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谩詑”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s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汉扬雄《方言》中有“谩詑”一词,义为欺诈。其组成语素“谩”和“詑”均为“欺诈”义。《方言笺疏》中记载的“訑谩、谩訑、譠谩、诞谩、谩佗、谩他、忚”等,都是与谩詑有关的一系列合成词。
  关键词:谩詑 异体字 同源词
  
  湖南长沙方言中的“谩詑”是一个古语词。东汉扬雄《方言》(卷一中)有“虔、儇,慧也。秦谓之谩。”郭璞注“谩”为“谩詑”。周祖谟在《方言校笺》中认为谩詑应作詑谩,注解道:“考原本《玉篇》谩下引方言云:‘秦晋谓慧为谩,郭璞曰:言詑谩也。’郭注‘谩詑’作‘詑谩’。”
  一、谩、詑及谩詑的词义
  (一)谩的词义
  “谩”在《说文解字》里被释作“欺也”。《玉篇》的解释与《说文》一致。《韩非子·守道》有“为符非所以豫尾生也,所以使众人不相谩也。”按朱守亮在《韩非子·释评》该句下注:“谩,翼毳云:谩,欺也。”《晋书·刑法志》“违忠欺上谓之谩。”
  (二)詑的词义
  “詑”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兖州谓欺曰詑”。《玉篇》引《方言》解释成:“詑谩而不疑。”王逸《楚辞章句》注此句为:“诈欺不能诛也。”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补王逸注曰:“詑谩皆欺也。”
  (三)谩詑的词义
  “谩詑”义为“欺诈”。据考证文献,“谩詑”一词最早出现于《楚辞·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詑谩而不疑。”《楚辞章句》将其释作“欺诈”,《淮南子·说山训》中有“媒但者,非学谩詑。”《淮南鸿烈集解》引王念孙注云:“谩詑,欺诈也。”汉代字书《急就篇》有“谩詑首慝愁勿聊。……谩詑,巧黠不实也。”王应麟补曰“谩詑,欺也。”以上三条文献皆可证明“谩詑”词义为欺诈。
  “詑”与“谩”义均为“欺诈”,“谩詑”义也为“欺诈”。究其谩詑一词结构,当属同义并用的合成词。接下来,我们就清人钱绎撰写的《方言笺疏》中一批与谩詑音近义通的合成词与谩詑比较,阐明它们与谩詑的关系。
  二、与谩詑音近义通的一系列合成词
  清人钱绎撰写的《方言笺疏》中,集中收录一批与谩詑音近义通的合成词。
  下面为《笺疏》中几段包含该类词语的材料。
  1.《说文·兔部》:“‘逸’字注云:兔谩訑善逃也。訑,言部作詑,音大和切。”
  2.《淮南说山训》:“媒但者,非学谩佗”。“佗”与“詑”通。
  3.《玉篇》:“譠谩,欺也。”《史记·龟策传》云:“人或忠信而不知诞谩。”诞谩犹譠谩也。转言之则曰訑谩。《楚辞·九章》云:“或訑谩而不疑。”倒言之则曰谩訑。
  4.《淮南说山训》云:“媒但者,非学谩他”。“他”与“詑”同亦转言之也。
  5.《广雅》:“忚,欺谩也。”《玉篇》:“,欺谩之语。”……谩做慢,与忚,慢与谩并同。
  仔细查看引入材料。我们可以把这类词语罗列出来,即訑谩、谩訑、詑谩、譠谩、诞谩、谩佗、谩他、忚、。至此,我们将把它们与谩詑分组对比,用词汇学观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谩詑——谩訑、訑谩
  这一组词语,从字形来看,“詑”与“訑”存在较大区别。“詑”被录入《说文解字》,而“訑”却没有被收入。仅在《说文解字·辵部》释“逸”字的释文里出现“兔谩訑善逃也。”而由《笺疏》“訑,言部作詑”一句看,“訑”和“詑”应该是相互通用的。
  周祖谟先生在《方言校笺》中说道:“訑是詑的别字。”这里所谓的别字就是异体字、怪体字。我们认为訑和詑正是异体关系。现代词汇学定义异体字为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词语。据《战国策·燕策》有“寡人不喜訑者言也。”一句,另有版本作“寡人甚不喜詑者言也。”《康熙字典》在“訑”字下注解道:又《集韵》《正韵》并汤何切。音拕。《说文》本作詑,欺也。由此我们可确信“詑”与“訑”是一组异体字。由“訑”和“谩”组成的“谩訑、訑谩和谩詑”其实是同一词。
  (二)谩詑——譠谩/诞谩
