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在成熟大企业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重视的情况下,我国新创科技型小企业通过“半渐进式”技术创新要在短期内赶上或超过现有成熟大企业而成为市场未来的主导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突破性技术创新无疑是我国新创科技型小企业赶上或超过成熟大企业的战略选择。新创科技型小企业创新人员创新积极性较高,有利于偏离原有的技术轨道开发出全新的技术和产品,或对原有技术和产品的功能大幅度提高或成本大幅度降低。然而,由于自身知识积累的有限性,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独自开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导致创新成功率较低。新创科技型小企业只有通过内外部知识的广泛获取与整合,才能高效地开展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整个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体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协同性和集成性。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战略资源,是创新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突破性技术创新需要投入更多的知识资源,通过现有知识的应用和新知识的创造来解决创新瓶颈问题。因此,从知识整合视角研究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意义。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归纳了其特点;以新创科技型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其次,阐述了知识整合对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催化作用;从模糊前端创意生成、研究开发、中试生产、商业化和新技术标准推广五个阶段构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从知识、技术和行为三个维度提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整合绩效的表现形式、测度和评价方法。第三,构建了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模式及运作机制。结合当前国家的战略、方针和创新发展趋势,提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动态联盟创新和互联网+创新模式及相应的运作机制。第四,实证分析了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在个体能力、创新开放度、知识整合、信息技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假设关系和概念模型;通过假设验证,揭示出个体能力、创新开放度、知识整合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信息技术具有间接正向影响。第五,构建了能体现出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性、突破性和高度开放性特点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效用理论和云理论的能实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综合云评价模型。最后,基于上述研究,从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影响因素、模式及机制、能力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实践的改进策略。
其他文献
【正】 关于马家浜文化的分布范围及其分期,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试就马家浜文化的分布和分期问题作一些探讨。一、马家浜文化的分布目前,关于马家浜文化的分布,众
随着全球化竞争激烈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企业作为最基本的微观主体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产业这一中观层次的组织形式得以更多的关注,其目的在于寻求更为显著的协同效应和整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小学数学教学是否要预习,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不少教师对预习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提出了质疑.有的认为预习就是阅读课本.是一种变相的灌输学习:有的觉得预习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所学
对稀土元素铕、铽、镝的氯化物与咪唑二元配合物 ,与丙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 ,乙酰甘氨酸铕、镧、钕、铕与苯并咪唑配合物以及它们的配体 ,以可见光为激发光进行了荧光光谱测
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的主力军,而企业未来发展成败与否的关键不仅跟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成熟程度有关,企业自身是否有能力及时获取资金以扩大业务规模
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医疗服务强调人性化服务.如今的医疗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大家都认识到高品质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医院门诊作为病人入院的第一道
研究马齿苋多糖对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的抗衰老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小鼠按体重将其随机分5组,每组24只,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100 mg/kg )马
血清高水平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外周高水平IFN-α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首先比较分析了SLE患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