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头部外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头部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临床患者2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常规的护理,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统计发现,观察头部外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患者的病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头部外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患者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不良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其负性心理状态,有效增加其疾病应对能力,最终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头部外伤;视神经损伤;心理分析;护理措施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头面部闭合性损伤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51%-5.22%,头面部受到撞击后造成视神经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可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严重者可致失明[1]。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头部外伤合并视神患者22例,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科室收治的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头部外伤合并视神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例。心理护理组中有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在25-76岁之间,平均(47.8±14.3)岁。心理护理组中有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24-77岁之间,平均(48.5±14.7)岁。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13例,坠落伤5例,跌打伤3例。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即一般疾病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等进行密切观察,并且采取一定的治疗护理措施,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瞳孔,不能进食患者实施合理的鼻饲管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等[2]。
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首先要肯定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其表达认同及关心之情;其次向患者讲述疾病的成因及治疗经过,讲述与传统的保守治疗、开放手术治疗的区别,介绍成功病例,帮组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治疗方法,解除患者的忧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增强患者的信心。
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较急、病情变化快且严重,大多数患者主要都是因车祸导致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颅脑外伤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提高临床抢救率,减少死亡例数,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关键所在。
通过实行优质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感觉被重视和尊重,体会到人性温暖,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在优质护理实践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与应变能力,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配合,同时对治疗中存在的可能性意外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以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若出现意外事故,要做到镇定自若,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临床抢救措施,才能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优质护理组临床护理效果更为显著,焦虑评分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高,护理满意率也较高。证明,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具有显著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3 讨论
头部外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患者一般病情较重,除了对患者采取积极手术、药物治疗外,尤其心理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头部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手段均较难达到满意的效果[3]。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应该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开展个性化的护理。头部外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悲观抑郁情绪、恐慌和紧张情绪、孤独忧郁情绪等。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耐心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给予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同时,还需要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给予患者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各种照顾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康复锻炼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总之,给予颅脑外伤患者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焦虑感,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3.1 心理分析
3.1.1 侥幸
部分病人由于无明显外伤和复合伤,虽然有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但没有明显的局部疼痛等,所以,对于自己的病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严重且不用进行必要的治疗自己就会恢复,有时故意拖延治疗的时间,从而引起了永久性的视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3.1.2 悲观及厌世
一部分患者外伤后视力下降明显,短时间内心理无法承受这种突如其来沉重的打击,情绪极其不稳定,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所以不能积极配合治疗。
3.1.3 焦虑和抑郁
通常来讲,视神经损伤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使得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带有严重的思想负担。因此患者常有沉重的精神负担,尤其双眼视功能受损的患者,对未来生活的担心,患者失眠、焦虑甚至抑郁。部分贫困患者对因较高医疗花费,加重这种不良情绪,甚至放弃治疗。
3.1.4 恐惧
一方面,许多患者在接受手术的之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年轻的患者,其往往会丧失对未来的希望,从而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另一方面,由于重症监护室特殊的治疗环境,各种仪器设备使得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下心理极其的压抑,从而产生恐惧的情绪。
3.2 主要护理措施
3.2.1 心理护理
患者大部分情绪多变、易激惹,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其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相应解答,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尽量多说些愉悦的事情,促进其记忆力恢复,消除负面情绪[4]。(1)针对恐惧患者,护士应对同类手术后患者的信息进行详细介绍,展开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其增加安全感、稳定患者的情绪。(2)针对抑郁的患者,护士应对其性格气质以及心理特点等进行准确分析,并主动对患者给予关心体贴,对其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各种方式对其倾诉欲望进行促进,鼓励其将压抑在内心的想法进行倾吐,从而使其忧郁情绪得以解除。 3.2.2 用药护理
