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文化交流等意识形态领域中逐渐成为主流媒介,对人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利用新媒体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探索。本文从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出发,简要分析了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积极意义,同时提出一些利用新媒体更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校园文化;意义;途径;
1. 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及作用
在新媒体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以多元性、便捷性等特点受到许多高校学生的欢迎,因此也具有受众范围广、传播效果好等特点。同时,新媒体自身所具有的一些媒體传播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发挥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
1.1 媒体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利于更好推进高校文化建设
新媒体借助网络载体,使受众群体能够轻松的获取大量的信息,接触到丰富的资源。在高校校园中,新媒体能够极大的扩充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类信息的渠道,丰富他们的学习形式。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当前比较典型的新媒体,学生们能够通过各类软件,轻松的接受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喜马拉雅FM等等,这类媒体社交软件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新媒体手段,将求真务实、严谨求学、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等正能量的校园文化融入这类新媒体,能够极大的提升校园价值文化的普及性和传播性,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1.2 信息空间开放,使用便捷,能够更好扩大媒体受众范围
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好的信息空间性和开放性,这一特点也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对新事物、新知识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新媒体更具有优势。另外,高校相对于社会外界而言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是存在于社会边缘的象牙塔。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拉近了高校文化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使高校学生即使在学校中也能够轻松的获取为社会外界信息和各类知识。因此,科学的利用新媒体来宣传校园文化,能够充分契合大学生心理诉求,利用大学生群体迅速将主流价值观进行传播,极大的提升文化建设效果。
1.3 尊重用户需求,互动性强,显著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效果
新媒体充分发挥了用户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了传统消息单项发布、受众被动吸收的模式。使原本单一作为受众的群体,在与接触和探索海量信息资源时,能够具有充分的主动性,既能选择自己想要看的信息,又能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真正实现了由原有的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发布者和传播者。校园的文化活动较多,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评议社会热点进行跟帖反思,也可就贫困家庭和儿童开展爱心捐助,亦可就一些社会不公平或恶性事件进行谴责。这些文化活动看似平常,但实则是大学生真正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从以往的校园文化被动接受者成为了主动建设者,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这一转变过程,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意义非凡,也十分具有积极意义。
2. 利用新媒体更好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2.1 要善于利用各类资源,形成文化教育合力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并未单一体现为此消彼长的线性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相辅相成、彼此共存的状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两者在内容及传播效果上互补性依然明显,且各有千秋。传统媒体具有导向鲜明、公信力强等特点;新媒体具有自主性、时效性、交互性等优势。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基础作用,在充分开发利用的同时要注重将其与新媒体和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双向互动与配合,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构建高校校园文化。
2.2 要善于分析研判各类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新媒体上存在的多元化思想与文化常常针锋相对,网络舆论也不一定是社会主流声音。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务必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合理运用新媒体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明辨是非、有效引导的能力。对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思想意识和形态,要第一时间予以纠正、并有力反击。坚决抵制校园文化向偏激、极端的方向发展。增强对拜金主义、虚无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抵制能力。
2.3 要善于优化新媒体管理水平,使信息传播更精准科学
要做好建设校园文化的工作,还要重视对新媒体的发展与管理。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固然重要,但十分依赖专业技术和文化创意人才。因此,作为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坚持以宽容兼并的态度有效管理新媒体,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挖掘和利用各种形式的新媒体手段,健全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实时监看、管控,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时效性。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专业的新媒体技术和文化创意人才,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新媒体宣传队伍,规范校园文化信息,使新媒体能够更好的运用和推广。同时,作为普通的教职人员,也要注重将新媒体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自觉抵制低俗文化,使教学活动更加信息化、现代化和高效化,以更好的迎合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好的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4 要注意防范沉迷虚拟的危机,倡导健康阳光生活态度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不可否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隐患,即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学生沉迷其中,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虽然虚拟的空间人际交往在时间和经济成本上具有优势,但在网络管理法律仍不完善的背景下,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匿名发表观点、信息搜索随意性强等特点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度降低等情况。同时,由于新媒体的分众效应,大学生更易发掘与自身兴趣爱好匹配的群体,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归属需求得以满足,因而沉迷于虚拟空间的大学生,逐渐地形成脱离实际、闭塞孤僻的心理,导致现实的人际交往弱化等情况。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格外注意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醒大学生在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时要理性、适度,对一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则要及时的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学会享受现实生活。
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其作用也有利有弊。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运用新媒体、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在新媒体的运用和发挥作用上需要做的还有许多,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的将新教育理念与新媒体更好的融合,如何将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新媒体更好的传播,如何通过新媒体更好的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更好的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推动校园办学质量更好、更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戎.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3(8);
[2]陈湘舸,吴太贵.大学德育的文化支点: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7).
