科学性、逻辑性,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不能脱离《课程标准》毫无目的的乱讲。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艺术讲求严谨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艺术性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透彻理解教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他们所反映的深刻理念,同时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讲求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在讲述、描述、分析思想品德课中的故事、插图、概念和原理时,要充满激情,注入情感,讲话时要注意语言清晰、吐字清楚,不同性质的文段要分别采取不同的语言来进行思维表述。如:论断性文段,语言要准确简明;描述性文段语言要优美动听富有艺术性,同时还要注意声调的高低起伏、强弱变化的正确处理。另外,语言的幽默诙谐又是思想品德课上不可缺少的语言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正确地运用各种教学语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明辨是非和分析说明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现有多媒体手段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应试教育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以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思品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我们在教学中提到“可持续发展”时,展示漫画“举不动”,表明世界人口总数2000年已达60 亿;展示漫画“垃圾包地球”、播放动画“这样就合法了”,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在中国…….”,看人们是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节课,学生在惊叹、感慨中,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依依不舍。
四、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情境故事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在学习《交往讲艺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一同学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还有一同学把自己第一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家长的一方越说越生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都明白了争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下课后有的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一个同学还在小作文中写道:“我曾因把妈妈的口红弄坏而被训斥,当时很委屈。现在我想到假如当时转移话题哄哄妈妈,妈妈一定会转怒为喜。”
五、教师要热爱学生,给学生一颗爱的心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 、“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 、“严爱结合”。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座心通的桥梁,充分体现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性。
总之,上好一堂课,是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要从教育事业出发,从学生本身出发,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锐意进取,为实现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效率开拓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过程 热爱学生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结合学生道德品质的现状,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分析当今学生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学生道德品质出现滑坡,许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应而产生的新问题,如果还是用以往那种单一以教师为主、一味的说教、灌输、浮于表面不深入了解学生内在需求,脱离社会的教育形式来教育学生,看来是行不通了。因此,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思想。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时,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积极向上,勇于创新,成为新世纪人才。应试教育下的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以至影响学习。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是无力去改变一些客观因素,而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促进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运用“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灵活处理,正确把握师生活动的“双边性”,力求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联系08年的四川5·12抗震救灾、08年年初的南方凝冻雪灾,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他们多说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关注社会,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热爱祖国的表现。
二、教学过程中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突出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完美的思想品德课应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对教材所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正确,系统的讲授。讲授过程中,不能出现知识性和观点性错误,对教材的处理必须讲求科学性、逻辑性,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不能脱离《课程标准》毫无目的的乱讲。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艺术讲求严谨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艺术性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透彻理解教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他们所反映的深刻理念,同时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讲求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性。因此,教师在讲述、描述、分析思想品德课中的故事、插图、概念和原理时,要充满激情,注入情感,讲话时要注意语言清晰、吐字清楚,不同性质的文段要分别采取不同的语言来进行思维表述。如:论断性文段,语言要准确简明;描述性文段语言要优美动听富有艺术性,同时还要注意声调的高低起伏、强弱变化的正确处理。另外,语言的幽默诙谐又是思想品德课上不可缺少的语言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正确地运用各种教学语言,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明辨是非和分析说明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现有多媒体手段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应试教育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以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思品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我们在教学中提到“可持续发展”时,展示漫画“举不动”,表明世界人口总数2000年已达60 亿;展示漫画“垃圾包地球”、播放动画“这样就合法了”,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在中国…….”,看人们是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节课,学生在惊叹、感慨中,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依依不舍。
四、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情境故事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在学习《交往讲艺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一同学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还有一同学把自己第一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家长的一方越说越生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都明白了争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下课后有的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一个同学还在小作文中写道:“我曾因把妈妈的口红弄坏而被训斥,当时很委屈。现在我想到假如当时转移话题哄哄妈妈,妈妈一定会转怒为喜。”
五、教师要热爱学生,给学生一颗爱的心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 、“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 、“严爱结合”。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座心通的桥梁,充分体现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性。
总之,上好一堂课,是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要从教育事业出发,从学生本身出发,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锐意进取,为实现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效率开拓出一条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