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甘露醇输注中输液泵的应用

来源 :中国卫生影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泵在儿科病人输注甘露醇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输注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输液泵输注甘露醇,对照组采用传统重力输入法输注甘露醇,比较两组患儿输液剂量准确度、输注时间精确度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剂量准确度、输注时间精确度及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病人应用输液泵输注甘露醇,有助于保证输液剂量准确、输注时间精确及提高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输液泵;儿科;输注;甘露醇;剂量;时间;满意度
  儿科病人输液速度、剂量较成人要求精确,输液泵可以设定输液总量、控制输液速度,符合儿科输液特点,在临床广泛使用。甘露醇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法、不同给药速度效果不同。儿科常将甘露醇作为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颅内高压。其原理是利用甘露醇的高渗性脱水机制,在血-脑之间建立有效的渗透梯度,将脑组织中的水分吸收到血液中,从而达到降压和脱水作用。研究显示,15%~20%甘露醇溶液在30~60min静脉输注,脱水作用强、性能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甘露醇滴注速度的控制非常关键,速度过快易致严重不良反应;速度过慢,达不到脱水、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输液泵的使用能够保证输注液体正确的剂量和速度,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我科于2016年10月—2018年3月对36例输注20%甘露醇的患儿的输注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我科输注20%甘露醇的36例患儿,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5个月至12岁;化脓性脑炎6例,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病2例,病毒性脑炎22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脑损伤3例,复杂性热性惊厥2例,急性颅内压增高1例。36例患儿共输注甘露醇368次,輸注甘露醇50~125mL。在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种、甘露醇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按医嘱要求备好20%甘露醇1瓶,输液泵1台,输液总量、输液速度设置遵医嘱。观察组采用输液泵输注,利用特殊输液器与输液泵相连,具体液量通过调整输入量加以设定。对照组采用传统重力输入法输注甘露醇,按照科室自制的容量刻度标志在输液瓶上用红色记号笔画出标记,护士根据医嘱调好液体滴数,观察液体输入情况,如果速度不够,则采取20mL注射器加压输液的方法,输注甘露醇期间,护士在病人床旁观察,不得离开。输到标记的位置,及时停止。甘露醇是高渗药,一旦外渗,会引起局部疼痛甚至皮肤坏死。由于该药为多糖醇的饱和溶液,易析出结晶。2014年5月1日开始,医院规定护士需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业标准———《静脉输液技术规范》,输液器材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静脉留置针,进行规范操作。
  1.3效果评价
  从液量准确度、时间精确度和家长满意度3个方面观察并分析结果。输注结果遵医嘱输入量偏差≥7%为差,4%~<7%为较好,<4%为好;时间偏差≥6min为差,2~<6min较好,<2min为好;家长满意度按照科室输液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满意度≥95%为好,93%~<95%较好,<93%为差。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输液泵输注甘露醇可以提高甘露醇输注液量和时间的准确性,降低护士人力资源消耗。20%甘露醇注射液是脑部疾病常用抢救药,降低颅内压速度快、疗效高。但用药剂量、用药速度非常重要。20%甘露醇常用剂量为250mL,无适用于患儿的小剂量甘露醇。根据儿科用药特点,输注药量需根据体重、年龄、体表面积等计算,一般都小于125mL,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达到所需剂量,临床护士常用20mL注射器把多余的液体抽出或用自制的刻度划线,给药剂量往往不精确。为了达到所需输注速度,临床常采用加压输液方式进行输注,加压过程需护士手动操作,并及时更换液体,以免将空气压入静脉,造成空气栓塞。另外,使用注射器加压时因需要在瓶口反复穿刺注入空气,易造成液体在高压下从针眼处飞溅,不仅污染病人的床单位和护士的手、工作服,而且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导致输注液体量不准确,护士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危险性大幅度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输液泵进行甘露醇输注可以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研究显示,甘露醇属于高渗透性组织脱水剂,对血管刺激较大,反复在浅表静脉输注及长期保留留置针可致局部静脉发生化学反应,引起静脉炎。20%甘露醇遇冷易结晶,输注时会有大量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静脉,引起血栓,加上微粒碰撞造成局部堵管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炎症;静脉穿刺对血管内膜机械切割、留置期间导管来回移动对静脉壁机械摩擦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如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会增加病人的疼痛感及护患冲突可能性。临床上采用输液泵的病人一般留有留置针,输注时直接与输液针相连,可以有效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操作程序简单、安全,不仅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的可能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甘露醇外渗导致的皮肤损害问题,保护了血管,使血管使用时间延长。输液泵能精确地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总量,无液体则停止,输注过程中护士不需按照传统方法加强巡视,一方面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患儿和家属的满意率,减轻了输液时患儿及家属的紧张和焦虑。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钼靶X射线在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就诊的96例乳腺肿瘤患者诊断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行乳腺超声诊断和钼靶X射线检查,以最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乳腺超声诊断及钼靶X射线诊断乳腺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析钼靶X射线诊断乳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钼靶X射线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期刊
