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巩固好所学知识?如何提高课堂练习效果?这就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知识变成一种乐趣,不再是负担,同时,从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整体素质。
[关键词]:教学效果;激发兴趣;课堂练习的设计
练习是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训练技能,技巧,同时通过训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兴趣。锤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对于学生形成熟练技巧和启迪他们的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笔者认为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的目的不仅是巩固知识强化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通过练习,从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点,先应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些。
1、课堂练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兴趣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小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兴趣于学习活动与内容的生动、形象。所以,在练习课中引导学生像平常上课一样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会更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上“数一数共有几个”这一节练习课时,先让学生用一个正方体摆图形,学生中只有唯一的答案。然后,要求用2个小正方体摆图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这时学生中出现了分离的、连接的、上下、前后、左右等近10种不同的摆法。当让学生用3块4块小正方体,摆图形时,学生摆出的更多,出现了其中有一块看不见的摆法。
当教师提出用5块小正方体摆,要求有1块藏起来,有2块藏起来时。学生对用小正方体摆图形的兴趣理浓了,这时再自然地提出本课的练习任务,要求把躲起来的正方体找出来时,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充满了自信心和兴趣,同时也达到了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需的良好心理状态。因此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热爱,使学生的思维具备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2、课堂练习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各种感觉器官和大脑积极活动,起到以趣促思,以思增趣的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在注意力方面 ,往往是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让游戏进入课堂正是充分利用了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例如:学完乘法口决后,在练习课中可以让学生做“一问一答“游戏”。师问:“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全班生答:“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师问:“两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全班生齐答:“……”。这样通过一问一答游戏唤起全班学生兴趣、情绪高涨,在欢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在15至20分钟之间,在这近20分种里,学生学习情绪比较饱满,过了这段时间学生的头脑容易从积极的思维转向松驰,精神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使他们把学习知识看作是一件乐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二、课堂练习的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优化课堂的必要措施,而课堂练习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练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要使课堂练习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即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
2、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每堂课的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如讲解四年级第七册第四章第二第应用题例1后可设计以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①某农具厂计划做720件农具,已经做了6天,平均每天做45件,剩下的要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件?
②某印刷厂要赶印18000册教课收,前5天平均每天印出1600册。余下的要8天印完,平均每天要印多少册?
(二)综合练习:
①红光小学15天收集树种180斤,比原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收集树种多少斤?
②学校制蜡厂计划四月份制蜡烛4800包,上旬制出1000包,中旬制出1200包,剩下的要在下旬全部完成,四月份下旬平均每天要制多少包?
(三)发散练习:
①一条路长2520米,原计划18天修完,实际提前3天完成任务,平均每天比计划多修多少米?
②两地相距260千米。甲车由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34千米。甲车开出1.5小时后,乙车从B地开往A地,两车在甲车开出后4.5小时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通过上述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应用,综合应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使他们都有收获。
3、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灵活多变,深化发展。
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
(1)设计变式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变式练习是知识本质特征不变而形式多变的练习,这类练习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2,在进行基本练习后,设计了这样的变式练习:修一条2400米长的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5,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3.①两周共修了多少米?②第二周比第一周少修多少米?③已修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通过条件变换,问题变换,进一步拓宽学生思路,掌握数量之间本质的联系。
(2)设计开放式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之中,实现迁移水平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例如:设计多解题:“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把它卷成一个圆柱体,所占空间是多少立方厘米?”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多种不同的卷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广阔、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课堂练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度”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走过来的老师深受“练习律”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过多地布置作业、练习,使练习成了一堂课的“尾子汤”,学生做作业的时间难以保证。因而出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完成作业草率,抄袭等问题,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的教学要确立精讲善练,练习布置要做到少且精。在适量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要根据实际设计难易程度适当的练习。样我们的练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才能达到培养技能与发展思维的目的。
2、注意“会”与“熟”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常强调的“因材施教”就是要解决好“会”与“熟”的问题,避免部分学生练得枯燥无味,产生厌练情绪。其实练习应在解决会与熟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并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给学生练习,继续解决懂、活、巧的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3、注意“优”“差”互补问题。
要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练习设计就必须以中等生为主要对象,面对全体学生。我们讲过练习一定要注意层次性,难度要适当,要紧扣教学大纲,无论是新授还是练习都应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近。不要只注意优生,而放弃差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拾级而上,高而可攀,感到练习有趣,有序,有效。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练习时应注意练习的目的性、阶梯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注重设计一些渗透游戏成分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练习,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这也正是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效果;激发兴趣;课堂练习的设计
