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口语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得不到重视,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追求语文学科严谨的知识或训练体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语文实践,特别是缺乏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旧教材的口语交际只限定在“听”和“说”上,且在编排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策略
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交流思想的,口头语是人们交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只有具备高听说水平的人才可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全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才可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口语也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读书和写作,口语能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的交流,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只有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才可以极大程度提高教学的质量,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对于公民形成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各地的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教师教学方面
A.教学特点把握不准。据调查,超过50%的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特点把握不准。一方面表现出教学中书面化倾向严重,将教学要求定位为“学生能站起来大声说一段有文采的书面语”,教学中口语性缺失;另一方面只注重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不注重交际知识的渗透,未能凸显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
B.教学形式零散无序。目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考试试卷还不能较好地有效地进行考查。对于现阶段还不能脱离应试教育束缚的教师来说,自然不会对口语交际教学有足够的重视。教学中,有的教师课紧就不上,课松就大家自由谈谈。还有的教师,“创造性”地用半堂课进行口语训练,用半堂课要求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写下来,以写代说,将口语课上成了“写话课”。
C.教学评价简单随意。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上,评价形式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内容片面,只关注学生说了什么,怎样说的,而忽视对学生在交际中情感态度等非语言因素方面能力的评价。
2.学生能力方面
A.不敢交际。
B.不够规范。
C.不善倾听。
二、教学建议及策略
1.学会倾听
在某种意义上,“听”是为了能更好地“说”,“听得准”才能“说得好”。学生只有在听清楚、听完整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语言双向互动的目的。很难想象一个“听话”能力很差的人,能是一位口语交际的高手。
既然倾听在口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听话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高听话技巧,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学会倾听说话者语气。如果说话一方在言语中用了反问句,那么他已经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包含在问句里了。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是有达了肯定的内容,如在“你不觉得这些花纹很漂亮吗”中,谈话一方表达的意思是认为花纹很漂亮,并希望得到听话一方的相同看法;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是表达了否定的内容,如在“旧社会人们哪有幸福生活”中,表达了说话一方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并征求听话一方的意见。
了解了反问句的语言规律后,听话一方可以接收到对方的正确信息,并有利于语言的双向交流,否则交流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就达不到沟通与交流信息的目的了。这类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详细指出了。
(2)学会觉察说话者的意思倾向。听话一方如果能从谈话一方的言语中听出其意思的倾向,那么有利于适时接上话题,说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如“这天气怎么这么热”中,表明了说话一方不喜欢这么炎热的天气;“你好哇!上课了还不进教室”中,聪明的学生一听就知道这不是在夸人,并会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3)学会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听”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不同于“读”与“写”可以不断重复,“听”一般是不重复的。如果学生听不懂或听不清对方的说话,就很难与人交流了。那么,怎样才能训练学生听懂长句呢?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关键。
例如,“小明今天早上很早就出门上学了,在路上,他一边走一边踢着小石子,结果来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这句话很长,学生只要认真倾听,不难发现话虽长,但意思表达得很明确:小明贪玩因此迟到了。在了解了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后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你来我往,就实现了言语的双向交流。
当然,光会听而不试着去说也达不到口语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还应在口语交际的内容和形式上多花些心思,达到让学生乐于表达的目的。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互动因素,创造互动契机
教材中的许多口语交际话题(如介绍类)由于自身内容具有单向性的局限,如果不加科学利用,就很容易使教学陷入“一人讲一人听”的“一言堂”泥潭。所以教师要精心捕捉和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互动因素,创造交际契机,让学生真正对话,互动起来。当然,在挖掘时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如《介绍家乡的风景》一课,因为班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家乡的景物”当然是不一样的,当他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时,听的同学肯定有陌生感,于是老师就主要从激发学生质疑问答入手,自然形成互动。
3.关注交际形式,教给学生互动交流的言语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能引发互动的言语,实现交际状态的营造。比如:征求意见的言语,“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我的看法就是这样,请问你们是怎么看的?”;发表不同意见的言语,“对于你说的,我有几点补充。”“我又不同意见。”等;质疑问答的言语,“请问你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说呢?”等;评价与反馈的言语,即学生对同学的发言作出评价后,接受评价的学生要及时作出反馈,如:“你的建议不错,我一定采纳,谢谢!”“谢谢你的鼓励”等。当然,这些互动交流的言语中也少不了教师穿针引线的作用,否则,还是难以达到最佳的互动效果。
