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狼图腾》这部小说,中国人的解读大多围绕着“狼性”,并延展出“狼性管理学”、“狼性商业模式”、“狼性处世哲学”等范畴。但是在阿诺的眼里,这部小说其实非常简单,其中流露出的,是对自然环境破坏后的忧虑。
这是《狼图腾》的点映场。今年2月2日,潘石屹、王蒙、郑渊洁、刘恒、张颐武、敬一丹、许戈辉,鲍春来等各界名人悉数汇集北京蓝色港湾传奇影城,没有搞到票的观众坐满了台阶,导演“让·雅克·阿诺”也坐在观众席里。
电影开始,画面毫无悬念的非常美,冯绍峰的脸上看不到一丝都市人的特质,来自内蒙古当地的演员把观众带入地方文化当中,整部电影中,狼的表现最为有力和精彩,观众席中不时传来感叹声,哽咽声。电影结束,字幕上打出了每一只参与演出的狼和狗的名字。灯光再次亮起,掌声雷动,伴随的还有尖利的口哨声。
《狼图腾》和《少年派》都发来邀约,阿诺选择了前者
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阿诺的身边,是一头栩栩如生的狼头标本。这位71岁的老人,用了6年时间在异国他乡拍电影。坐定后,记者问:“用英文采访么?”阿诺调皮地笑起来:“No,French or wolf language。”紧接着,他仰起头来学着狼的叫声:“WOOOOF……”
虽然因为《情人》这样一部情欲电影,导演阿诺很早为中国人所知;又因为《兵临城下》这部战争片,为他斩获国际上的各种奖项;但是真正帮阿诺和其他导演区别开来的作品,却是《两只老虎》、《熊》这样的动物题材。阿诺是自然环保主义者,他尊重自然界法则,期待自己的作品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如何恢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境界。对自己创作的每一部自然主题电影,这位获得过3次奥斯卡大奖的法国导演,都引以为傲。
2008年,结束了电影《黑金》在撒哈拉沙漠拍摄的让·雅克·阿诺,回到法国的家中休整,在朋友寄来的众多书籍中,阿诺发现一本来自异国的小说——《狼图腾》。从翻开第一页,阿诺就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读到一半的时候,他已经无法按捺激动的心情,因为这部书中对人与动物的较量、人与自然的融合等描写,直抵他的灵魂深处。
“我年轻时曾被派往非洲,在那里我和陈阵一样是个‘知青’,我学会了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在那里我看到野兽温柔的一面,凶残背后的慈悲,杀戮其实是因为母爱。非洲的经历让我敬畏自然,也对动物一类的题材更有兴趣。”
当时,好莱坞邀请阿诺执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已经在看剧本的阿诺,同时接到了中影张强的电话,邀请他拍摄《狼图腾》。在《狼图腾》读到一半的时候,阿诺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些画面,为了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阿诺放弃了大家看好的《少年派》,来到北京。
“当我看到《狼图腾》这本书,我脑子里其实没有国家、民族、地域的边界,这是一部任何人都能读懂的作品,它是艺术性很强的作品,有趣的是,对于任何人,它并不存在文化上的障碍。”
说到激动处,导演会配合法国式的肢体语言,好让记者能体会他的心情。
在CG技术足以将人、动物、建筑等画面以假乱真的当下,让·雅克却坚持95%以上的拍摄以真狼、真景拍摄。2009年,剧组筹备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北京搭建了狼基地,饲养和培训了100头狼,但最终只有20头能被选中参加拍摄。这一年,阿诺还找到加拿大素有“狼王”之称的驯兽师安德鲁·辛普森,当安德鲁告诉阿诺,自己早在2002年就看过《狼图腾》小说,并早有预感会有人来找他,为此他等了足足7年的时候,阿诺紧紧地拥抱了安德鲁。
电影从业者都知道一个真理:小孩与动物难拍。即使阿诺有过两次拍摄动物电影的经验,比如在《两只老虎》时,为了安全他把自己关进笼子,以达到老虎自由表现的目的。但是,狼比老虎要难拍一百倍,因为狼在动物中是最难驯服的,所以阿诺要不断和狼进行接触,去理解狼的行为和肢体语言。
“作为导演,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理解演员,不管人也好,动物也好。对我来说,动物就跟导演小婴儿一样,要特别有耐心,绝对不能生气,不能让他们害怕,我自己也不能害怕。创造好条件,让他们能够非常自然地,非常即兴做出你想要的效果来。”
