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普遍关注,这一棘手问题会牵动社会各方的发展,要予以格外重视。2020年初疫情爆发、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势必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就业环节。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思考如何解决“疫情就业难”问题就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毕业生、高校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入手,对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就如何有效保证大学生就业稳定进行探究再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疫情;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受世界复杂局势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现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市场活力不足,就业岗位单一等问题。观之当前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各国家之间相互掣肘,不稳定因素一直存在;同时国内形势也并不乐观,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国内经济、政治发展缓慢,就业市场面临饱和状态,国内许多人才因疫情难以找到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就业人数的增加与就业岗位的减少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相应的就业岗位本应也逐渐增多,然而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面临寒冬,许多企业进行改革,企业的改革转型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我国各地都根据自身疫情防控等级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但却不可避免地对就业产生影响。各类型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致使就业岗位减少,从而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突出。疫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求职意愿、就业动机等也是影响就业效率与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经济下滑、企业招聘需求降低、部分线下招聘活动暂停或取消、学校封闭式管理、社会舆论等因素,使毕业生普遍对就业产生消极情绪。加上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将招聘方式改成线上招聘,由于对线上面试的迷茫和不自信,不少毕业生由此产生就业消极情绪,产生面对就业求职信心不足,甚至不愿就业等心理焦虑。
3.海外留学减少,国内就业矛盾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留学生人数快速增加。至2019年,我国留学生人数突破70万。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许多留学热门地区疫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大多国家缩窄了留学政策,再加上国内学生和家长对国外热门留学地区疫情控制信心不足,致使高校毕业生回国就业人数有一定程度上升,对大学生国内的就業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4.求职观念有问题。害怕挑战,回避社会。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最后一年,仍无法明确自身定位,不愿意到西部、乡村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内心偏向轻松、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尤其又加上家庭影响,很多毕业生不愿去边远地方工作。还有部分学生不但自身缺乏就业方向,同时还因为家庭环境较为优越,造成自身始终处于等候观望状态,喜好安逸,就业意愿不强,不愿进入社会锻炼和提升自己,回避社会责任。现如今大学生对自己职业想的过于“理想化”,不能结合实际,不能承担应有的责任。
三、大学生就业对策
1.熟悉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学生。疫情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问题。国家颁布了诸多有利于就业的政策,例如增加大学生就业补贴、增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针对应届毕业生事业单位招聘名额等一系列政策。学院领导和毕业班辅导员应该深入研究并吃透国家惠及大学生就业政策,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毕业学生制定良好就业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就业,增加学生就业信心。
2.拓宽就业服务渠道,提升完善网络“云就业”服务平台。在新形势下,网络求职和招聘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求职模式,用人单位和学生供需双方之间的选择和沟通也加快了“云就业”服务平台的构建。学院应该加强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多渠道寻找企业,积极宣传毕业生能力和特点,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平台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
3.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学生思想引导,增强毕业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大学生应提升自己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如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其次,面对疫情带来的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本人要主动锻炼相关职场技能,以提高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不确定因素,增加选择机会。学会正确疏导就业压力,保持较强的心理抗逆力。
4.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就业服务保障。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专业化的师资是保障。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发挥学院教师的力量,利用党员和校友的朋辈帮扶作用,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全方位、全员化、多渠道的有利好局面。对于毕业生面临着由于疫情带来的较大的就业压力问题,高校应做好相关就业心理疏导工作,为大学生在面临新冠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就业困境提供心理疏导,疏解大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疫情带来的就业影响。
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背景下,就业已与以前有很大不同。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以及个人都应提高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度,五位一体,共同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功能与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有效就业,让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同时大学生也应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修养,有主见的新时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各届努力使毕业生们能够精准找寻自身定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施利群.新形势下我国就业发展对策与建议[J].商讯,2021(2): 177-178.
[2]刘丽丽.困境与应对:当前形势下保障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探究[J].青年与社会,2020(22):112-113.
[3]杨春林.提高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策略研究——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2版)[J].领导科学,2020,4(10):127.