头部外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行为紊乱等,自己不能正常服用药物,护理人员认真告知其家属于饭前1h或饭后1h督促患者服药并到口,以便充分发挥药效[5]。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服药后表现,以便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正确处理,确保用药安全。
给予患者降低颅压、感染控制、辅助通气、营养支持、气管切开、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等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急性阶段的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脉搏细弱、心率过快、血压呈持续性低水平状态,表明患者肾脏受到严重损伤,需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
3.2.3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护士的良好素质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能够及时地发现患者的情绪、情感变化,并且能够及时地和患者沟通,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对待患者真诚、细致、耐心,更重要的是宽容,摒除自我情绪和感受,体谅患者在特殊状态下表现出的特殊情绪和情感,这样才能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顺利的完成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3.2.4 对病人的情况
充分评估每个患者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性格、社会背景),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特点进行观察,找到引起其心理问题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年轻患者对未来前途及婚恋比较担忧,而年老患者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年轻患者会在经济方面感到压力;性格外向的患者会容易流露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性格内向的患者心理压力较大甚至失眠,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护士要多和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抑郁倾向的患者更要严密观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适心理,防止意外发生[6]。特别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模式已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特点,心理护理已显示重要作用。
3.2.5 加强家人及社会支持
加强家人及社会支持,发挥支持系统的功能。患者虽然住院,但是每一个患者都是家庭及社会的一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让家属了解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指导家属配合,保证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使患者能够顺利的完成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护士应鼓励患者的亲人多探视,及时向家属提供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确立家属的安全感,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3.2.6 健康教育
此病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可将疾病的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栏、病友交流等。护理人员还需帮助患者家属制订可行的训练计划并督促其执行,促进其职业康复,帮助其回归社会。
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其负性心理状态,有效增加其疾病应对能力,最终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小年,张皓.创伤性颅脑损伤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4(12):103-104.
2 相久大,王尚武.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置程序[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01):236-237.
3 陈向林.头部外伤致精神障碍57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 (15):263-264.
4 华丽.心理护理干预对头部外伤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20(11):1901.
5 Vagefi MR,Seiff SR.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Con-tempo-rary Ophthalmology,2005,4(14):1-7.
6 Goldenberg-Cohen N,Miller NR,Repka MX.Traumatic of tic-neuropath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A-POS,2004,8(1):20-27.
关键词:头部外伤;视神经损伤;心理分析;护理措施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头面部闭合性损伤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51%-5.22%,头面部受到撞击后造成视神经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可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严重者可致失明[1]。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头部外伤合并视神患者22例,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科室收治的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头部外伤合并视神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例。心理护理组中有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在25-76岁之间,平均(47.8±14.3)岁。心理护理组中有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24-77岁之间,平均(48.5±14.7)岁。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13例,坠落伤5例,跌打伤3例。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即一般疾病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等进行密切观察,并且采取一定的治疗护理措施,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瞳孔,不能进食患者实施合理的鼻饲管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等[2]。
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首先要肯定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其表达认同及关心之情;其次向患者讲述疾病的成因及治疗经过,讲述与传统的保守治疗、开放手术治疗的区别,介绍成功病例,帮组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治疗方法,解除患者的忧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增强患者的信心。
颅脑外伤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较急、病情变化快且严重,大多数患者主要都是因车祸导致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颅脑外伤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提高临床抢救率,减少死亡例数,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关键所在。
通过实行优质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感觉被重视和尊重,体会到人性温暖,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在优质护理实践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与应变能力,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配合,同时对治疗中存在的可能性意外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以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若出现意外事故,要做到镇定自若,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临床抢救措施,才能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优质护理组临床护理效果更为显著,焦虑评分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高,护理满意率也较高。证明,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具有显著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3 讨论
