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大体积砼施工的技术非常的复杂,要想很好地防止裂缝的出现,从设计一直到大体积砼的施工,当然还有施工的材料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都要十分警惕。需要从各方面因素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大体积砼施工的探究以及分析,然后实行正确合理的防控措施,最终使综合治理原则得以实现,可从根本上使水利水电工程大体积砼施工质量得到提高,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大体积砼施工技术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使水利水电工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砼施工;施工方法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施工技术是整个施工过程重要的因素和工作
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在砼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包含着一些重要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砼浇筑工程、温度控制、接缝灌浆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整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1.2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交底不彻底,质量检验不标准,技术开发不积极等问题
技术交底不彻底使施工人员对施工仓号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了解不清,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无从下手,导致施工环节重复,甚至发生重大事故。质量检验不标准,无规范可循的话,对质量就会得过且过,最终造成质量事故。技术管理中技术开发很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因循守旧,紧抱旧技术不放,这种保守主义观念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不进则退,长此以往很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1.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质量控制不严格,使质量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很久以来,一起起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事故,充分证明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更是对企业前途和个人负责的态度,不折不扣地加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
二.砼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
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不仅能够节约施工成本,而且可使大体积砼内外存在的温差得到有效避免,使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于砼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有以下几种:
2.1分块浇筑法
要使大体积砼存在的内外温差问题得到很好解决,那么在施工时通常使用分块浇筑法。对于分块浇筑法来说,能够将其分为竖向分层浇筑以及水平分段浇筑二类方式,然而又可以把分层浇筑分为斜面分层、分段分层以及全面分层这三类。如果有充足的竣工时间,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大体积砼的结构使用分层多次浇筑,当然各施工层相互之间的结合都要根据施工缝进行处理,这就是所谓的薄层浇筑技术,此类技术可将砼内的水化热进行充分散发。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观察施工中每道程序的间歇时间,避免过长的间歇时间,使竣工受到影响,当然还会造成旧砼对新浇筑砼产生约束力,从而就会有难以发现的裂缝在上下层砼结合面之间出现;但是如果存在过短的间歇时间,那么可能因为施工过程正处于下层砼的一个升温过程,由于表面温度比较高,如果再将上层砼对其覆盖,就严重影响到下层砼的顺利散热,同时还可能导致上层砼的沉降问题出现,更加容易产生裂缝。
2.2二次振捣技术
对于二次振捣技术来说,能够很好地提高砼的抗裂性,同时很多水利水电施工实践表明,将已经实现浇筑却又还没凝固的砼进行二次振捣工作,可使因为水平钢筋下部出现的空隙以及水分等问题的砼得到有效避免,通过二次振捣技术可以很好提高砼与钢筋两者之间的凝聚力,以防因为砼沉降造成裂缝的产生,同时可使砼内的微裂现象得到有效降低,使砼的密实度得到提高,同时使砼的抗压强度能够增强10%~20%左右,使裂缝的产生得到有效防止。
2.3优化砼的搅拌技术
过去在进行大体积砼的搅拌时,施工过程中的水分会和湿润的石子外表面进行接触,这样使得砼在静置或成形的过程中,这些水就会集中流向石子以及水泥砂浆的界面,接着在石子表面出现一层水膜。当砼开始进行硬化之后,因为水膜层的存在,将会导致界面的过度层越来越疏松且多孔化,使石子和硬化水泥砂浆两者之间的粘结性大大减弱,最终成了施工砼结构中最容易出现漏洞的环节,容易影响到砼的抗压力和其他物理学性能。因此,对大体积砼的搅拌方式进行改善,可使砼的极限拉伸力得到很好提高,使砼结构的收缩得到很好的避免。为了使砼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也能够利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者砂浆裹石等相关搅拌技术,不仅可避免水分不断集中流向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而且可使硬化后的界面过度层不会过于密集,同时可使砼结构强度提高10%的,其极限抗拉强度和抗拉值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很多的水利水电施工实例也已经证明,在保证砼结构的强度一样的条件下,可合理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这样的方式也可防止水化热的出现。
