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术刀般的犀利解剖着世界的病灶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73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星:对于散文诗这个文体,你如何看待?又在写作中秉持怎样的姿态和主张?
  诗人宋长玥:我从未把现当代诗歌和散文诗混为一体,不能简单化地认为文字分行、语言精短就是诗,反之,就是散文詩。和任何艺术一样,两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剖析,本质一致,而在文本表现上各有光彩。但它不是现当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更不是诗歌和散文的“杂交”。散文诗摆脱了现当代诗歌形式上的桎梏,方式更为自由,语言更为恣肆,意象更为跳脱,张力更为强韧,因而具有了相对独立性和长调般的文学魅力。我将它视为与现当代诗歌并立的一种文体。在我的写作实践中,坚决反对随意、盲目和投机,崇尚敬墨惜纸和书写自觉。
  星星:你觉得当下的散文诗该如何革新?
  诗人宋长玥:真诚的写作者往往拥有沉厚的生活,甚至极其孤单地站在时代高处,悉心观察社会变革,并用手术刀般的犀利解剖着世界的病灶。他们的文字,是发自灵魂的真实声音,不仅对社会大众心灵进行积极引导,而且对人类文明增添光亮。我觉得,缺乏生活和独立精神、追求功利性,是当前包括散文诗在内的文学艺术创作面临的一个尴尬,作品飘浮,沉湎于自我和小情小景的抒写,这样的东西不会长远。如今,一些写作者完全抛弃了社会大众,将写作矮化为个人的自我情绪宣泄和胡言乱语,毫不夸张地说,连自己的作品也解释不清楚的大有人在。文学艺术创作如果以自我为中心、放弃对时代的表达和对人性的关照,它的价值无从谈起。
  不能要求每个写作者都有崇高的写作目的,但至少应该真诚和负责。目前,很多文学效应只是圈子效应和自恋效应,而不是社会效应和大众效应。症结之一,就是许多写作的人迷失了出发的目的,尽情享受过程而对最终要到达的地方置之度外。过程让他们陶醉,在吹捧和自我吹捧中,虚幻的大地鲜花一片,仿佛都是献给自己的花冠。离开社会、大众的文字,还有什么意义吗?时间终究是公正的,文学不会因为这些人降低标准。真正的写作者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即使最后不能抵达,也一直走在通往目标的路上。他们被历史选中,不是靠运气——具有金子般重量的文字,谁都不会拒绝。
  任何艺术创造,形式和内容相统一,但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现在,相当一部分散文诗局限于文本技术的臻善,而忽视了内涵的挖掘,需要引起写作者的警惕。长期以来,我们崇尚外来文学理念和技法,轻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这种主动切断根脉的拿来式写作,注定要在实践中长时间处于模仿和难以摆脱他人印记的尴尬——我并不将没有内化的简单借用和承袭视为文学创作的探求。一个坚守良知的写作者,一定明白自己出发的地方和到达所在,他遵从灵魂(不仅是自己的)指引,而不任性妄为。艺术对人类心灵的关照永恒如一,其本质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会改变。我认为,散文诗如要取得重大突破,需要汲取更多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
  星星:是什么因素促使你进入文学创作,特别是散文诗的写作?
  诗人宋长玥:我的父亲在特殊的时代被戴上荆冠,从甘肃遣返原籍劳动改造,可想而知我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上小学时,放学后我常常躺在屋顶翻看父亲冒险带回来的一些文学书籍,那些文字让我温暖、不再孤独和受到歧视。十七岁那年我从师范毕业后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小镇教书,一年后遭小官僚构陷,被调到一所荒僻小村学校。那里四周都是戈壁,常年大风,亲人都在千里之外。从那时起我开始写作,一是排遣苦闷、释放对家人的思念,二是心里有话,想说出来;走到今天,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其他文献
1  舌尖干燥天空依然晶莹,城市的高楼排成雁阵印在画上,其实用手杖发掘宝藏也是一种秘密。  地球是秃顶——老人涉浅滩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阴云密布,盗贼开采的金矿在烟囱里收割,而又常常躲在潮湿的暗处用积垢的毛发织衣。  贼眼迷茫。瞬间,夕阳匿入鸵鸟的翅膀……  2  河堤那棵弯曲的胡桃树已过半百了,额际的欢愉已沉淀在斑驳的树杈里。蛙声歇息,唯有一支忧郁的洞箫在深夜的檐下独醒。  鸟儿是一种弹性,