作者简介:
姓名:刘珺;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德州;出生年月:1994年7月;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疫情;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受世界复杂局势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现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市场活力不足,就业岗位单一等问题。观之当前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各国家之间相互掣肘,不稳定因素一直存在;同时国内形势也并不乐观,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国内经济、政治发展缓慢,就业市场面临饱和状态,国内许多人才因疫情难以找到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就业人数的增加与就业岗位的减少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相应的就业岗位本应也逐渐增多,然而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面临寒冬,许多企业进行改革,企业的改革转型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我国各地都根据自身疫情防控等级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但却不可避免地对就业产生影响。各类型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致使就业岗位减少,从而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突出。疫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求职意愿、就业动机等也是影响就业效率与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经济下滑、企业招聘需求降低、部分线下招聘活动暂停或取消、学校封闭式管理、社会舆论等因素,使毕业生普遍对就业产生消极情绪。加上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将招聘方式改成线上招聘,由于对线上面试的迷茫和不自信,不少毕业生由此产生就业消极情绪,产生面对就业求职信心不足,甚至不愿就业等心理焦虑。
3.海外留学减少,国内就业矛盾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留学生人数快速增加。至2019年,我国留学生人数突破70万。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许多留学热门地区疫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大多国家缩窄了留学政策,再加上国内学生和家长对国外热门留学地区疫情控制信心不足,致使高校毕业生回国就业人数有一定程度上升,对大学生国内的就業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4.求职观念有问题。害怕挑战,回避社会。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最后一年,仍无法明确自身定位,不愿意到西部、乡村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内心偏向轻松、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尤其又加上家庭影响,很多毕业生不愿去边远地方工作。还有部分学生不但自身缺乏就业方向,同时还因为家庭环境较为优越,造成自身始终处于等候观望状态,喜好安逸,就业意愿不强,不愿进入社会锻炼和提升自己,回避社会责任。现如今大学生对自己职业想的过于“理想化”,不能结合实际,不能承担应有的责任。
三、大学生就业对策
1.熟悉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学生。疫情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问题。国家颁布了诸多有利于就业的政策,例如增加大学生就业补贴、增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针对应届毕业生事业单位招聘名额等一系列政策。学院领导和毕业班辅导员应该深入研究并吃透国家惠及大学生就业政策,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毕业学生制定良好就业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就业,增加学生就业信心。
2.拓宽就业服务渠道,提升完善网络“云就业”服务平台。在新形势下,网络求职和招聘已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求职模式,用人单位和学生供需双方之间的选择和沟通也加快了“云就业”服务平台的构建。学院应该加强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多渠道寻找企业,积极宣传毕业生能力和特点,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平台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
3.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学生思想引导,增强毕业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大学生应提升自己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如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其次,面对疫情带来的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本人要主动锻炼相关职场技能,以提高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不确定因素,增加选择机会。学会正确疏导就业压力,保持较强的心理抗逆力。
4.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就业服务保障。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专业化的师资是保障。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发挥学院教师的力量,利用党员和校友的朋辈帮扶作用,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全方位、全员化、多渠道的有利好局面。对于毕业生面临着由于疫情带来的较大的就业压力问题,高校应做好相关就业心理疏导工作,为大学生在面临新冠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就业困境提供心理疏导,疏解大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疫情带来的就业影响。
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背景下,就业已与以前有很大不同。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以及个人都应提高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度,五位一体,共同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功能与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有效就业,让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同时大学生也应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修养,有主见的新时代大学生。通过社会各届努力使毕业生们能够精准找寻自身定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施利群.新形势下我国就业发展对策与建议[J].商讯,2021(2): 177-178.
[2]刘丽丽.困境与应对:当前形势下保障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探究[J].青年与社会,2020(22):112-113.
[3]杨春林.提高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策略研究——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2版)[J].领导科学,2020,4(10):127.
作者简介:
姓名:刘珺;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德州;出生年月:1994年7月;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