总之,学生的说话能力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加强训练,才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策略
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交流思想的,口头语是人们交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只有具备高听说水平的人才可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全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才可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口语也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读书和写作,口语能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的交流,实现信息传递的过程,只有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才可以极大程度提高教学的质量,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对于公民形成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各地的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教师教学方面
A.教学特点把握不准。据调查,超过50%的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特点把握不准。一方面表现出教学中书面化倾向严重,将教学要求定位为“学生能站起来大声说一段有文采的书面语”,教学中口语性缺失;另一方面只注重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不注重交际知识的渗透,未能凸显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
B.教学形式零散无序。目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考试试卷还不能较好地有效地进行考查。对于现阶段还不能脱离应试教育束缚的教师来说,自然不会对口语交际教学有足够的重视。教学中,有的教师课紧就不上,课松就大家自由谈谈。还有的教师,“创造性”地用半堂课进行口语训练,用半堂课要求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写下来,以写代说,将口语课上成了“写话课”。
C.教学评价简单随意。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上,评价形式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内容片面,只关注学生说了什么,怎样说的,而忽视对学生在交际中情感态度等非语言因素方面能力的评价。
2.学生能力方面
A.不敢交际。
B.不够规范。
C.不善倾听。
二、教学建议及策略
1.学会倾听
在某种意义上,“听”是为了能更好地“说”,“听得准”才能“说得好”。学生只有在听清楚、听完整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语言双向互动的目的。很难想象一个“听话”能力很差的人,能是一位口语交际的高手。
既然倾听在口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听话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高听话技巧,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学会倾听说话者语气。如果说话一方在言语中用了反问句,那么他已经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包含在问句里了。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是有达了肯定的内容,如在“你不觉得这些花纹很漂亮吗”中,谈话一方表达的意思是认为花纹很漂亮,并希望得到听话一方的相同看法;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是表达了否定的内容,如在“旧社会人们哪有幸福生活”中,表达了说话一方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并征求听话一方的意见。
了解了反问句的语言规律后,听话一方可以接收到对方的正确信息,并有利于语言的双向交流,否则交流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就达不到沟通与交流信息的目的了。这类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详细指出了。
(2)学会觉察说话者的意思倾向。听话一方如果能从谈话一方的言语中听出其意思的倾向,那么有利于适时接上话题,说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如“这天气怎么这么热”中,表明了说话一方不喜欢这么炎热的天气;“你好哇!上课了还不进教室”中,聪明的学生一听就知道这不是在夸人,并会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3)学会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听”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不同于“读”与“写”可以不断重复,“听”一般是不重复的。如果学生听不懂或听不清对方的说话,就很难与人交流了。那么,怎样才能训练学生听懂长句呢?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关键。
例如,“小明今天早上很早就出门上学了,在路上,他一边走一边踢着小石子,结果来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这句话很长,学生只要认真倾听,不难发现话虽长,但意思表达得很明确:小明贪玩因此迟到了。在了解了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后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你来我往,就实现了言语的双向交流。
当然,光会听而不试着去说也达不到口语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还应在口语交际的内容和形式上多花些心思,达到让学生乐于表达的目的。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互动因素,创造互动契机
教材中的许多口语交际话题(如介绍类)由于自身内容具有单向性的局限,如果不加科学利用,就很容易使教学陷入“一人讲一人听”的“一言堂”泥潭。所以教师要精心捕捉和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互动因素,创造交际契机,让学生真正对话,互动起来。当然,在挖掘时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如《介绍家乡的风景》一课,因为班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家乡的景物”当然是不一样的,当他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时,听的同学肯定有陌生感,于是老师就主要从激发学生质疑问答入手,自然形成互动。
3.关注交际形式,教给学生互动交流的言语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能引发互动的言语,实现交际状态的营造。比如:征求意见的言语,“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我的看法就是这样,请问你们是怎么看的?”;发表不同意见的言语,“对于你说的,我有几点补充。”“我又不同意见。”等;质疑问答的言语,“请问你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说呢?”等;评价与反馈的言语,即学生对同学的发言作出评价后,接受评价的学生要及时作出反馈,如:“你的建议不错,我一定采纳,谢谢!”“谢谢你的鼓励”等。当然,这些互动交流的言语中也少不了教师穿针引线的作用,否则,还是难以达到最佳的互动效果。
总之,学生的说话能力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加强训练,才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