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所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且市场出现单边预期,从而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和国内资金流动性急剧上升。政府不断采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名义汇率不升使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人民币升值问题难在它是个历史的、长期的、系统的问题,要想很好地解决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输导,而不是采用堵的办法。当务之急就是正视当前面临的问题逐步积极的解决。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调控 措施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比较大的信贷扩张和流动性泡沫周期之中。这个周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政府购汇除外)的双顺差,由此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且市场出现单边预期,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和国内资金流动性急剧上升。
一、人民币升值带来国内经济过热,政府不断采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2003年下半年,我国就出现了第一轮经济过热,最后诱发了2004年中的宏观调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成本过低、流动性过大。当年以“一刀切”的形式进行调控,使得银行贷款断流。这次调控几乎全是以行政手段主打,通过行政指令迫使银行减少贷款,没有解决流动性问题。于是,工业投资泡沫压下来了,新的泡沫又在产生。2006年房地产市场的一次重大扩张出现。政府又开展了一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但仍以行政手段为主,辅助以房地产政策和税收政策,还是没有触及到流动性这个根本问题。于是资金从房地产市场又流到股市。随着股市升温,政府再对股市采取调控政策。这些资金又重新流回到房地产,流回到工业投资。可见,在流动性问题没解决之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的根本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全面的、根本的解决。行政手段只是退烧药,可以减缓一些症状,却是治标不治本。
存款准备金率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被视为货币调控的“猛药”。但是央行自2006年8月19日以来,已多次选择使用它来抑制经济过热。但我国经济列车并未在这种货币调控工具面前放慢脚步。与前者相比,加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它可在一定程度抑制贷款及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鉴于流动性过剩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07年中央行多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运用加息、减征利息税手段打出宏观调控组合拳,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抑制流动性过剩。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依然要调控资金的流动性过剩。
二、名义汇率不升使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
但是,汇率是经济整体中的一部分,不是能够长期压抑的。名义汇率不升,实际汇率在升值,通过通货膨胀、工资上涨、资产增值,最终对经济的实际作用是一样的,即推高成本,减少出口。这将进一步增加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关系的扭曲,制造资产泡沫。在双顺差的现状之下,人民币继续升值应是必然趋势。目前的问题难在我国政府还需要采取哪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
我国的生产率和工资收入增长都远超过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这使得货币的汇率相应提高,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在所难免。短期内以实际汇率升值的形式出现,譬如通货膨胀上升,资产升值等。这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长期稳定是不利的。可以说,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用现有的政策手段应付只能解决一时,如果压力长期存在,仅仅以来现有的各种政策工具就不免捉襟见肘了。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步伐早晚也会加快,但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三、我们需要从长计议,谋求我国经济长远的发展
不难看出,人民币升值问题难在它是个历史的、长期的、系统的问题,要想很好地解决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输导,而不是采用堵的办法。当务之急就是正视当前面临的问题逐步积极地解决。
1.构建相对独立的发展思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持对人民币汇率的独立决定权,以积极参与和东盟各国汇率协调对话的姿态回应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的呼声。美元贬值提高了国际货币合作的要求,也为我国谋取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提供了机会。目前应对国际货币合作的最佳策略是,逐渐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亚洲的影响力。
2.我国短期内宜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同时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来应对国际压力和降低外部不平衡。在存在持续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会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国双赤字的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并使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影响力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更需要通过一些国内改革措施来应对国际压力,比如采用财税政策与强有力的货币政策相互配合,来冲销外部不平衡对国内宏观稳定的影响。
3.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调整对外经济政策,是我国应对国际压力和克服外部不平衡的最佳选择。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在外汇市场上保持中央银行的干预力量。同时,通过调整对外经济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管理,降低外部不平衡程度和人民币汇率的低估程度,减轻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压力。
4.对外经济政策宜以改善国内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宜逐步消除对出口和外资的优惠政策,逐步消除对进口用汇和内资的限制,以改善长期以来依赖外资的局面。同时,必须对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整个引资政策进行调整,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减轻资本账户顺差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
