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诊治情况,分析常见诱发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2010年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4例,根据患者的病史、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把导致肝损害的药物进行分类。54例患者中,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8—72岁,平均(50.1±16.9)岁。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急性肝细胞型占40.7%、淤胆型31.5%、混合型27.8%,绝大部分病人在停用相关的药物后能迅速恢复,对于一些特殊病例,特别是合并有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多有重症表现,死亡率高,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中,抗结核药物占29.6%,中草药物占25.9%。结论:近几年药物性肝损伤病例逐渐增多,抗结核药物和中草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肝脏疾病;药物;损伤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重要器官,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又可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肝脏的损害。药物性肝病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本身、代谢产物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医源性疾病。危害包括肝脏血管损害、诱导肝癌和促使肝硬化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54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50.1±16.9)岁。
1.2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服药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碱性磷酸酶、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自身抗体和血常规等),肝胆系统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及停药后的反应做出临床综合诊断。
排除标准: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型肝炎急性发作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等病毒感染等疾病所致的肝损伤。诊断标准采用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DS)对DILI的定义、分型及诊断标准,同时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
2结果
54例患者中,因各种不适表现来院就诊并收入院的占48例(88.9%),另外6例无明显不适,常规检查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而住院。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乏力39例(72.2%),黄疸17例(31.3%),皮肤瘙痒8例(14.8%),尿色加深35例(64.8%),有发热或皮疹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3例(24.1%)。既往有肝病病史者9例(16.7%),大量饮酒史者5例(9.3%)。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急性肝细胞型22例(40.7%)、淤胆型17例(31.5%)、混合型15例(27.8%),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中,抗结核药物占16例(29.6%),中草药物14例(25.9%),其他为避孕药物、降血糖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精神病药物及减肥和保健药物等。
4例重症患者中,其中1例50岁男性,因患布氏杆菌病口服利福平7 d后出现黄疸及腹胀,平素有大量饮酒病史,入院后检查发现患有乙肝,出现胆红素进行性增高及凝血功能下降,很快出现肝功能衰竭;另1例72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平素有高血压及前列腺增生病史,入院前曾口服进口的甲磺酸多沙唑嗪8 d治疗前列腺增生,因全身黄染伴乏力半月入院,检查有少量皮疹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出现胆红素进行性增高及多发脏器损害,经过积极的救治但是因急性肝坏死而死亡,另外1例老年女性患者有多年肝硬化病史,口服中草药物20余天后出现肝损伤及肝功能衰竭。
3讨论
目前中草药物的安全及药物的毒性非常受重视,许多草药制剂与严重的肝毒性有关,尤其是草药与化学性药物联用时,增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性。人们发现全世界有50多种植物中含有肝脏毒性的生物碱,现已发现至少有60种以上的中草药能引起肝损伤,常见的有:壮骨关节丸、雷公藤煎剂、黄药子、蓖麻子、马兜铃、何首乌、金不换、大黄、木通等,因此我们临床应用中药时,应检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肝损害。另外,有些保健品、标榜中草药的减肥茶和减肥药引起肝损伤逐渐增多。
药物性肝损伤一旦发生在原有慢性肝病的患者身上,尤其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会加重肝损伤,严重者诱发重型肝炎、肝衰竭,尤其是出现肝肾综合征、出血等并发症时,死亡率高。这可能与原有肝脏的基础病变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增加了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对于严重的药物性肝病及时地诊断非常重要,除了仔细询问病史,还有特别注意用药史,包括常见药物、中草药物,注意药物性肝损伤的肝外表现:发热,皮疹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争取尽早发现及停用相关的或可疑的药物,避免病情进展到急性肝坏死、肝衰竭等。
故在临床用药时应监测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有肝肾等基础疾病的特殊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有肝肾毒性的西药、中草药;对于过敏体质者、新生儿、老年人及已有药物性肝损害病史者,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时应该慎重。抗结核药物是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严格掌握此类药物的应用指征。
参考文献
[1]厉有名.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类型及诊断策略.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7):445.
[2]刘平.中草药的肝损伤问题.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4):243
【关键词】肝脏疾病;药物;损伤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重要器官,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又可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肝脏的损害。药物性肝病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本身、代谢产物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医源性疾病。危害包括肝脏血管损害、诱导肝癌和促使肝硬化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54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50.1±16.9)岁。
1.2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服药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碱性磷酸酶、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自身抗体和血常规等),肝胆系统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及停药后的反应做出临床综合诊断。
排除标准: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型肝炎急性发作和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等病毒感染等疾病所致的肝损伤。诊断标准采用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DS)对DILI的定义、分型及诊断标准,同时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
2结果
54例患者中,因各种不适表现来院就诊并收入院的占48例(88.9%),另外6例无明显不适,常规检查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而住院。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乏力39例(72.2%),黄疸17例(31.3%),皮肤瘙痒8例(14.8%),尿色加深35例(64.8%),有发热或皮疹或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3例(24.1%)。既往有肝病病史者9例(16.7%),大量饮酒史者5例(9.3%)。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急性肝细胞型22例(40.7%)、淤胆型17例(31.5%)、混合型15例(27.8%),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中,抗结核药物占16例(29.6%),中草药物14例(25.9%),其他为避孕药物、降血糖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精神病药物及减肥和保健药物等。
4例重症患者中,其中1例50岁男性,因患布氏杆菌病口服利福平7 d后出现黄疸及腹胀,平素有大量饮酒病史,入院后检查发现患有乙肝,出现胆红素进行性增高及凝血功能下降,很快出现肝功能衰竭;另1例72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平素有高血压及前列腺增生病史,入院前曾口服进口的甲磺酸多沙唑嗪8 d治疗前列腺增生,因全身黄染伴乏力半月入院,检查有少量皮疹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出现胆红素进行性增高及多发脏器损害,经过积极的救治但是因急性肝坏死而死亡,另外1例老年女性患者有多年肝硬化病史,口服中草药物20余天后出现肝损伤及肝功能衰竭。
3讨论
目前中草药物的安全及药物的毒性非常受重视,许多草药制剂与严重的肝毒性有关,尤其是草药与化学性药物联用时,增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性。人们发现全世界有50多种植物中含有肝脏毒性的生物碱,现已发现至少有60种以上的中草药能引起肝损伤,常见的有:壮骨关节丸、雷公藤煎剂、黄药子、蓖麻子、马兜铃、何首乌、金不换、大黄、木通等,因此我们临床应用中药时,应检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肝损害。另外,有些保健品、标榜中草药的减肥茶和减肥药引起肝损伤逐渐增多。
药物性肝损伤一旦发生在原有慢性肝病的患者身上,尤其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会加重肝损伤,严重者诱发重型肝炎、肝衰竭,尤其是出现肝肾综合征、出血等并发症时,死亡率高。这可能与原有肝脏的基础病变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增加了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对于严重的药物性肝病及时地诊断非常重要,除了仔细询问病史,还有特别注意用药史,包括常见药物、中草药物,注意药物性肝损伤的肝外表现:发热,皮疹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争取尽早发现及停用相关的或可疑的药物,避免病情进展到急性肝坏死、肝衰竭等。
故在临床用药时应监测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有肝肾等基础疾病的特殊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有肝肾毒性的西药、中草药;对于过敏体质者、新生儿、老年人及已有药物性肝损害病史者,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时应该慎重。抗结核药物是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严格掌握此类药物的应用指征。
参考文献
[1]厉有名.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类型及诊断策略.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7):445.
[2]刘平.中草药的肝损伤问题.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