电影拍完,阿诺自信已经能听懂狼的叫声,知道他们怎样是痛苦、怎样是开心,他也能模仿狼语和狼交流。为了让男主角冯绍峰的表演更自然,阿诺把出生不久的小狼放进冯绍峰的帐篷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拍戏,直到小狼长大,冯绍峰和这匹狼也培养出了默契。
为了拍摄《狼图腾》,阿诺在中国前后住了5年之久
在法国人特有的对艺术的专注与苛求原则下,阿诺每一部电影都有很长的拍摄周期。早年为了拍《情人》,他曾在越南住了一年,先去体验生活,“因为我拍的电影有很多是国际性的,所以我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当地文化,整个的背景,为了真实我可以等。”为了拍摄《狼图腾》,阿诺在中国前后住了5年之久。也因此,虽然采访这天窗外极度雾霾,阿诺也不会像其他外国人那样惊恐:“今天还不错,你们看,有太阳呢!”说完他摊开双手,笑起来。
对于《狼图腾》这部小说,中国人的解读大多围绕着“狼性”,并延展出“狼性管理学”、“狼性商业模式”、“狼性处世哲学”等范畴。但是在阿诺的眼里,这部小说其实非常简单,其中流露出的,是对自然环境破坏后的忧虑。
“因为我本身就对环保问题非常重视,所以我很高兴看到这本书的畅销,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所以我并没有觉得拍摄这部电影是为了表现中国的‘狼性’哲学。环保问题是这部电影最终要阐述的核心观点,人和狼,最终都是为了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战斗着。”
说到这里,阿诺的表情渐渐严肃,你仿佛已经感受到,这个古稀老人为了自己内心那一点信仰,不惜耗费漫长的时间、遥远的空间,愚公移山般地去撬动人们对自然的“爱与尊重”。或许,阿诺这样的精神正是中国导演无法拍摄出《少年派》、《熊》的原因所在,价值观决定了创作上的境界,而不是成本的多寡,技术的先进与否。
点映这天,潘石屹接连发布了两条微博:
“狼图腾改变了我对狼的看法。小时候一到深夜听到猪的惨叫声,爸爸拿着顶门杠冲了出去,赶走了狼,保住了我家的猪。狼也常把我们生产队的羊咬伤或叼走。小学课本上祥林嫂的儿子是被狼吃的。我从小对狼又恐惧又反感。看了电影《狼图腾》,拍得很美。我理解蒙古人把狼当神一样崇拜,如同我的家乡崇拜古树一样。”
“那一年,公社书记来我们村,指着山坡上的一片古柿子树说:这片柿子树要全砍掉,一棵也不能留。毛主席说了要以粮为纲。我下个月来,砍不掉就开现场批斗会。村里老人就忙着焚香烧纸,祈求树神宽恕。锯树时,树两边都锯透了,树还是不倒。村上老人们又忙着磕头烧纸.......”
这就是阿诺所期待的效果,不是票房破亿,而是让观众有所触动。
这是《狼图腾》的点映场。今年2月2日,潘石屹、王蒙、郑渊洁、刘恒、张颐武、敬一丹、许戈辉,鲍春来等各界名人悉数汇集北京蓝色港湾传奇影城,没有搞到票的观众坐满了台阶,导演“让·雅克·阿诺”也坐在观众席里。
电影开始,画面毫无悬念的非常美,冯绍峰的脸上看不到一丝都市人的特质,来自内蒙古当地的演员把观众带入地方文化当中,整部电影中,狼的表现最为有力和精彩,观众席中不时传来感叹声,哽咽声。电影结束,字幕上打出了每一只参与演出的狼和狗的名字。灯光再次亮起,掌声雷动,伴随的还有尖利的口哨声。
《狼图腾》和《少年派》都发来邀约,阿诺选择了前者
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阿诺的身边,是一头栩栩如生的狼头标本。这位71岁的老人,用了6年时间在异国他乡拍电影。坐定后,记者问:“用英文采访么?”阿诺调皮地笑起来:“No,French or wolf language。”紧接着,他仰起头来学着狼的叫声:“WOOOOF……”
虽然因为《情人》这样一部情欲电影,导演阿诺很早为中国人所知;又因为《兵临城下》这部战争片,为他斩获国际上的各种奖项;但是真正帮阿诺和其他导演区别开来的作品,却是《两只老虎》、《熊》这样的动物题材。阿诺是自然环保主义者,他尊重自然界法则,期待自己的作品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如何恢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境界。对自己创作的每一部自然主题电影,这位获得过3次奥斯卡大奖的法国导演,都引以为傲。
2008年,结束了电影《黑金》在撒哈拉沙漠拍摄的让·雅克·阿诺,回到法国的家中休整,在朋友寄来的众多书籍中,阿诺发现一本来自异国的小说——《狼图腾》。从翻开第一页,阿诺就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读到一半的时候,他已经无法按捺激动的心情,因为这部书中对人与动物的较量、人与自然的融合等描写,直抵他的灵魂深处。
“我年轻时曾被派往非洲,在那里我和陈阵一样是个‘知青’,我学会了如何与大自然相处,在那里我看到野兽温柔的一面,凶残背后的慈悲,杀戮其实是因为母爱。非洲的经历让我敬畏自然,也对动物一类的题材更有兴趣。”
