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发育期是每个初中生都会经历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阶段,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往往会导致他们与父母之间发生各种矛盾甚至冲突。我所带班级的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二年级后都表现出了更强的独立意识,而随着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期望值的提高,亲子沟通问题日显加剧。对此,基于学校针对“情感表达与亲子关系构建”进行研究的大背景,我尝试利用书信的形式促进亲子之间有效沟通,从而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书信是一种古老但流传至今的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尽管它没有微信或电话这种强大的通讯功能,但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书信不同于脱口而出的语言,它可以推敲、斟酌,以最合适的呈现方式,又可避免当面表达的尴尬或词不达意;书信具有私密性,一封小小的书信却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达彼此的情感。
初二开学以来,从与学生的谈话和对部分家长的家访中我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家里与家长几乎是零交流,有些孩子甚至越来越不服从管教、乱发脾气,还会埋怨家长不了解自己、与自己有代沟。于是,我在年级开展的“时光邮件”系列活动中,设置了书信环节,举办了“‘见字如面’——书信”主题班会,通过介绍书信的由来、作用等带领学生感受书信的魅力。同时,我还将班会活动延伸,利用当时正值期中考试结束的时机,提供专用信纸和信封请学生写“给家长的一封信”,再利用家长会将学生的信发给家长。家长会上,我再次提供信纸和信封,请家长一周内写好回信上交,并在这一周内电话追踪所有学生家长,详细介绍孩子的在校表现,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建议家长从某一具体方面出发完成给孩子的回信。最终,在收到全班所有家长的回信后,我又利用班会课以“有话好好说”为主题引导学生从“有话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然后将家长的回信统一下发给学生。学生在打开沉甸甸的信件后,表情由嬉笑到专注、凝重,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激动,还有几位女生在阅读完书信后泣不成声。
活动结束后,很多家长表示这种书信交流的形式为他们与孩子的沟通打开了一条新通道,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冲突少了,亲子沟通频率高了,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和谐,他们都希望能够保留这种沟通形式。
据了解,很多孩子认为是信任缺失导致了他们不愿再与父母进行沟通。首先,是父母对子女的不信任。不信任孩子的父母不仅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好感,还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亲子关系更加冷漠、疏离。家长通常会表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却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他们对子女的不信任也往往是因为孩子一次次犯错或没能满足家长的期望。其次,是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通常会随着每次开口就被评价、父母暗中监控自己交友、每次的交流内容只剩下成绩高低等慢慢丧失,孩子不愿意再去相信父母,不愿意和父母分享心事,而父母则会因为亲子关系的疏远再对孩子施以强压……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亲子间的信任早已瓦解。亲子之间如何重塑信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书信沟通在这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因为书信沟通的内容是沟通者内心沉淀后的表达,是经过冷静思考、仔细斟酌后的情感表达,表达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班里的张某自去年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学习以来一直沉迷于手机,初二返校后也不能自控,学生成绩一度下滑。家长表示已摔掉孩子的两部手机但仍没有明显改观,跟孩子已经很久没有沟通,很是无助和忧心。通过与该生的谈话,我明显感受到该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却很难约束自己,并表示父母已经完全否认了自己,所以也没必要去做改变。鉴于此,我建议家长与孩子通過写信交流,表达自己想法。家长在信中(经家长同意)这样写道:“作为一个最爱你的人,我对你的期望无非三条:身心健康,做个阳光少年;热爱生活,培养良好习惯,不辜负每一天;不论何时,都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你从来都不是我的负担,我努力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你的梦想需要自己去实现。”在读完这封信后,孩子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我建议他将这份歉疚和自己的打算再通过书信告诉父母。就这样,随后家长和学生在多次的书信沟通中达成了多项共识,张某也开始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家长也选择相信孩子能够管理好手机和合理利用时间。目前,该学生已经能够合理使用手机,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亲子关系也变得十分融洽。可见,教师指导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能够让孩子变得更有勇气,更加自信和自律,因为他们也想对得起父母的这份“信任”。