摘要:断层解剖作为解剖学的内容之一,主要涉及人体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医学专科院校在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时,需提升断层解剖学相关知识普及程度,另外所传授内容需符合医学影像临床工作需求。本次研究就专科院校断层解剖学课程教材选择、师资队伍组建、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为专科院校开展断层解剖学提供一定建议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实践;探讨 
期刊
摘要:探索如何在中西部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医学影像学专科化培训。医学影像专业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强、知识涵盖面广、新技术新设备更新快的特点。相对于东部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既面临专科化人才储备不足、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滞后的问题,同时又面临外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内部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县域医院影像专业人才储备相对薄弱,专科培训制度不健全。本文将从制度建设、教学模式创新、人文素质提升三个方面着手,探
期刊
摘要:夏科氏关节病是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多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最常发生在足部及踝关节。由于关节稳定性下降,溃疡反复发作,该病是一种变形和破坏性过程。因此,早期诊断及鉴别CN和骨髓炎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通常在晚期伴发中足部溃疡情况下,易伴发骨髓炎。常规检查方法通常诊断不明确或存在误诊情况。多种MRI新技术,不但能做出较准确诊断及鉴别CN和骨髓炎,并能指导临床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其他各项改革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随着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所以会不断地加大对我国医疗事务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人们的需求,医疗事业就必须要迅速发展,而且还必须要不断适应社会改革的各种要求。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医院的财务管理属于实现这一目标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要全面抓好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目标管理以及
期刊
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与方式的转变,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发生率上升。与此同时,临床开始加强对该肿瘤诊断与治疗的重视。就胃肠道间质肿瘤而言,诊断方法较多,不同诊断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不尽相同。临床指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肿瘤诊断中的效果较好。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是新颖的诊断方法,敏感性较高。为了明确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本研究展开探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综合评估该神经阻滞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神经阻滞方式,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种神经穿刺阻滞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成功率和镇痛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剖析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GCTTS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中GCTTS病变均为局限型,18例软组织肿块跨关节生长,9例包绕肌腱生长,其中7例浸潤邻近骨质;与正常骨骼肌相比,病灶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T1WI上,13例呈稍低信号,10例呈等、低信号,4例呈等信号。结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患者病种数量的增加,在临床上使用各种类型的抗菌药物已慢慢成为常态。而在急诊内科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不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影响对患者的治疗。  关键词:抗菌药物;急诊内科;耐药性  抗菌药物发展至今,种类日趋多样化,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上也日趋频繁,已成为目前在临床使用中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尽管抗菌药物能有效地治疗多种由于感染而导致的疾病,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构建肾内科安全用药流程,并分析其对用药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在肾内科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8在肾内科实施用药流程改造,成立安全用药管理小组,对既往用药流程进行分析,寻找安全隐患和流程弊端,针对性地进行环节调整,实现流程再造,管理小组做好监控管理,确保安全用药流程的落实,为实施后。统计不同时期肾内科用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考核形式了解不同时期护士对安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