5.扩大政府消费支出,促进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后是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在国内消费不足的情况下,过剩的生产能力必然要寻求外部需求平衡,从而导致巨额的贸易顺差。因此,必须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才可以减少顺差,政府应该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加政府支出,建立促进内需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降低居民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稳定支出预期,进而消除人民的后顾之忧,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调控 措施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比较大的信贷扩张和流动性泡沫周期之中。这个周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政府购汇除外)的双顺差,由此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且市场出现单边预期,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和国内资金流动性急剧上升。
一、人民币升值带来国内经济过热,政府不断采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2003年下半年,我国就出现了第一轮经济过热,最后诱发了2004年中的宏观调控,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成本过低、流动性过大。当年以“一刀切”的形式进行调控,使得银行贷款断流。这次调控几乎全是以行政手段主打,通过行政指令迫使银行减少贷款,没有解决流动性问题。于是,工业投资泡沫压下来了,新的泡沫又在产生。2006年房地产市场的一次重大扩张出现。政府又开展了一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但仍以行政手段为主,辅助以房地产政策和税收政策,还是没有触及到流动性这个根本问题。于是资金从房地产市场又流到股市。随着股市升温,政府再对股市采取调控政策。这些资金又重新流回到房地产,流回到工业投资。可见,在流动性问题没解决之前,我国宏观经济中的根本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全面的、根本的解决。行政手段只是退烧药,可以减缓一些症状,却是治标不治本。
存款准备金率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被视为货币调控的“猛药”。但是央行自2006年8月19日以来,已多次选择使用它来抑制经济过热。但我国经济列车并未在这种货币调控工具面前放慢脚步。与前者相比,加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它可在一定程度抑制贷款及资产价格的过快增长。鉴于流动性过剩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07年中央行多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运用加息、减征利息税手段打出宏观调控组合拳,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抑制流动性过剩。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依然要调控资金的流动性过剩。
二、名义汇率不升使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
但是,汇率是经济整体中的一部分,不是能够长期压抑的。名义汇率不升,实际汇率在升值,通过通货膨胀、工资上涨、资产增值,最终对经济的实际作用是一样的,即推高成本,减少出口。这将进一步增加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关系的扭曲,制造资产泡沫。在双顺差的现状之下,人民币继续升值应是必然趋势。目前的问题难在我国政府还需要采取哪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
我国的生产率和工资收入增长都远超过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这使得货币的汇率相应提高,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在所难免。短期内以实际汇率升值的形式出现,譬如通货膨胀上升,资产升值等。这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长期稳定是不利的。可以说,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用现有的政策手段应付只能解决一时,如果压力长期存在,仅仅以来现有的各种政策工具就不免捉襟见肘了。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步伐早晚也会加快,但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三、我们需要从长计议,谋求我国经济长远的发展
不难看出,人民币升值问题难在它是个历史的、长期的、系统的问题,要想很好地解决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输导,而不是采用堵的办法。当务之急就是正视当前面临的问题逐步积极地解决。
1.构建相对独立的发展思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持对人民币汇率的独立决定权,以积极参与和东盟各国汇率协调对话的姿态回应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的呼声。美元贬值提高了国际货币合作的要求,也为我国谋取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提供了机会。目前应对国际货币合作的最佳策略是,逐渐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在亚洲的影响力。
2.我国短期内宜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同时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来应对国际压力和降低外部不平衡。在存在持续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会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国双赤字的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并使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影响力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更需要通过一些国内改革措施来应对国际压力,比如采用财税政策与强有力的货币政策相互配合,来冲销外部不平衡对国内宏观稳定的影响。
3.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调整对外经济政策,是我国应对国际压力和克服外部不平衡的最佳选择。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在外汇市场上保持中央银行的干预力量。同时,通过调整对外经济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管理,降低外部不平衡程度和人民币汇率的低估程度,减轻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压力。
4.对外经济政策宜以改善国内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宜逐步消除对出口和外资的优惠政策,逐步消除对进口用汇和内资的限制,以改善长期以来依赖外资的局面。同时,必须对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整个引资政策进行调整,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减轻资本账户顺差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
5.扩大政府消费支出,促进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后是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在国内消费不足的情况下,过剩的生产能力必然要寻求外部需求平衡,从而导致巨额的贸易顺差。因此,必须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才可以减少顺差,政府应该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加政府支出,建立促进内需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降低居民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稳定支出预期,进而消除人民的后顾之忧,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