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音乐就伴随着我国的成长,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声乐是高职音乐教学中的一门课程,是一种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主要类型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为了更好的传承我国的音乐文化,将传统音乐文化应用于高职声乐教学中,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就传统音乐文化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高职声乐;渗透
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的审美观、欣赏能力和精神追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今,高职声乐教学中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理论灌输和教材内容演示的方式,教学内容、模式等都过于片面。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可增强学生对悠久历史文化的学习,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声乐教学进步的重要表现。
一、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第一,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主要以民族文化为主。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音乐文化,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关键,是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1]。
第二,在高职声乐教学方面。如今的高职声乐教学大都停留在教材和理论知识上,教学内容相对匮乏,教学质量相对低下,严重影响着高职声乐教学的质量。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高职声乐教学中,使得高职声乐教学模式得以完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是声乐教学进步的重要表现。
第三,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将传统音乐文化应用于高职声乐教学中,可增强学生的民族气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可接触到不同的音乐类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促使自身的思想品德、个人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分析
1.具备丰富的情感元素
传统音乐具备丰富的情感元素。情感元素是声乐中必不可少的,是对情感的升华,只有将真实的个人情感融入到声乐的表演中,才能更深入人心,唤起人们在音乐上的共鸣,是彰显声乐魅力的必要元素[2]。通过对秦朝史料的研究,情感元素是声乐表演的重要基础,其表现方式更为细腻,在注重对音色、音高的把握以外,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肢体动作加以辅助,使得情感表达的程度更深,是传统声乐表演必不可少的元素。
2.以字正腔圆为评判标准
传统的声乐表演具有定性的评判标准,注重“字正腔圆”,声乐表演者应端正自己的态度,重视对声乐歌词内容的清晰表达,咬字清晰,应认真对待每个字、每个音符,注重曲调的韵律美和协调性,且表演者要重视对情绪的把握,以烘托出传统声乐的美学色彩,使得声乐表演更具艺术性。
3.注重音色的独特性
在传统声乐中,音色至关重要,不同的音色对情感和作品的表达千差万别,是对表演者的关键要求。我国传统声乐的音色以清脆、嘹亮为主,彰显音色的独特性,强调音色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与西方国家的声乐特点形成鲜明对比,注重线性思维,提倡音色的多元化,是我国传统声乐的鲜明特征。
三、传统音乐文化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声乐教学打下基础
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应从观念和思想上予以转变,高职声乐教学不能只是停滞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应学会创新,注重古今音乐文化的融合,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也可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理念的转变,可有效驱使教师的行为,对课堂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知,来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了对传统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注重情感元素的融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的情感元素是构成传统声乐文化的关键,是传统声乐文化的核心。如今的声乐表演,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都离不开情感元素,只有融入足够的情感才能打动听众,以达到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4]。在高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应将情感元素的融入作为核心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自身的真实感受融入到声乐表演中,能领略到表演的真谛,提升对声乐知识的感悟。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经典的传统声乐作品应用到教学中,像《在希望的田野上》是由陈晓光作词、施光南作曲的一首民歌,歌颂了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发生的变化,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故起名“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师应对本作品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对歌词进行朗读,从中领悟作者的情感,注重对歌曲韵律、声调等的把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声乐学习技巧,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3.提高声乐教师的素质,为传统音乐的融入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完美渗透,应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养,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扮演好辅助性角色,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涉猎不同种类型的传统声乐作品,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将多种民族音乐作品的特点、文化以及演唱技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掌握足够的音乐信息,对学生日后的声乐学习具有重要帮助。教师应对不同种类型的传统音乐予以准确的识别,例如,对京剧、越剧、吕剧、评剧等不同的剧种进行辨别,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验。
4.实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参与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可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环境中去,提升学生的课堂实践性。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乐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我们以《牧羊曲》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由李连杰主要的经典电影《少林寺》的片段,能瞬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着重播放含有声乐的部分,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可实现对歌唱技巧的把握,受到一定的熏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结束语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音乐文化是其中的一种。为了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率,应将传统的音乐文化渗透到声乐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个人情感的的融入,重视对声乐学习的剖析,提高声乐教师的音乐素养,使用信息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声乐的融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文喆.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初探[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1:94.
[2] 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3,21:26-27.
[3] 李荣欣.论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2:146-147.