期刊
任何的艺术都是有传承的,也是始终与时代紧密同步,相互成就和辉映的。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专业诗歌刊物的《星星》诗刊也更是如此。从1957年到2017年,尽管人间变幻、世事沧桑,《星星》诗刊依旧镶嵌在中国诗歌和当代文学的灿烂长空,并且从一开始就具备与锻造出了她独有的精神品格与办刊宗旨,那就是:当代性、经典性和青年性。艺术是当代人的智识、思想、情感的整合与创造的结果,也是来世的荣耀;在这一架天平上,唯有时间
期刊
六 月  怅然的疼痛,回忆里全是一个人的伤心往事。  湿漉漉的京城令我想念里夹杂了些许,幽怨的丁香姑娘。  把心埋在岁月的沙底,不让阳光触碰它的灵魂深处。  七 月  卸掉一些心底的烦乱,让自由的心安静飞翔。  智者等待黑夜,凡人期盼天明。  多雨的夏日,我不知道风是否从我的窗前停留过。或许,它来不及等待酣睡的我,宁愿躲在乌云里不肯出现。黑夜吞没了最后一滴雨水,还给夏虫一个美妙的夜,和蓝色的星辰幻
期刊
逃 离  小鸟啄着天空,直到漏下雨。披雪的人忽然推门,惊醒沉睡的嘴唇。  诉说如云,却受制于完美。  讪笑。飘移。  站在大山吐出的舌头上,站不稳,雾一层一层包裹眼神。  往事跌下去又浮上来,如杯子里的脸。如蜂蜜难以挣脱水。  太多不可确认。你将卡带推进深谷,又取回,一遍又一遍,仿佛玩弄人间。  钢琴隐隐,溪流远遁,还是那只鸟,叫声如闪亮的刀片,切开黄昏。  空 集  你在吗?你没有形貌,是怎么样
期刊
一  我打算再要一个孩子!我的女儿出生12年后,我第一次有这样强烈的愿望,一想到这个孩子我会激动起来。  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就好像他(她)就是我们家的孩子,一直在一个地方等,有时候我觉得他在星星上,有时候我觉得他围着赤道散步。  “媽妈,我弟弟在天上看着我们呢?他在想咋还不让我回家。”女儿撅着嘴说,“你就让弟弟一个人在外面流浪吧。”  女儿这样说的时候,我透过窗子看着夜空,心里忽然很疼。  “他
期刊
黎明,雪落陇东  早起的母亲,当孩子们还在沉睡的时候,就把一块块奶油蛋糕摆放在他们梦的边缘。  孩子们苏醒后,最先照亮他们眼眸和心灵的,就是来自蛋糕的光芒和温馨。  孩子们寻觅母亲的身影,她隐身于灰白的云天里,深藏不露。  此刻,作为生存于地球上的众多孩子中的一员,我伫立在一座久旱的黄土山塬上,仰望苍穹,一颗感动的心,久久地沉湎于洁净的恩泽之中。  一场雪落下来  在陇东,落下一场雪,是多么令人愉
期刊
一帷时间的幕帐,横亘在眼前。目光如剑却穿不透那飞舞着的羽翅,许多似流水又像雨雾似的梦在雪中被凝固,却总是兜不起心中的那个季节。  于是,伫立在门后,有如一株枯木的姿式,倾听那个季节的声音。那种声音就像她落下来的姿势飘飘洒洒着,轻盈的舞动着优美的旋律,于无声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绵延和博大的浩瀚。那六角的晶莹,洁白的身姿,如盛开的雪莲,从遥远的天空降落,一朵,两朵……在空中自由地舞蹈着,旋转着,缤纷
期刊
一  呆立在涪江边,恍若站立在融化的雪水里,也站在早春二月的春风里。不经意之中,鼻翼尖得瑟了一下,是早春寒凉的雨滴,还是春天的第一朵雪花,抑或是我心里孤独的泪水?朦胧之中,黑色的鸟儿飞过,飞进了历史的深深处。就这样,我想起了雪,想起了地球上的第一朵雪花。  我知道,这朵雪花很沉重,很沉重,沉重得如诗人的苦难,泪水里泛着些坟头的苇花,还有些惨白的月光。这朵雪穿过历史的尘土,还有刀光剑影,数不清的高山
期刊
落叶声中,蓝色的咏叹  和叶片一起搬运秋天,从高处到低处,从天空到大地,最终归于泥土。  从村庄到城市,再从城市到村庄,在看似重复往返的过程中,变化的是路上的风景,是风浪之后直面风浪的淡定与从容。  我用三十多个春秋放慢风中的跫音,让步子缓些再缓些。我把自己置于边缘,以独特的礼仪祭拜天地。在这个世上,我拒绝众生,也只和你组成辽远背景下的我们。  如果还有比天涯更远的,那就是心。并肩而立,熟悉之后的
期刊
1  那个双脚牢牢锲入土地的人,慢慢发芽,长出毛发,长出枝叶,瞧,他终于变成一株玉米,或麦子,甚或一棵野草。  在沟畔,或某个田地旮旯里,继续生长。  自呱呱坠地以来,他便这样油然爱上这些泥土:黑泥土、黄泥土,沾在他的脚上、脸上、身上。黄泥土啊黑泥土啊,有脚呀,有声音呀,有爱有痛呀,牢牢圈住他的一生。  他用自己的方式歌颂着这些泥土。  用长长短短的一生。  松软的。坚硬的。  像他的兄弟,或者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