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按照农业部及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龙井市2012年开始以加快黑土地保护、秸秆焚烧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为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各项补贴工作和专项项目落实,不断激发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为全面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奠定了基础。截至2015年,全市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5000公顷,拥有2~3行牵引式免耕播种机264台、4行以上牵引式免耕播种机6台,共计270台。其他各类少耕免耕播种机和背负式纯免耕播种机50台,不同品牌深松机26台。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山区;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 S34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1.009
1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与农业概况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8度54分~129度48分、北纬42度21分~43度24分之间。龙井市海拔高度最高为1331米,最低为101米,年降雨量为549.3毫米,属于湿润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9.1小时,初霜平均日期在9月27日,终霜平均日期在5月6日,无霜期平均为143天。龙井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000多公顷。主要包括水稻4500公顷、玉米22000公顷,粮食总产在131500吨左右。
2农机化现状
截至2015年10月统计,龙井市农机总动力153550千瓦, 拖拉机6730台,配套农具325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3018台。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其中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耕整地面积达到96%,机械播种面积82.5%(其中免耕播种面积23%),机械收获面积53.9%。
3发展思路
从龙井市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的实践、效果及现状与问题来看,结合国家对保护性耕作政策、规划,今后龙井市发展趋势归结为:
3.1寻求适合本地区的技术体系、作业模式和配套机具
根据本地区的土质与气候特征,攻克机具的适应性、可靠性等问题,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模式。
3.2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以农机部门为主导,促进农机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等加入到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推广普及行列,逐步走向多部门、多领域、多专业、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4 政策及技术措施
4.1重点依托农机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进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
资金来源是利用国家购机补贴、项目补贴、建设主体自筹资金。近年主要推广免耕播种机机型有吉林省康达牌、大元牌,黑龙江省勃农、山东省富田等品牌。
4.2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为秸秆留茬、隔垄休闲、宽窄行免耕播种休闲轮作种植模式。实施的主要机械作业有机械深松、宽窄行免耕播种、机械药剂除草、机械收获等农机措施;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虫害防治及药剂拌种等农艺措施。
4.3对示范户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与服务
跟踪记录,掌握科学的理论数据。每年春夏秋适时召开多种形式的现场会及培训4次以上,培训农民骨干及农机手300人次、农业合作社及专业农场主体200人次。
5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培肥地力,增加产量。通过残茬秸秆还田,增强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培肥地力。同时,增加作物生长期积温和提高出苗率3%~4%,以现行播种方式每亩产量800公斤计算,每亩约增产玉米24公斤,按1.50元/公斤计算,每亩可增收36元。
减少作业工序,降低耕地成本。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一次完成起垄、开沟、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减少机具进地次数和作业工序,降低油料的消耗,每亩至少可节省柴油10元。
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用工费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多道程序,可以降低用工投入,每亩可省人工费7元左右。
5.2社会效益
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改善大气环境;减少作业环节3~4次,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用工量。
5.3生态效益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较明显的生态效益:一是可降低地表径流,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二是可减少大风扬尘,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可杜绝焚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四是可增加休闲期土壤蓄水能力,特别是机械深松可大大增加蓄水能力,起到遇水能贮存,逢旱能保墒的效果。据测定,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透水能力5~10倍,通过深松还可减轻作业阻力35%。连续深松作业的地块,土壤含水量增加7个百分点;五是增加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每年提高0.01~0.03个百分点。
6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过程中,因秸秆还田和深松效果不是在当年就显现,多数农民依然习惯于在春季旋耕或焚烧秸秆。龙井市春季十年九旱所以采用秋季深松,但秋收后离上冻时间只有20天左右,因此作业时间短,影响了大面积推广。总结两年的经验,按目前的深松机和大型拖拉机保有量实施面积局限在1万亩左右。
二是在2015年机械化免耕播种时发现,玉米秸秆全覆盖田地秸秆较集中的地段,容易发生秸秆拖堆,导致种子落在地表面或浅土层引起出苗率下降;其次大量秸秆覆盖影响阳光照射,地温上不去导致出苗慢;秸秆下面施药效果差,有些地段杂草多等现象。