[3]唐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作者简介:盛婷婷 江苏泰州人,助理研究员,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校园文化;意义;途径;
1. 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及作用
在新媒体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以多元性、便捷性等特点受到许多高校学生的欢迎,因此也具有受众范围广、传播效果好等特点。同时,新媒体自身所具有的一些媒體传播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发挥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
1.1 媒体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利于更好推进高校文化建设
新媒体借助网络载体,使受众群体能够轻松的获取大量的信息,接触到丰富的资源。在高校校园中,新媒体能够极大的扩充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类信息的渠道,丰富他们的学习形式。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当前比较典型的新媒体,学生们能够通过各类软件,轻松的接受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喜马拉雅FM等等,这类媒体社交软件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新媒体手段,将求真务实、严谨求学、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等正能量的校园文化融入这类新媒体,能够极大的提升校园价值文化的普及性和传播性,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1.2 信息空间开放,使用便捷,能够更好扩大媒体受众范围
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好的信息空间性和开放性,这一特点也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对新事物、新知识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新媒体更具有优势。另外,高校相对于社会外界而言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是存在于社会边缘的象牙塔。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拉近了高校文化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使高校学生即使在学校中也能够轻松的获取为社会外界信息和各类知识。因此,科学的利用新媒体来宣传校园文化,能够充分契合大学生心理诉求,利用大学生群体迅速将主流价值观进行传播,极大的提升文化建设效果。
1.3 尊重用户需求,互动性强,显著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效果
新媒体充分发挥了用户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了传统消息单项发布、受众被动吸收的模式。使原本单一作为受众的群体,在与接触和探索海量信息资源时,能够具有充分的主动性,既能选择自己想要看的信息,又能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真正实现了由原有的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发布者和传播者。校园的文化活动较多,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评议社会热点进行跟帖反思,也可就贫困家庭和儿童开展爱心捐助,亦可就一些社会不公平或恶性事件进行谴责。这些文化活动看似平常,但实则是大学生真正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从以往的校园文化被动接受者成为了主动建设者,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这一转变过程,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意义非凡,也十分具有积极意义。
2. 利用新媒体更好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2.1 要善于利用各类资源,形成文化教育合力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并未单一体现为此消彼长的线性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相辅相成、彼此共存的状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两者在内容及传播效果上互补性依然明显,且各有千秋。传统媒体具有导向鲜明、公信力强等特点;新媒体具有自主性、时效性、交互性等优势。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基础作用,在充分开发利用的同时要注重将其与新媒体和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双向互动与配合,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构建高校校园文化。
2.2 要善于分析研判各类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新媒体上存在的多元化思想与文化常常针锋相对,网络舆论也不一定是社会主流声音。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务必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合理运用新媒体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明辨是非、有效引导的能力。对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思想意识和形态,要第一时间予以纠正、并有力反击。坚决抵制校园文化向偏激、极端的方向发展。增强对拜金主义、虚无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抵制能力。
2.3 要善于优化新媒体管理水平,使信息传播更精准科学
要做好建设校园文化的工作,还要重视对新媒体的发展与管理。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固然重要,但十分依赖专业技术和文化创意人才。因此,作为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坚持以宽容兼并的态度有效管理新媒体,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挖掘和利用各种形式的新媒体手段,健全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实时监看、管控,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时效性。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专业的新媒体技术和文化创意人才,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新媒体宣传队伍,规范校园文化信息,使新媒体能够更好的运用和推广。同时,作为普通的教职人员,也要注重将新媒体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自觉抵制低俗文化,使教学活动更加信息化、现代化和高效化,以更好的迎合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好的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4 要注意防范沉迷虚拟的危机,倡导健康阳光生活态度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不可否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隐患,即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学生沉迷其中,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虽然虚拟的空间人际交往在时间和经济成本上具有优势,但在网络管理法律仍不完善的背景下,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匿名发表观点、信息搜索随意性强等特点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度降低等情况。同时,由于新媒体的分众效应,大学生更易发掘与自身兴趣爱好匹配的群体,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归属需求得以满足,因而沉迷于虚拟空间的大学生,逐渐地形成脱离实际、闭塞孤僻的心理,导致现实的人际交往弱化等情况。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格外注意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醒大学生在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时要理性、适度,对一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则要及时的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学会享受现实生活。
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其作用也有利有弊。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运用新媒体、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在新媒体的运用和发挥作用上需要做的还有许多,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的将新教育理念与新媒体更好的融合,如何将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新媒体更好的传播,如何通过新媒体更好的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更好的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推动校园办学质量更好、更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戎.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3(8);
[2]陈湘舸,吴太贵.大学德育的文化支点: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7).
[3]唐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作者简介:盛婷婷 江苏泰州人,助理研究员,江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