三.砼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合理控制温度
通常情况下,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砼进行施工时要尽量保持在较低温度下,同时需要添加一些能够防止砼快速凝结的溶液,然后掺入粉煤等一些添加剂。利用这些因素严格控制由于温差产生的裂缝,同时可达到减少水泥用量以及产热值得到作用。还要严格控制进入模具的砼的温度,在进行浇筑时要合理选择浇筑方法,通常情况下采用分层法。
3.2合理控制原材料
通常情况下,严格控制石子粗细以及粒径的级配。如果若出现石子粒径过大的情况将导制砂浆的收缩度变大,如果进行拆模就会使钢筋产生裂缝。同时,对材料的含泥程度也有严格要求。并且,要恰当选择合适的水泥。由于不一样的水泥配比都不一样,因此想要被配置的砼也会有所不一样。在对水利水电工程砼进行施工时,特别注重水泥的选择。不一样品牌、不同类型的水泥有不一样的组织,所以配置出来的大体积砼特性也不一样,根据层层的平衡选择,通常选取粉煤灰水泥。原因是此类水泥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性,还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水热化,从而使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3合理调整钢筋配置
要想合理地调整钢筋配置,通常采取错位法,上下错位地排列钢筋,尽量使钢筋直径减小,同时缩短钢筋间距,这也可使散热量增大,同时裂缝发生几率也得到减小。
3.4合理设置细钢管
在浇筑砼的模具中合理设置细钢管,将其当做导管,然后在细导管中连续注入冷水,使散热量增加,这样可使其及时得到降温。特别是在进行浇筑时或对砼进行养护时此类方法更加适合。
3.5合理养护砼结构
要想很好地养护完工后砼的结构,就要随时关注并调整好其温度,防止产生过大温差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为了保证浇筑完成后的砼表面热度的散失更慢,可在砼表面选择铺盖草袋,同时再盖一层尼龙薄膜在草袋的上面,这样能够很好确保砼表面的持续湿润,降慢它的降温速度。因为砼结构养护的初期工作非常关键,可确保在后期的使用中不出现裂缝现象,同时可减少一定的麻烦,因此不可小觑,且应把养护期延长到15天左右。
结束语:
对于现场的实际施工过程,由于很多不可避免的因素出现,从而经常导致施工计划被打乱,施工技术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从而出现施工质量次和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等等。
为了降低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依照实际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各个方面、严格的管理,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有效的进行成本的管理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燕著.高性能砼的体积变化及裂缝控制[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
[2]葛新友.大體积砼温度裂缝产生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4).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砼施工;施工方法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施工技术是整个施工过程重要的因素和工作
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在砼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包含着一些重要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砼浇筑工程、温度控制、接缝灌浆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整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1.2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交底不彻底,质量检验不标准,技术开发不积极等问题
技术交底不彻底使施工人员对施工仓号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了解不清,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无从下手,导致施工环节重复,甚至发生重大事故。质量检验不标准,无规范可循的话,对质量就会得过且过,最终造成质量事故。技术管理中技术开发很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因循守旧,紧抱旧技术不放,这种保守主义观念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不进则退,长此以往很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1.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质量控制不严格,使质量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很久以来,一起起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事故,充分证明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更是对企业前途和个人负责的态度,不折不扣地加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
二.砼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