三是缺乏必要的技术和作业补贴资金。在项目资金投入方面主要用于项目推动,对于技术体系完善和研究没有明确的资金支持,造成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后劲不足,适应性、广泛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比如目前最亟需的问题就是过多的秸秆怎么处理,在资金、技术上还没有完善的处理方法。深松方面也是因作业期短,需要增加深松机的数量来增加深松面积,政府要在机具和作业补贴资金上加大投入,只有问题解决了才能促进保护性耕作的长效发展。
作者简介:金永权,本科学历,龙井市农机推广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推广。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山区;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 S34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1.009
1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与农业概况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8度54分~129度48分、北纬42度21分~43度24分之间。龙井市海拔高度最高为1331米,最低为101米,年降雨量为549.3毫米,属于湿润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9.1小时,初霜平均日期在9月27日,终霜平均日期在5月6日,无霜期平均为143天。龙井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000多公顷。主要包括水稻4500公顷、玉米22000公顷,粮食总产在131500吨左右。
2农机化现状
截至2015年10月统计,龙井市农机总动力153550千瓦, 拖拉机6730台,配套农具325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3018台。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其中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耕整地面积达到96%,机械播种面积82.5%(其中免耕播种面积23%),机械收获面积53.9%。
3发展思路
从龙井市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的实践、效果及现状与问题来看,结合国家对保护性耕作政策、规划,今后龙井市发展趋势归结为:
3.1寻求适合本地区的技术体系、作业模式和配套机具
根据本地区的土质与气候特征,攻克机具的适应性、可靠性等问题,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模式。
3.2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以农机部门为主导,促进农机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等加入到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推广普及行列,逐步走向多部门、多领域、多专业、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4 政策及技术措施
4.1重点依托农机大户或农机合作组织进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
资金来源是利用国家购机补贴、项目补贴、建设主体自筹资金。近年主要推广免耕播种机机型有吉林省康达牌、大元牌,黑龙江省勃农、山东省富田等品牌。
4.2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为秸秆留茬、隔垄休闲、宽窄行免耕播种休闲轮作种植模式。实施的主要机械作业有机械深松、宽窄行免耕播种、机械药剂除草、机械收获等农机措施;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虫害防治及药剂拌种等农艺措施。
4.3对示范户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与服务
跟踪记录,掌握科学的理论数据。每年春夏秋适时召开多种形式的现场会及培训4次以上,培训农民骨干及农机手300人次、农业合作社及专业农场主体200人次。
5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
培肥地力,增加产量。通过残茬秸秆还田,增强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群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培肥地力。同时,增加作物生长期积温和提高出苗率3%~4%,以现行播种方式每亩产量800公斤计算,每亩约增产玉米24公斤,按1.50元/公斤计算,每亩可增收36元。
减少作业工序,降低耕地成本。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一次完成起垄、开沟、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减少机具进地次数和作业工序,降低油料的消耗,每亩至少可节省柴油10元。
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用工费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多道程序,可以降低用工投入,每亩可省人工费7元左右。
5.2社会效益
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改善大气环境;减少作业环节3~4次,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用工量。
5.3生态效益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较明显的生态效益:一是可降低地表径流,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二是可减少大风扬尘,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可杜绝焚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四是可增加休闲期土壤蓄水能力,特别是机械深松可大大增加蓄水能力,起到遇水能贮存,逢旱能保墒的效果。据测定,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透水能力5~10倍,通过深松还可减轻作业阻力35%。连续深松作业的地块,土壤含水量增加7个百分点;五是增加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每年提高0.01~0.03个百分点。
6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过程中,因秸秆还田和深松效果不是在当年就显现,多数农民依然习惯于在春季旋耕或焚烧秸秆。龙井市春季十年九旱所以采用秋季深松,但秋收后离上冻时间只有20天左右,因此作业时间短,影响了大面积推广。总结两年的经验,按目前的深松机和大型拖拉机保有量实施面积局限在1万亩左右。
二是在2015年机械化免耕播种时发现,玉米秸秆全覆盖田地秸秆较集中的地段,容易发生秸秆拖堆,导致种子落在地表面或浅土层引起出苗率下降;其次大量秸秆覆盖影响阳光照射,地温上不去导致出苗慢;秸秆下面施药效果差,有些地段杂草多等现象。
三是缺乏必要的技术和作业补贴资金。在项目资金投入方面主要用于项目推动,对于技术体系完善和研究没有明确的资金支持,造成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后劲不足,适应性、广泛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比如目前最亟需的问题就是过多的秸秆怎么处理,在资金、技术上还没有完善的处理方法。深松方面也是因作业期短,需要增加深松机的数量来增加深松面积,政府要在机具和作业补贴资金上加大投入,只有问题解决了才能促进保护性耕作的长效发展。
作者简介:金永权,本科学历,龙井市农机推广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