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中央高层在九天之内四次提到供给侧改革。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习近平更提出四项具体改革措施,包括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四个“歼灭战”是在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规模,反映出供给侧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
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侧改革包含五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改革增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投入;二是通过改革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三是通过改革培育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主体;四是通过改革(如减税、简政放权、放松管制等)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通过改革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中央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要把宏观调控从需求侧全面转向供给侧,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做好供求平衡。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未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李佐军表示。
国研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我理解供给侧改革,就是让要素再流动起来,让资源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领域,从已经过剩领域转移到更有需求的领域。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过剩产能的退出机制,特别是要能够有效地解决那些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劳动力、土地,甚至银行的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让要素和资源重新流动起来、重新再配置,这是很关键的一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日前撰文指出,在增长阶段转换的大背景下,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主要是防止短期内增速下滑过快,而不可能通过刺激政策使过剩产能不再过剩。将注意力放在需求侧刺激上,很可能错过减产能、实现转型再平衡的有利时机。在这种情景下,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显而易见。
对于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10月在广东考察期间的讲话可以看出。刘鹤指出,“要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把增强企业活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重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商业法制,切实发挥企业家重要作用,着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都必须要加大供给侧的改革力度,这很可能会是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
新时期新一轮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真正进入稳定的新常态阶段,认真总结过往围绕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的成败得失殊为重要。本刊曾建议,通过新一轮的以加快混合所有制建设和农村各种经营权流转为主要命题的“放权”,和推进PPP及资产证券化等过程中的“让利”,在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尽快以市场化手段消化旧有存量,实现要素向创新领域的流动和配置,进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新增需求的创造,是中国经济实现企稳回升目标的关键发力点。
(本刊记者 许瑶)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习近平更提出四项具体改革措施,包括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四个“歼灭战”是在产业层面、调控层面、财税制度层面、资本层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规模,反映出供给侧改革是面向全局的战略性部署。
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侧改革包含五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改革增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投入;二是通过改革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三是通过改革培育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主体;四是通过改革(如减税、简政放权、放松管制等)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通过改革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中央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要把宏观调控从需求侧全面转向供给侧,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做好供求平衡。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未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李佐军表示。
国研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我理解供给侧改革,就是让要素再流动起来,让资源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领域,从已经过剩领域转移到更有需求的领域。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过剩产能的退出机制,特别是要能够有效地解决那些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劳动力、土地,甚至银行的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让要素和资源重新流动起来、重新再配置,这是很关键的一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日前撰文指出,在增长阶段转换的大背景下,需求侧的刺激政策主要是防止短期内增速下滑过快,而不可能通过刺激政策使过剩产能不再过剩。将注意力放在需求侧刺激上,很可能错过减产能、实现转型再平衡的有利时机。在这种情景下,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显而易见。
对于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10月在广东考察期间的讲话可以看出。刘鹤指出,“要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把增强企业活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重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商业法制,切实发挥企业家重要作用,着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都必须要加大供给侧的改革力度,这很可能会是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
新时期新一轮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真正进入稳定的新常态阶段,认真总结过往围绕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的成败得失殊为重要。本刊曾建议,通过新一轮的以加快混合所有制建设和农村各种经营权流转为主要命题的“放权”,和推进PPP及资产证券化等过程中的“让利”,在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尽快以市场化手段消化旧有存量,实现要素向创新领域的流动和配置,进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新增需求的创造,是中国经济实现企稳回升目标的关键发力点。
(本刊记者 许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