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dox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了具体的量化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然而,现在的小学生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有多少学生能真正达到这个阅读量呢?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
  一、 了解意义,提高认识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意义很多,我认为主要要让学生了解以下两点:
  1. 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 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开展课外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二、 立足课本,有效衔接
  以课内阅读为主体,以课外阅读为补充,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 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激发阅读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值得探究的信息点,进而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收集与课文探究点相联系的信息,并在课堂上反馈、交流、达到满意的互动效果。
  如上《黄果树瀑布》前,让学生课外收集黄果树瀑布的图片、相关知识、录像等等。上课时学生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交流、汇报。如有的收集了黄果树瀑布的组成,有的收集了黄果树瀑布的地质构造,有的收集了黄果树瀑布节的相关资料,还有的收集了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诗句……各种图片,都配有文字说明。这样让学生获得了关于黄果树瀑布全方位的信息,调动各种感官,激发了阅读欲望,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课内激活课外阅读,扩展教材内涵
  在预习感知、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带着查阅到的资料的储备、理解进入课堂,这就增强了学生课上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并成为启动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的宝贵资源。
  1. 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对读书不可能顷刻之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我根据文章的内容、体裁、作者等情况在导入时提供多元信息,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
  例如,教学五年级的《嫦娥奔月》时,我先从民间传说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阅读的兴趣。再向学生推荐如《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学生就会迫不及待要读,自然就把学生引入了课外阅读的天地,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到我国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
  2. 深入学习文本渗入课外内容
  一要补充个人资料,感悟人物鲜活形象。例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一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非典”的资料,了解“非典”的情况后,结合课文的前后两段,初步体会人们对叶欣的怀念之情。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细读,交流感受,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要会换位思考,在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后,从叶欣的亲人、同事、孩子等角度,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补充叶欣的个人资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升华自己的情感。
  二要补充历史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程度不同,读同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由于我们的经历可能与作者相距较远,为了达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需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例如教学古诗《江南春》时,难点在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上。从诗歌字面来看,前两句诗展现的是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江南风景,是写今。后两句又把人的视线引向烟雨中悠远古老的佛寺,是怀古。但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时,显然光从诗句的表面是体会不出作者的情感,此时补充历史背景,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体会诗人情感时我补充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出具有政治抱负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内忧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抒发了他忧国忧民之情。
  三要补充写作背景,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有些句子一般都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结合文章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如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在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时,我问学生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因为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这是学生的回答。可见,他们也体悟到了这浓浓的思乡情了。这是母亲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眷恋,其实也是作者真是情感的写照,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到这一点,我还为他们出示了琦君的一段文字:琦君的家乡是浙江,后来去了台湾,她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亲人,写了许多思乡作品。让学生更加体会出,她在文章中提起母亲,字里行间流淌出对母亲的爱。由于母亲的关注,她才每次感受到了收获桂花雨的激动,体验了一份欢乐。多少年逝去,世事变迁,琦君早已告别母亲,远离故土,然而,她依然牢记着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飘零的岁月,难以割舍的童年,都依然历历在目。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四要填补课文空白,深化学生的感悟。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做诗只能做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我们的老师有激活学生课外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促进学生感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时,课文中详细介绍了人类在飞行射击、轮船射击、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简单列举了人类模仿生物制造越野车和坦克的例子,最后发出感慨“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课文中讲的生物都跟动物有关,其实,人类也在向植物学习。所以我补充了鲁班从一种边缘有小齿的叶子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又从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根据树叶的排列和悉尼大剧院的建设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三、 课内激活课外阅读,选择适宜阅读教材
  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理解了内容之后,应该说,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他们除了要对课文语言进行积累、运用以外,延伸性阅读有关资料仍是语文学习的内容。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
  1. 根据课文的作者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如学课文《三打白骨精》,让学生走进吴承恩,激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从而推荐《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2. 根据课文的出处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如《少年王冕》节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这部讽刺小说,感悟其中更多的人物形象。
  3. 根据课文中介绍的人物引导延伸学生的阅读。如《孔子游春》这篇课文介绍了孔子与弟子一起外出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由此引导学生阅读孔子的《论语》,从而了解孔子的为人之道、为师之道等。
  只要认真地在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上下功夫,积极灵活开展课外阅读引导,一定能够引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阅读,让他们的生命因阅读而充实,因阅读而精彩。
  (作者单位:镇江市恒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逐渐显现。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互相依赖的整体。特别是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迅技术的发展,地球上各地的距离大大缩短了,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通过电脑的不断更新,信息量的大不断加大,电脑也得到普及。电脑多媒体进入音乐课堂,辅助音乐教学。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变得直观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感。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对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的同时,也为班主任专业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建设班级与改革新课程的过程中,对班主任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的,班主任需要更新理念,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评价观拓展思路,践行“以人为本”,开展工作,成为学生发展的塑造者与引导者,实现班主任在教育方法与教育观念上的根本性转变。  一、 新课改要求班主任必备的专业
期刊
现在学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快地成长,许多学校专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安排蓝青结对,组织外出学习,为他们的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青年教师的进步,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亦步亦趋,不断积累。  在工作实践中,青年教师会碰到许许多多实际问题,常常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为此必须勤奋学习,掌握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想,多读书,多动笔,不断丰富自己,拓宽视野,充实内涵。要持之以
期刊
每天在走上三尺讲台时,老师手里都捧着一本课本,课堂上学生们手边也几乎不离课本,课本功不可没的地位就这样在老师、学生们的心中形成。课本在课堂上它就像师生们用来行走的那双腿,如果没有了它,师生们似乎就不能走,也不敢走了!客观地说,课本是优化了的教学资源,它能让学生更有序、更高效地习得知识,提高各项能力。但我们不能“奉若神明”般地捧着课本,跟着课本。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平等互动,这
期刊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 “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课上,我安排了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说说是怎样从13里去掉9的。奇怪的是,许多学生看着小棒认为是多余的东西,怎么启发都调动不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课后我反复猜想和琢磨,试图能挖掘这个问题的本质根源。  课后我进行了调查,47名学生中有25名学生家长进行过课前辅导,这部分学生对于新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结果,有些已经相当熟
期刊
在我区名师展示活动中,有幸欣赏了一位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执教的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后又聆听了教研员精彩的点评,她要求全体语文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意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上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本文结合该老师《如梦令》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每堂语文课上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这虽然看起来
期刊
在学校生态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教师在学校教育科研中自身层面和外部层面都面临着挑战,教育科研尚不能充分发挥其蕴涵的巨大能量,还不能成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我专业化水平的一种核心武器。  一、 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  1. 面临自身挑战  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研究部门的事,是专家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风吹进了职校的课堂,职校的美术教学该如何改变过去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主的现代美术教学方式转变,是当前教改的重中之重。针对职校美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我尝试从改革的必要性,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职校;美术;教学;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学生完善人
期刊
教育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灵魂,培育着未来和希望。班主任不仅要用自己无怨无悔的辛勤耕耘,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要对孩子们的成长负责,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教会孩子做人。怎样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一、 悉心呵护,让每朵花儿都灿烂  一个孩子只是一个班级的几十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一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因此,作为班主任,我用爱心与责任心,服
期刊
与家长联系,这是每一个教师经常要做的工作,但对于我们这群刚出道的80后教师来说,却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怎样做好这件事?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 新学期前夕怎样与家长沟通  新学期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到,一位新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差不多有15年教龄)一起在教室为本班学生办报到注册。家长们好像约好了一样,都围着语文老师咨询这咨询那,即使语文老师说可以向班主任请教,有的家长也只是向新老师瞟一眼,对新老师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