  从《笺疏》引文不难看出,“訑谩”与“譠谩、诞谩”之间存在“转言”关系。何谓转言,其实就是“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同义词。钱氏用“犹”而不用“同”说明他不能肯定“譠”“诞”之间异体或同源关系。
  异体概念上文已有说明,而同源词的研究素来已久,现今主流观点即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并有同一来源的字。由定义来看,要论证该组词语是否存在同源关系,必须参看其义音两方面。
  《广雅》释“譠”为“欺也”。《广韵》释“诞”也为“欺也”。可见“譠”“诞”“詑”意义相同。语音上,“譠”和“诞”音声贴近,分从《广韵》他干切和徒旱切。声纽属于“透”“定”二纽,为旁纽关系。韵取“寒”“旱”,属同一韵类。“詑”为透母歌韵。声纽“透”与上二字皆属一组,韵部“歌”和“寒”阴阳对转。由此看来,“詑”与“譠”“诞”声音相近。既然“譠”“诞”“詑”三字音近义同,当被列为同源词。由它们组成的词语“訑谩、譠谩和诞谩”存在同源关系。
  (三)谩詑——谩他/谩佗
  “他”和“佗”的关系在《康熙字典》“他”字条中注释得很清楚:“他与佗、它通。彼之称也,此之别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又《玉篇》谁也。又邪也。扬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
  由此,我们可判断在“彼之称也,此之别也”“谁也”“又邪也”三个义项上,它、他、佗是相通用的,即异体关系。而“谩他”和“谩佗”中的“他”和“佗”正是采用“邪”(不正、恶)这个义项。因此,“谩佗”和“谩他”是同一词语。
  在确定“他”和“佗”异体字关系之后,我们再来讨论“詑”“他”和“佗”之间的关系。从语音角度看,“詑”在《玉篇》读音为汤何切、又达可切。分属端母歌部和定母歌部。佗读音为达何切。属定母歌部。可见詑佗声纽相同韵部一致,读音相同。再由意义方面看,“詑”义为“欺诈”,而欺诈这种行为就是恶的一种,即言不正也。“佗”有一义项为“邪也”,就是邪恶、作恶的意思。可见“詑”和“佗”都有恶义。应属同源词。王念孙在《读书杂志》释“谩訑”一词下写道:“詑、訑、他字异而义同。”我们认为这句话更为精确的理解是“詑”和“訑”是异体字,而“詑”和“他”则是同源词关系。
  (四)谩詑——忚/
  这一组词语较有意思。由字形和读音来看,“谩詑”和“忚”似乎无任何关系。“忚”普通话读作“lí xī”,和“谩詑”在语音上相差很远。但实际上它们却存在密切的联系。
  首先,忚和本身就是同一个词。“忚”和“”是异体字关系。通过查阅朱起凤编订的解释古书中异体同义词语的辞典《辞通》,我们看到朱氏将“忚”和“”编录在一起,两者都释作“欺诈”。
  接下来,我们分析谩詑和忚的关系。根据朱起凤《辞通》忚一条:“其实当作慢,古慢字亦作,形与似。故慢讹作。”原来忚的是慢的讹字,而且一直被人们误用作。再依据王念孙《广雅书证》“慢与谩同。《说文》谩,欺也。《韩子·守道篇》云:所以使众人不相谩也。《贾子·道术篇》:反信为慢。”可证明“谩”和“慢”为同源关系。
  我们能否认为“忚”与“詑”也是同源关系?同样在朱氏释忚一条下,有一段这样的文字,“从它之字古多通作也。如蛇字作虵。是其明证。……淮南谩訑,与下文斗争字相对成文。原书本作媒但者非学谩忚也。”文献引证“忚”和“訑、詑”能通用,可见意义是一致的。从语音方面看,忚《广韵》作呼鸡切,詑为讬何切。声韵差别较大。不符合同源词音近的特点,推测忚与訑有假借或讹字的可能。
  通过对比四组词语,我们进一步弄明白与谩詑相关的一系列词语在字形和词义上与谩詑的关系:由于“訑”和“詑”是异体字,谩詑和谩訑实则一词;诞、譠、詑、他、佗是同源关系,所以它们分别与谩组成的词语理应音近义同;忚和谩詑关系似乎较复杂,但也可视作谩詑的讹变形式。
  三、结语
  通过对“谩詑”一系列音近义通的词语做逐个分析,我们能够从典籍中完善汉语中同源词、异体字的网络及加深对同源、异体的概念。与此同时,在现代长沙方言中,“谩詑”一词仍保留着,词义由先前的“欺诈”引申为“批评”。例如“你再不听话就谩詑了。”可见该词语仍有极强的生命力。对古语词充分的研究也是方言词研究的基础所在。
  
  参考文献:
  [1]扬雄.方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2]周祖谟.方言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钱绎.方言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陈彭年.广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
  [7]张揖.广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8]朱起凤.辞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张玉书.康熙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1958.
  (易南佳 湖南湘潭 湘潭大学文新学院 411105)
其他文献
本试验用新消毒剂“909”,按使用说明,配成500倍、1000倍消毒液做灭菌和灭病毒试验,浸渍时间分别为2分钟和10分钟。然后把经消毒的大杆菌和病毒给蚕接种。试验结果表明:“909”消
种茧期是蚕变为蛹进而转变为蛾的过渡时期,整个蛹期发育可分三个阶段,即上族至化蛹为前期,化蛹至蛹复眼着色为中期,复眼着色至羽化为后期。这三个阶段从外形上看无多大变化,但体内
隆回雨山方言属于南部湘语区。中古牙音在雨山方言中没有发展为舌面前音,而是读如舌叶音。这是由于见组向知章组靠拢,与其合流而产生的。知章组在宋元时期受高元音(i、y)的影响颚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一向各家理解不一,但是这一区分的提出必将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意义,追溯索绪尔的本意可以加深我们对语言的理解。
本试验结果表明:稚蚕试验区使用有孔塑料膜覆盖育,在低温的春蚕期和晚秋期,与对照区无孔塑料薄膜覆盖育相比,两者的饲养成绩没多大差别,但在高温多湿的夏、秋蚕期,试验区的生命力和
通过对蚕业的特点、蚕业生产的现状及我国蚕业科技发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21世纪的蚕业发展战略应该是: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发展高科技蚕业;同时.提出了今后
本文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蚕丝业的影响以及蚕丝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根据广西蚕业的现状、区域优势和广西发展蚕业的意义;认为广西应抓住机遇大发展,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1新植桑园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好处1.1保温、保水、保肥性能好:桑树地膜覆盖种植后,一方面阻止土壤热辐射的扩散,减少了汽化热能的消耗,提高了土壤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桑地温度和热容
摘 要:广东梅县方言的比较句从语义上可以分为等比句和差比句。本文对梅县方言的比较句式进行了分析描写,阐明了它们的句法特征和使用特征, 同时指出了它们与普通话、闽粤方言比较句式的异同。  关键词:梅县方言 比较句 等比句 差比句    跟普通话一样,广东梅县方言在比较事物、性状、程度的高低、异同或差别等时也有多种比较方法。根据揭示事物之间某些属性的一致性或差异性这些语义特点,可把梅县方言的比较句分为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而跟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共点力平衡问题是各个力均为恒力,在恒定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称为标准平衡态,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