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激发教师思维,增强教学创造性,而且也有利于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情绪的调控能力,恰如其分地调节和运用自身情绪,通过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高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师 优化情绪 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体验升华的情感互动过程。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是课堂情绪的主导者和调控者。教师自身的情绪状况和情绪调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
一、教师情绪的影响
1、良好的教师情绪,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课堂上,如果教师情绪激昂,笑容满面,往往能诱发学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从而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之,如果教师自身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又无法及时调控,往往会使学生压抑不安、反应迟缓,甚至如坐针毡,对教师反感抵触,课堂沉闷,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良好的教师情绪,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良好的教师情绪,一方面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氛围,使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教学情境,感知、体味和升华教材、教学环境和教师本身蕴含的情感积极因素,丰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实现师生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优化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良好的教师情绪,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带着爱的眼光和鼓励的心态来看待学生,对学生宽容友善,充满信心,对于教学工作充满热爱,对于生活充满热情,对于人生充满欢喜。因此,这种的教师在心态上往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在工作上往往孜孜以求,能够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成长。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调控自身情绪,充分发挥教学中情感的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调控自身情绪的基本方法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身体是情绪的载体,教师的身体状况往往会影响到其情绪状况。身患疾病、体虚身弱、休息不好或是生理周期都可能会使教师情绪不佳。因此,教师在工作之余,应注意生活质量,多运动锻炼,少喝酒抽烟;多休息補眠,少熬夜加班,确保自身拥有一个健康诉身体。
2、学会减压释放,适时适当调控自身情绪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也要经历生活的种种考验,承受种种压力。如生活不顺、工作不利、夫妻不和、子女不才、学生捣蛋等。因此,教师要积极调控自身情绪,不断激发积极情绪,转移消极情绪,不断感受和保持生活和工作上的愉快幸福感。
情绪的控制启动理论认为,人想长时间地保持积极心境,或者想摆脱消极心境,都要有意识地从记忆中提取积极情绪色调的项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情绪不佳,就应当通过放松训练、心理暗示、话题转移、回忆想象等人为的手段将自身注意力转移到开心快乐事情上,从而稳定和控制自身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
同时,教师要会自我定位。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能力与成就因人而异不应过分攀比。教师应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努力克服自身性格弱点,不断增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不自满自负,亦不妄自菲薄,不争名夺利,亦不自怨自艾,学会坦诚地认识自我和求实地面对自己,坦然自信地面对得失成败,做到面对困难坚韧不拔、面对挫折不屈不饶,始终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3、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为之倾注心血,才能在工作中体味幸福和快乐。兴趣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最优的情绪背景。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对自身从事的教育教育工作保持长久而维持兴趣盎然状态,才能使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处于愉悦快乐幸福的情绪状态。
就教师的职业特点而言,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自我评价、社会价值和职业幸福感。只有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戴、家长的信任和同事的尊重,也才能更好地感受教育的魅力和职业的幸福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做到情绪健康、专业过硬、育人有方的优秀教师。
在教育教学中工作中,教师要做好扎实的课堂准备。在备课中不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现状,巧妙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和适当处理教学内容,也能不断积累和拓宽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和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授课水平。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投生所好”、“投生所需”,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也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恰当的肢体动作,感染学生情绪,使课堂保持和谐温馨、轻松愉悦的良好气氛。
4、悦纳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情绪
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放下身段,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敏感善变、思维多元稚嫩、行为动态多变。因此,教师不仅要理解宽容学生,不求全责备,更要学会用爱的眼光看待学生,悦纳和赏识学生,不断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通过鼓励和赞美,不断引导学生成长。
总之,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情绪的调控能力,恰如其分地调节和运用自身情绪,通过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资料
[3]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发布时间:2012-07-04)
[2] 董树梅、王雁 . 城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J]. 教育探索 ,2007, 18( 12 )
[3] 汪道之.心理医生[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4] 魏 英优化情绪管理 提高教学效果《素教教师》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