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不仅能够节约施工成本,而且可使大体积砼内外存在的温差得到有效避免,使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于砼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有以下几种:
2.1分块浇筑法
要使大体积砼存在的内外温差问题得到很好解决,那么在施工时通常使用分块浇筑法。对于分块浇筑法来说,能够将其分为竖向分层浇筑以及水平分段浇筑二类方式,然而又可以把分层浇筑分为斜面分层、分段分层以及全面分层这三类。如果有充足的竣工时间,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大体积砼的结构使用分层多次浇筑,当然各施工层相互之间的结合都要根据施工缝进行处理,这就是所谓的薄层浇筑技术,此类技术可将砼内的水化热进行充分散发。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观察施工中每道程序的间歇时间,避免过长的间歇时间,使竣工受到影响,当然还会造成旧砼对新浇筑砼产生约束力,从而就会有难以发现的裂缝在上下层砼结合面之间出现;但是如果存在过短的间歇时间,那么可能因为施工过程正处于下层砼的一个升温过程,由于表面温度比较高,如果再将上层砼对其覆盖,就严重影响到下层砼的顺利散热,同时还可能导致上层砼的沉降问题出现,更加容易产生裂缝。
2.2二次振捣技术
对于二次振捣技术来说,能够很好地提高砼的抗裂性,同时很多水利水电施工实践表明,将已经实现浇筑却又还没凝固的砼进行二次振捣工作,可使因为水平钢筋下部出现的空隙以及水分等问题的砼得到有效避免,通过二次振捣技术可以很好提高砼与钢筋两者之间的凝聚力,以防因为砼沉降造成裂缝的产生,同时可使砼内的微裂现象得到有效降低,使砼的密实度得到提高,同时使砼的抗压强度能够增强10%~20%左右,使裂缝的产生得到有效防止。
2.3优化砼的搅拌技术
过去在进行大体积砼的搅拌时,施工过程中的水分会和湿润的石子外表面进行接触,这样使得砼在静置或成形的过程中,这些水就会集中流向石子以及水泥砂浆的界面,接着在石子表面出现一层水膜。当砼开始进行硬化之后,因为水膜层的存在,将会导致界面的过度层越来越疏松且多孔化,使石子和硬化水泥砂浆两者之间的粘结性大大减弱,最终成了施工砼结构中最容易出现漏洞的环节,容易影响到砼的抗压力和其他物理学性能。因此,对大体积砼的搅拌方式进行改善,可使砼的极限拉伸力得到很好提高,使砼结构的收缩得到很好的避免。为了使砼的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也能够利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者砂浆裹石等相关搅拌技术,不仅可避免水分不断集中流向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而且可使硬化后的界面过度层不会过于密集,同时可使砼结构强度提高10%的,其极限抗拉强度和抗拉值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很多的水利水电施工实例也已经证明,在保证砼结构的强度一样的条件下,可合理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这样的方式也可防止水化热的出现。
三.砼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合理控制温度
通常情况下,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砼进行施工时要尽量保持在较低温度下,同时需要添加一些能够防止砼快速凝结的溶液,然后掺入粉煤等一些添加剂。利用这些因素严格控制由于温差产生的裂缝,同时可达到减少水泥用量以及产热值得到作用。还要严格控制进入模具的砼的温度,在进行浇筑时要合理选择浇筑方法,通常情况下采用分层法。
3.2合理控制原材料
通常情况下,严格控制石子粗细以及粒径的级配。如果若出现石子粒径过大的情况将导制砂浆的收缩度变大,如果进行拆模就会使钢筋产生裂缝。同时,对材料的含泥程度也有严格要求。并且,要恰当选择合适的水泥。由于不一样的水泥配比都不一样,因此想要被配置的砼也会有所不一样。在对水利水电工程砼进行施工时,特别注重水泥的选择。不一样品牌、不同类型的水泥有不一样的组织,所以配置出来的大体积砼特性也不一样,根据层层的平衡选择,通常选取粉煤灰水泥。原因是此类水泥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性,还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水热化,从而使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3合理调整钢筋配置
要想合理地调整钢筋配置,通常采取错位法,上下错位地排列钢筋,尽量使钢筋直径减小,同时缩短钢筋间距,这也可使散热量增大,同时裂缝发生几率也得到减小。
3.4合理设置细钢管
在浇筑砼的模具中合理设置细钢管,将其当做导管,然后在细导管中连续注入冷水,使散热量增加,这样可使其及时得到降温。特别是在进行浇筑时或对砼进行养护时此类方法更加适合。
3.5合理养护砼结构
要想很好地养护完工后砼的结构,就要随时关注并调整好其温度,防止产生过大温差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为了保证浇筑完成后的砼表面热度的散失更慢,可在砼表面选择铺盖草袋,同时再盖一层尼龙薄膜在草袋的上面,这样能够很好确保砼表面的持续湿润,降慢它的降温速度。因为砼结构养护的初期工作非常关键,可确保在后期的使用中不出现裂缝现象,同时可减少一定的麻烦,因此不可小觑,且应把养护期延长到15天左右。
结束语:
对于现场的实际施工过程,由于很多不可避免的因素出现,从而经常导致施工计划被打乱,施工技术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从而出现施工质量次和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等等。
为了降低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依照实际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各个方面、严格的管理,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有效的进行成本的管理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燕著.高性能砼的体积变化及裂缝控制[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
[2]葛新友.大體积砼温度裂缝产生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