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检测炎性因子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e cationic protein,ECP)、白细胞介素-8(IL-8)、一氧化氮(No)的变化探讨阿奇霉素对哮喘高危儿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对哮喘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 选择初次喘息发作的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223例,所有患儿应用常规治疗(β<,2>受体激动剂口服平喘,抗病毒治疗),症状控制(喘息基本消失)后随机分成四组:A组(57例)应用阿奇霉素口服(5mg/kg,每周2次,连用3个月),B组(54例)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喷(1/2支,每天2次,连用3个月),C组(57例)应用孟鲁斯特咀嚼片口服(4mg,每晚1次,连用3个月),D组(55例)空白对照,仅对症治疗.A、B、C三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在住院当日、用药干预前、干预后抽取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ECP、IL-8的浓度,硝酸酶还原法测NO,临床门诊及电话随访一年.结果 (1)ECP、IL-8、NO水平在A、B、C三组用药干预前与D组比较,以及A、B、C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A、B、C三组ECP、IL-8、NO水平用药后均下降,D组也有所下降,A、B、C三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C三组用药后ECP及NO下降水平,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下降幅度较大,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用药后IL-8下降水平,A组幅度较大,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人数及一年后哮喘发生情况,A、B、C三组较D组均有所减少,但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阿奇霉素对哮喘高危儿的炎性细胞因子ECP、IL-8、NO具有下调作用,对IL-8的下调作用尤为明显.(2)阿奇霉素对哮喘高危儿的ECP、NO的下调作用与布地奈德相似,但与孟鲁斯特比较有差异,对IL-8的下调作用比布地奈德及孟鲁斯特明显.(3)阿奇霉素对哮喘的二级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阿奇霉素对哮喘二级预防的作用探讨
【摘 要】
:
目的 通过检测炎性因子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e cationic protein,ECP)、白细胞介素-8(IL-8)、一氧化氮(No)的变化探讨阿奇霉素对哮喘高危儿气道炎症的影响及其对哮喘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 选择初次喘息发作的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223例,所有患儿应用常规治疗(β<,2>受体激动剂口服平喘,抗病毒治疗),症状控制(喘息基本消失)后随机分成四组:A
【机 构】
:
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1500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出 处】
:
国际儿科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09年36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巨细胞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是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新生儿症状性感染,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性耳聋、肝脾肿大、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研究表明妊娠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特征,如感染的时间、血清学结果、羊水中病毒载量等与子代结局关系密切.该文就育龄期妇女感染巨细胞病毒的高危因素、妊娠妇女感染筛查以及胎儿宫内感染诊断及预后评价的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微量元素钙、铁、锌的关系.方法 通过SpectrAA-240FS原子吸收光谱仪对161例儿童进行血清钙、铁、锌的测定,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组(83例)和正常组(78例)两组.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组的血清钙水平为(76.2±12.9) mg/L,正常组的血清钙水平为(93.3±20.1)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复呼吸道感染组
母乳作为新生儿营养的惟一标准,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归因于它含有的种类繁多的蛋白质.胆盐刺激脂酶和淀粉酶在消化中发挥辅助功能促进母乳中微量和大量营养物质的利用.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K-酪蛋白、溶菌酶以及乳过氧化物酶具有抗微生物的活性,它们可以抵抗胃肠道中的蛋白水解作用,从而以完整或部分水解的形式为母乳喂养婴儿提供对病原微生物和病毒的防护.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和趋化因子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而胰岛素样生
巨细胞病毒人群感染率较高.初次感染后,巨细胞病毒通过其独特的免疫逃避机制抑制宿主固有及获得性免疫应答,使机体无法完全清除病毒而形成潜伏感染.然而,其感染的免疫逃避机制仍未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巨细胞病毒可通过阻止感染细胞表面病毒抗原的表达来影响T细胞的识别,以及调节NK细胞表面抑制性/活化性受体-配体之间的平衡来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等多种途径逃避机体的抗病毒反应,达到免疫抑制的目的.该文阐述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脐静脉血、脐动脉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6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所分娩新生儿(重度子痫前期组)与30例健康产妇所分娩新生儿(对照组)的脐静脉血、脐动脉血VEGF水平。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按照其出生体质量.胎龄分类分为小于胎龄儿15例(SGA组)和适于胎龄儿11例(AGA组)。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组脐静脉血、脐
期刊
“卫生学假说”可能是导致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增加的原因,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的益生菌制剂能够预防和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但对预防、治疗哮喘的结论不一,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显示了益生菌在哮喘的预防或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机制仍在探索中,以乳酸杆菌为代表的益生菌制剂在未来可能为儿童哮喘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目前因药物种类繁多及药物滥用问题严重,药物性肾损伤日益增多.其发病机制多种多样,如血流动力学改变、药物对肾组织的直接损害、炎症损伤、肾内梗阻、横纹肌溶解及代谢紊乱等.药物常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肾脏损伤,每种途径又可相互影响,加重肾脏损伤.由于其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积极预防、用药后密切监测、及时干预对该病的发生发展非常重要,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一旦发生肾损伤,预后欠佳。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该文综述r国内外关于HUS的治疗方案,目前公认的有效措施包括急性期对于肾功能衰竭的综合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牛、必要时予血浆置换或血浆输注以及早期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对于小典型HUS,治疗的重点在于纠正补体调节因子的缺陷.急性期后则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早期限制蛋白质摄入和长期
染色体异常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普遍认为染色体的微小片段畸形可能导致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新近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常表现为染色体异常导致一部分临床综合征.该文就三体型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缺失、特纳综合征、克兰费尔特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类型、合并的其他畸形、机制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随着全身麻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各种新型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的出现,人们对全身麻醉安全性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其产生的不良后果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是目前小儿麻醉中重要的课题。近年来许多研究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将对小儿全身麻醉后躁动的相关因素、可能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