当时,好莱坞邀请阿诺执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已经在看剧本的阿诺,同时接到了中影张强的电话,邀请他拍摄《狼图腾》。在《狼图腾》读到一半的时候,阿诺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些画面,为了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阿诺放弃了大家看好的《少年派》,来到北京。
“当我看到《狼图腾》这本书,我脑子里其实没有国家、民族、地域的边界,这是一部任何人都能读懂的作品,它是艺术性很强的作品,有趣的是,对于任何人,它并不存在文化上的障碍。”
说到激动处,导演会配合法国式的肢体语言,好让记者能体会他的心情。
在CG技术足以将人、动物、建筑等画面以假乱真的当下,让·雅克却坚持95%以上的拍摄以真狼、真景拍摄。2009年,剧组筹备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北京搭建了狼基地,饲养和培训了100头狼,但最终只有20头能被选中参加拍摄。这一年,阿诺还找到加拿大素有“狼王”之称的驯兽师安德鲁·辛普森,当安德鲁告诉阿诺,自己早在2002年就看过《狼图腾》小说,并早有预感会有人来找他,为此他等了足足7年的时候,阿诺紧紧地拥抱了安德鲁。
电影从业者都知道一个真理:小孩与动物难拍。即使阿诺有过两次拍摄动物电影的经验,比如在《两只老虎》时,为了安全他把自己关进笼子,以达到老虎自由表现的目的。但是,狼比老虎要难拍一百倍,因为狼在动物中是最难驯服的,所以阿诺要不断和狼进行接触,去理解狼的行为和肢体语言。
“作为导演,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理解演员,不管人也好,动物也好。对我来说,动物就跟导演小婴儿一样,要特别有耐心,绝对不能生气,不能让他们害怕,我自己也不能害怕。创造好条件,让他们能够非常自然地,非常即兴做出你想要的效果来。”
电影拍完,阿诺自信已经能听懂狼的叫声,知道他们怎样是痛苦、怎样是开心,他也能模仿狼语和狼交流。为了让男主角冯绍峰的表演更自然,阿诺把出生不久的小狼放进冯绍峰的帐篷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拍戏,直到小狼长大,冯绍峰和这匹狼也培养出了默契。
为了拍摄《狼图腾》,阿诺在中国前后住了5年之久
在法国人特有的对艺术的专注与苛求原则下,阿诺每一部电影都有很长的拍摄周期。早年为了拍《情人》,他曾在越南住了一年,先去体验生活,“因为我拍的电影有很多是国际性的,所以我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当地文化,整个的背景,为了真实我可以等。”为了拍摄《狼图腾》,阿诺在中国前后住了5年之久。也因此,虽然采访这天窗外极度雾霾,阿诺也不会像其他外国人那样惊恐:“今天还不错,你们看,有太阳呢!”说完他摊开双手,笑起来。
对于《狼图腾》这部小说,中国人的解读大多围绕着“狼性”,并延展出“狼性管理学”、“狼性商业模式”、“狼性处世哲学”等范畴。但是在阿诺的眼里,这部小说其实非常简单,其中流露出的,是对自然环境破坏后的忧虑。
“因为我本身就对环保问题非常重视,所以我很高兴看到这本书的畅销,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所以我并没有觉得拍摄这部电影是为了表现中国的‘狼性’哲学。环保问题是这部电影最终要阐述的核心观点,人和狼,最终都是为了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战斗着。”
说到这里,阿诺的表情渐渐严肃,你仿佛已经感受到,这个古稀老人为了自己内心那一点信仰,不惜耗费漫长的时间、遥远的空间,愚公移山般地去撬动人们对自然的“爱与尊重”。或许,阿诺这样的精神正是中国导演无法拍摄出《少年派》、《熊》的原因所在,价值观决定了创作上的境界,而不是成本的多寡,技术的先进与否。
点映这天,潘石屹接连发布了两条微博:
“狼图腾改变了我对狼的看法。小时候一到深夜听到猪的惨叫声,爸爸拿着顶门杠冲了出去,赶走了狼,保住了我家的猪。狼也常把我们生产队的羊咬伤或叼走。小学课本上祥林嫂的儿子是被狼吃的。我从小对狼又恐惧又反感。看了电影《狼图腾》,拍得很美。我理解蒙古人把狼当神一样崇拜,如同我的家乡崇拜古树一样。”
“那一年,公社书记来我们村,指着山坡上的一片古柿子树说:这片柿子树要全砍掉,一棵也不能留。毛主席说了要以粮为纲。我下个月来,砍不掉就开现场批斗会。村里老人就忙着焚香烧纸,祈求树神宽恕。锯树时,树两边都锯透了,树还是不倒。村上老人们又忙着磕头烧纸.......”
这就是阿诺所期待的效果,不是票房破亿,而是让观众有所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