[4] 吕序宁.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思考[J].音乐时空,2014,24:148+143.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高职声乐;渗透
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的审美观、欣赏能力和精神追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如今,高职声乐教学中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理论灌输和教材内容演示的方式,教学内容、模式等都过于片面。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可增强学生对悠久历史文化的学习,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声乐教学进步的重要表现。
一、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第一,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主要以民族文化为主。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音乐文化,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关键,是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1]。
第二,在高职声乐教学方面。如今的高职声乐教学大都停留在教材和理论知识上,教学内容相对匮乏,教学质量相对低下,严重影响着高职声乐教学的质量。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高职声乐教学中,使得高职声乐教学模式得以完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是声乐教学进步的重要表现。
第三,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将传统音乐文化应用于高职声乐教学中,可增强学生的民族气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可接触到不同的音乐类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促使自身的思想品德、个人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分析
1.具备丰富的情感元素
传统音乐具备丰富的情感元素。情感元素是声乐中必不可少的,是对情感的升华,只有将真实的个人情感融入到声乐的表演中,才能更深入人心,唤起人们在音乐上的共鸣,是彰显声乐魅力的必要元素[2]。通过对秦朝史料的研究,情感元素是声乐表演的重要基础,其表现方式更为细腻,在注重对音色、音高的把握以外,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肢体动作加以辅助,使得情感表达的程度更深,是传统声乐表演必不可少的元素。
2.以字正腔圆为评判标准
传统的声乐表演具有定性的评判标准,注重“字正腔圆”,声乐表演者应端正自己的态度,重视对声乐歌词内容的清晰表达,咬字清晰,应认真对待每个字、每个音符,注重曲调的韵律美和协调性,且表演者要重视对情绪的把握,以烘托出传统声乐的美学色彩,使得声乐表演更具艺术性。
3.注重音色的独特性
在传统声乐中,音色至关重要,不同的音色对情感和作品的表达千差万别,是对表演者的关键要求。我国传统声乐的音色以清脆、嘹亮为主,彰显音色的独特性,强调音色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与西方国家的声乐特点形成鲜明对比,注重线性思维,提倡音色的多元化,是我国传统声乐的鲜明特征。
三、传统音乐文化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声乐教学打下基础
将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应从观念和思想上予以转变,高职声乐教学不能只是停滞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应学会创新,注重古今音乐文化的融合,以丰富声乐教学内容,也可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理念的转变,可有效驱使教师的行为,对课堂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知,来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了对传统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注重情感元素的融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的情感元素是构成传统声乐文化的关键,是传统声乐文化的核心。如今的声乐表演,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都离不开情感元素,只有融入足够的情感才能打动听众,以达到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4]。在高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应将情感元素的融入作为核心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自身的真实感受融入到声乐表演中,能领略到表演的真谛,提升对声乐知识的感悟。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首经典的传统声乐作品应用到教学中,像《在希望的田野上》是由陈晓光作词、施光南作曲的一首民歌,歌颂了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发生的变化,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故起名“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师应对本作品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对歌词进行朗读,从中领悟作者的情感,注重对歌曲韵律、声调等的把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声乐学习技巧,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3.提高声乐教师的素质,为传统音乐的融入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完美渗透,应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养,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扮演好辅助性角色,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涉猎不同种类型的传统声乐作品,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将多种民族音乐作品的特点、文化以及演唱技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掌握足够的音乐信息,对学生日后的声乐学习具有重要帮助。教师应对不同种类型的传统音乐予以准确的识别,例如,对京剧、越剧、吕剧、评剧等不同的剧种进行辨别,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验。
4.实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参与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可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环境中去,提升学生的课堂实践性。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乐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我们以《牧羊曲》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由李连杰主要的经典电影《少林寺》的片段,能瞬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着重播放含有声乐的部分,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可实现对歌唱技巧的把握,受到一定的熏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结束语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音乐文化是其中的一种。为了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效率,应将传统的音乐文化渗透到声乐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个人情感的的融入,重视对声乐学习的剖析,提高声乐教师的音乐素养,使用信息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声乐的融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文喆.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策略初探[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1:94.
[2] 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3,21:26-27.
[3] 李荣欣.论高职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2:146-147.
[4] 吕序宁.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思考[J].音乐时空,2014,24:14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