练习是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训练技能,技巧,同时通过训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兴趣。锤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对于学生形成熟练技巧和启迪他们的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笔者认为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的目的不仅是巩固知识强化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通过练习,从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点,先应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些。
1、课堂练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兴趣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小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兴趣于学习活动与内容的生动、形象。所以,在练习课中引导学生像平常上课一样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会更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上“数一数共有几个”这一节练习课时,先让学生用一个正方体摆图形,学生中只有唯一的答案。然后,要求用2个小正方体摆图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这时学生中出现了分离的、连接的、上下、前后、左右等近10种不同的摆法。当让学生用3块4块小正方体,摆图形时,学生摆出的更多,出现了其中有一块看不见的摆法。
当教师提出用5块小正方体摆,要求有1块藏起来,有2块藏起来时。学生对用小正方体摆图形的兴趣理浓了,这时再自然地提出本课的练习任务,要求把躲起来的正方体找出来时,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充满了自信心和兴趣,同时也达到了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需的良好心理状态。因此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热爱,使学生的思维具备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2、课堂练习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各种感觉器官和大脑积极活动,起到以趣促思,以思增趣的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在注意力方面 ,往往是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让游戏进入课堂正是充分利用了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例如:学完乘法口决后,在练习课中可以让学生做“一问一答“游戏”。师问:“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全班生答:“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师问:“两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全班生齐答:“……”。这样通过一问一答游戏唤起全班学生兴趣、情绪高涨,在欢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在15至20分钟之间,在这近20分种里,学生学习情绪比较饱满,过了这段时间学生的头脑容易从积极的思维转向松驰,精神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使他们把学习知识看作是一件乐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二、课堂练习的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优化课堂的必要措施,而课堂练习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练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要使课堂练习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即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
2、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每堂课的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如讲解四年级第七册第四章第二第应用题例1后可设计以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①某农具厂计划做720件农具,已经做了6天,平均每天做45件,剩下的要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件?
②某印刷厂要赶印18000册教课收,前5天平均每天印出1600册。余下的要8天印完,平均每天要印多少册?
(二)综合练习:
①红光小学15天收集树种180斤,比原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收集树种多少斤?
②学校制蜡厂计划四月份制蜡烛4800包,上旬制出1000包,中旬制出1200包,剩下的要在下旬全部完成,四月份下旬平均每天要制多少包?
(三)发散练习:
①一条路长2520米,原计划18天修完,实际提前3天完成任务,平均每天比计划多修多少米?
②两地相距260千米。甲车由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34千米。甲车开出1.5小时后,乙车从B地开往A地,两车在甲车开出后4.5小时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通过上述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应用,综合应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使他们都有收获。
3、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灵活多变,深化发展。
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
(1)设计变式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变式练习是知识本质特征不变而形式多变的练习,这类练习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2,在进行基本练习后,设计了这样的变式练习:修一条2400米长的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5,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3.①两周共修了多少米?②第二周比第一周少修多少米?③已修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通过条件变换,问题变换,进一步拓宽学生思路,掌握数量之间本质的联系。
(2)设计开放式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之中,实现迁移水平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例如:设计多解题:“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把它卷成一个圆柱体,所占空间是多少立方厘米?”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多种不同的卷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广阔、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课堂练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度”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走过来的老师深受“练习律”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过多地布置作业、练习,使练习成了一堂课的“尾子汤”,学生做作业的时间难以保证。因而出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完成作业草率,抄袭等问题,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的教学要确立精讲善练,练习布置要做到少且精。在适量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要根据实际设计难易程度适当的练习。样我们的练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才能达到培养技能与发展思维的目的。
2、注意“会”与“熟”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常强调的“因材施教”就是要解决好“会”与“熟”的问题,避免部分学生练得枯燥无味,产生厌练情绪。其实练习应在解决会与熟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并富有思考性的问题,给学生练习,继续解决懂、活、巧的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3、注意“优”“差”互补问题。
要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练习设计就必须以中等生为主要对象,面对全体学生。我们讲过练习一定要注意层次性,难度要适当,要紧扣教学大纲,无论是新授还是练习都应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近。不要只注意优生,而放弃差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拾级而上,高而可攀,感到练习有趣,有序,有效。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练习时应注意练习的目的性、阶梯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注重设计一些渗透游戏成分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练习,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这也正是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