头部外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患者一般病情较重,除了对患者采取积极手术、药物治疗外,尤其心理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头部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手段均较难达到满意的效果[3]。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应该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开展个性化的护理。头部外伤并发视神经损伤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悲观抑郁情绪、恐慌和紧张情绪、孤独忧郁情绪等。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耐心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负担,给予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同时,还需要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给予患者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各种照顾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康复锻炼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总之,给予颅脑外伤患者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焦虑感,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3.1 心理分析
3.1.1 侥幸
部分病人由于无明显外伤和复合伤,虽然有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但没有明显的局部疼痛等,所以,对于自己的病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严重且不用进行必要的治疗自己就会恢复,有时故意拖延治疗的时间,从而引起了永久性的视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3.1.2 悲观及厌世
一部分患者外伤后视力下降明显,短时间内心理无法承受这种突如其来沉重的打击,情绪极其不稳定,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所以不能积极配合治疗。
3.1.3 焦虑和抑郁
通常来讲,视神经损伤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使得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带有严重的思想负担。因此患者常有沉重的精神负担,尤其双眼视功能受损的患者,对未来生活的担心,患者失眠、焦虑甚至抑郁。部分贫困患者对因较高医疗花费,加重这种不良情绪,甚至放弃治疗。
3.1.4 恐惧
一方面,许多患者在接受手术的之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年轻的患者,其往往会丧失对未来的希望,从而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另一方面,由于重症监护室特殊的治疗环境,各种仪器设备使得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下心理极其的压抑,从而产生恐惧的情绪。
3.2 主要护理措施
3.2.1 心理护理
患者大部分情绪多变、易激惹,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其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相应解答,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尽量多说些愉悦的事情,促进其记忆力恢复,消除负面情绪[4]。(1)针对恐惧患者,护士应对同类手术后患者的信息进行详细介绍,展开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其增加安全感、稳定患者的情绪。(2)针对抑郁的患者,护士应对其性格气质以及心理特点等进行准确分析,并主动对患者给予关心体贴,对其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各种方式对其倾诉欲望进行促进,鼓励其将压抑在内心的想法进行倾吐,从而使其忧郁情绪得以解除。 3.2.2 用药护理
头部外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行为紊乱等,自己不能正常服用药物,护理人员认真告知其家属于饭前1h或饭后1h督促患者服药并到口,以便充分发挥药效[5]。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服药后表现,以便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正确处理,确保用药安全。
给予患者降低颅压、感染控制、辅助通气、营养支持、气管切开、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等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急性阶段的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脉搏细弱、心率过快、血压呈持续性低水平状态,表明患者肾脏受到严重损伤,需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
3.2.3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护士的良好素质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能够及时地发现患者的情绪、情感变化,并且能够及时地和患者沟通,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对待患者真诚、细致、耐心,更重要的是宽容,摒除自我情绪和感受,体谅患者在特殊状态下表现出的特殊情绪和情感,这样才能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顺利的完成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3.2.4 对病人的情况
充分评估每个患者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性格、社会背景),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特点进行观察,找到引起其心理问题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年轻患者对未来前途及婚恋比较担忧,而年老患者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年轻患者会在经济方面感到压力;性格外向的患者会容易流露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性格内向的患者心理压力较大甚至失眠,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护士要多和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抑郁倾向的患者更要严密观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适心理,防止意外发生[6]。特别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模式已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特点,心理护理已显示重要作用。
3.2.5 加强家人及社会支持
加强家人及社会支持,发挥支持系统的功能。患者虽然住院,但是每一个患者都是家庭及社会的一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让家属了解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指导家属配合,保证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使患者能够顺利的完成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护士应鼓励患者的亲人多探视,及时向家属提供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确立家属的安全感,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3.2.6 健康教育
此病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可将疾病的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栏、病友交流等。护理人员还需帮助患者家属制订可行的训练计划并督促其执行,促进其职业康复,帮助其回归社会。
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其负性心理状态,有效增加其疾病应对能力,最终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小年,张皓.创伤性颅脑损伤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4(12):103-104.
2 相久大,王尚武.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置程序[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01):236-237.
3 陈向林.头部外伤致精神障碍57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 (15):263-264.
4 华丽.心理护理干预对头部外伤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20(11):1901.
5 Vagefi MR,Seiff SR.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Con-tempo-rary Ophthalmology,2005,4(14):1-7.
6 Goldenberg-Cohen N,Miller NR,Repka MX.Traumatic of tic-neuropath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A-POS,2004,8(1):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