班主任用“信”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引导他们适时用“信”来进行沟通,彼此给予足够的尊重与理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平等交流,切实提升亲子沟通的有效性,真正做到家校共育。一封书信,以心换心,亲子间的沟通便在这白纸黑字间缓缓流淌。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用书信打开亲子沟通的通道
书信是一种古老但流传至今的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尽管它没有微信或电话这种强大的通讯功能,但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书信不同于脱口而出的语言,它可以推敲、斟酌,以最合适的呈现方式,又可避免当面表达的尴尬或词不达意;书信具有私密性,一封小小的书信却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达彼此的情感。
初二开学以来,从与学生的谈话和对部分家长的家访中我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家里与家长几乎是零交流,有些孩子甚至越来越不服从管教、乱发脾气,还会埋怨家长不了解自己、与自己有代沟。于是,我在年级开展的“时光邮件”系列活动中,设置了书信环节,举办了“‘见字如面’——书信”主题班会,通过介绍书信的由来、作用等带领学生感受书信的魅力。同时,我还将班会活动延伸,利用当时正值期中考试结束的时机,提供专用信纸和信封请学生写“给家长的一封信”,再利用家长会将学生的信发给家长。家长会上,我再次提供信纸和信封,请家长一周内写好回信上交,并在这一周内电话追踪所有学生家长,详细介绍孩子的在校表现,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建议家长从某一具体方面出发完成给孩子的回信。最终,在收到全班所有家长的回信后,我又利用班会课以“有话好好说”为主题引导学生从“有话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然后将家长的回信统一下发给学生。学生在打开沉甸甸的信件后,表情由嬉笑到专注、凝重,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激动,还有几位女生在阅读完书信后泣不成声。
活动结束后,很多家长表示这种书信交流的形式为他们与孩子的沟通打开了一条新通道,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冲突少了,亲子沟通频率高了,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和谐,他们都希望能够保留这种沟通形式。
用书信重拾亲子沟通的信任
据了解,很多孩子认为是信任缺失导致了他们不愿再与父母进行沟通。首先,是父母对子女的不信任。不信任孩子的父母不仅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好感,还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亲子关系更加冷漠、疏离。家长通常会表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却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他们对子女的不信任也往往是因为孩子一次次犯错或没能满足家长的期望。其次,是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通常会随着每次开口就被评价、父母暗中监控自己交友、每次的交流内容只剩下成绩高低等慢慢丧失,孩子不愿意再去相信父母,不愿意和父母分享心事,而父母则会因为亲子关系的疏远再对孩子施以强压……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亲子间的信任早已瓦解。亲子之间如何重塑信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书信沟通在这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因为书信沟通的内容是沟通者内心沉淀后的表达,是经过冷静思考、仔细斟酌后的情感表达,表达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班里的张某自去年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学习以来一直沉迷于手机,初二返校后也不能自控,学生成绩一度下滑。家长表示已摔掉孩子的两部手机但仍没有明显改观,跟孩子已经很久没有沟通,很是无助和忧心。通过与该生的谈话,我明显感受到该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却很难约束自己,并表示父母已经完全否认了自己,所以也没必要去做改变。鉴于此,我建议家长与孩子通過写信交流,表达自己想法。家长在信中(经家长同意)这样写道:“作为一个最爱你的人,我对你的期望无非三条:身心健康,做个阳光少年;热爱生活,培养良好习惯,不辜负每一天;不论何时,都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你从来都不是我的负担,我努力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你的梦想需要自己去实现。”在读完这封信后,孩子感到十分愧疚。于是,我建议他将这份歉疚和自己的打算再通过书信告诉父母。就这样,随后家长和学生在多次的书信沟通中达成了多项共识,张某也开始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家长也选择相信孩子能够管理好手机和合理利用时间。目前,该学生已经能够合理使用手机,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亲子关系也变得十分融洽。可见,教师指导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能够让孩子变得更有勇气,更加自信和自律,因为他们也想对得起父母的这份“信任”。
班主任用“信”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引导他们适时用“信”来进行沟通,彼此给予足够的尊重与理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平等交流,切实提升亲子沟通的有效性,真正做到家校共育。一封书信,以心换心,亲子间的沟通便在这白纸黑字间缓缓流淌。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