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以道育人

来源 :大舞台·教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j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即文道结合的原则。这条原则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行的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鼎湖山、黄山、桂林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爱亲人、重友情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散步》写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羨慕。而《伟人细胞》可以让学生学会友爱,重友谊。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学生大多居住在环境幽雅的小区,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形成孤僻、 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有得有失,错过不要紧,关键是要积极,热爱生活,要把握机会。
  
  二、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1、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2、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宽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互谅、互敬、互让、互爱。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品格。
  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人生观教育
  
  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
  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十三岁的际遇》讲述了中学生田晓菲十三岁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启发学生早立大志,为理想而奋斗。《贝多芬传》通过贝多芬在逆境中仍然执着的讴歌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
  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主动探究    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
期刊
学校对学生教育的实施,主要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具有崇高的素质、创新的能力。因此,数学教育中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以此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下面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从生活实际联想、类比,培养学生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人们在实践中,对某一具体事物进行多次的观察、实验并加以科学的分析,从而抽象出数学概念、方法等。这一过程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但使学生
期刊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目标是通过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和职业技术方面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和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同时,使他们在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综合人文素质方面进一步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语言学习体
期刊
去年9月,全国各大媒体几乎都报道了这样的新闻:97岁的复旦大学迎来一个"惊世骇俗"的开学盛典---244名学生,重选专业到新系。   很多媒体都用上了诸如:"全国闻所未闻!""奇迹从何而来?"等极具主观色彩的感叹性语句。   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转系难,难于上青天", 从高中文理分科开始,到通过高考步入大学,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就好像被领进了一个个小胡同里,分专业进行培养。高考一锤定音,转专业谈何
期刊
【摘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政治制度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极具实践智慧的制度安排,在现代化的背景中与政治稳定有着极大的相关性,这种土地制度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现代化进程中提供了其所需的政治稳定。尽管一般认为现代化会产生不稳定,而现代性才能导致稳定。但是正是由于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创制使得在现代化阶段的政治稳定成为可能。本文关注的是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与政治稳定的相关
期刊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仅不能取消,必须还要加强,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有共识,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不会过份。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的,只重视分数,为分数而学习,
期刊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的工作可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主要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即要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工作。  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而且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强调“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也就
期刊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是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
期刊
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但其工作极复杂、艰辛、有趣,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艺术。班级管理要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初中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可按年级分阶段,分时期管理,每一时期每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及方法、途径都不尽相同。    第一阶段:过渡、养成期  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基本上还保持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告别了小学“保姆式”的教育模式,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同
期刊
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所有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教学的具体行为,寻求一种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合学生自主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事实上,采用什么方式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教学谈谈笔者自已的粗淺见解,与同行切磋。  在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