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幸福与恒久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832793x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感动》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在诗人海子笔下,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洋溢着一种幸福感,这幸福感从何而来?在于每天的日出的到来,感受到来自世界的光亮与温暖,这光亮与温暖同时源自存于心间的恋情。活着并非易事,而无论是生存还是消亡,爱都是恒久不变的。人世间的幸福中,爱这种情感对于诗人尤为重要,而刻骨铭心的爱恋给诗人的感动则是永久性的,不管肉身以何种形式存在着,其灵魂永远是忠诚于爱情的。而此诗正是通过诗意的笔法升华了这种爱情的恒久性,从而留给读者永久的感动。
  关键词:幸福 爱情 世间 坟墓
  《感动》是海子写于1986年的一首看似简单实则内蕴丰富的诗篇,全诗可分为三个段落进行解读。尽管标示出写于1986年,却无明确的月份,这给诗作的解读造成一定的困扰。全诗虽只有三个段落,但其中的难点并不少。譬如题目“感动”指什么?为何说“早晨是山洞中一只踩人的花鹿”?“花鹿的主人”是谁?他又为何“走入土地深处 背靠树根”?“山洞里的野花”中的“山洞”作何解释?“无法看见的幸福”又有何寓意?为什么说“野花从地下一直烧到地面”?种种问题会给阅读本诗造成一定的困扰,而要完整地解读本诗,只有结合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方能较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让我们在心灵上更靠近这位孤独而又伟大的诗人。
  一
  本诗篇幅不长,共三个段落,按照其内在结构,可将之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每一段落分别为一部分。本文将按照其诗作的内在逻辑对其进行段落赏析,首先来进行第一段的赏析:
  早晨是一只花鹿/踩到我额上/世界多么好/山洞里的野花/顺着我的身子/一直烧到天亮/一直烧到洞外/世界多么好
  在第一句诗中,海子把早晨喻为“一只花鹿”,并且是“踩到额上”,初读可能会觉得诧异,但细细品味后,便可发现作者思维之活脱跳跃。花鹿,一般指梅花鹿,其身上的斑点状似梅花,主要分布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中国。中国则主要集中于东北三省、内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区域内,在此需注意内蒙古中部这个地点,内蒙古的省会呼和浩特即位于内蒙古中部,而海子的初恋女友B即呼和浩特人,由此不难看出诗人心心念念的正是女友的故乡。而花鹿在此处可理解为阳光,并且是透过树叶间缝隙投射下来的斑驳的阳光,形状如同花鹿身上的斑点。这就可推测出其写作时间应当为夏季至秋季期间,因花鹿身上的斑点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特征,尤以夏季时节最为明显——呈栗红色。这里需提及,花鹿在出生时最先出来的部位是脚,但仅需两三个时辰即可站立。而“踩到额上”,意指清晨的阳光敲打在诗人的脑门上,唤醒了诗人的崭新的一天。紧接着,出现了“世界多么好”一句,而同样地,在第一段落和第三段落也出现了这句话,这种重复渲染出作者对于世界的喜爱。这不禁令人想到海子的另一首诗歌《活在珍贵的人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a,可以看出爱情对于诗人的重要意义——植物因有了雨水的滋润而幸福,人世间则因爱情的存在而美好,在这首诗里表现出了诗人对人间的美好赞颂。
  “山洞里的野花”作何解释呢?“山洞”在此处并非寻常意义上的山的洞穴,而是坟墓。坟墓里的野花可以指坟头常见的植物,比如阿拉伯婆婆纳、诸葛菜等,也可指“海子的秘密”。那么这秘密究竟为何物?这需要联系海子的写作背景及时间。“爱情”对于海子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其恋爱期间创作出的诗作不计其数。而1986年11月18日时海子曾在日记中写到自己差点自杀的事实,由此可见此时海子已与女友彻底决裂,写作本诗时的日期应当与其彻底分手距离不远,而“差点自杀”则足以见得爱情对于诗人之重要。海子的初恋女友B是海子一生所深爱的女人,北戴河之旅时的他们正是热恋中的情侣,那时的海子是欢快、充满希望的。尽管他们双方你情我愿,但迫于其女友父母的阻挠,最后恋情只能不了了之。正如老舍在《微神》中所写的那样:“结束了我的初恋,开始终生的虚空。”与此相似的还有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即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再没人可取代“你”的位置,这种独一无二的专属回忆可谓是“秘密”所指。“顺着我的身子”即这些“爱情的秘密”早已渗入诗人的血液里,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因了这秘密诗人才得以完整,形容这爱情回忆于诗人而言是如此难忘。这秘密由内而外,从坟墓里一直延展到外面的空间,即便作者的肉身不再以鲜活的形式存在,但其所拥有的美好幸福回忆仍旧如同鲜花一般芬芳着,在白天为恋人“绽放”着,因此在白天这世界即是美好的。
  二
  而夜晚/那只花鹿的主人/早已走入土地深处/背靠树根 在转移一些/你根本无法看见的幸福/野花从地下 一直烧到地面
  在清晨,花鹿的出现昭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而与此相对,花鹿的消失则意味着夜幕的开启。那么“那只花鹿的主人”究竟是谁?这无疑对读者理解全诗起到串联线索的作用。而第一段中的第一句話“早晨是一只花鹿”,用的量词是“只”,在此表明是“一只花鹿”,而一只花鹿身上的花斑也即几缕阳光,且试想这几缕阳光每日固定打在诗人的坟墓上,换言之即这只花鹿每日清晨会按时光顾诗人的“住所”。至此,便可知晓“这只花鹿的主人”也就是诗人,这花鹿正是为它的主人而来。而在夜晚,花鹿的主人“早已走入土地深处,背靠树根”。倘若是“走”,那么只能走在地上,何来“土地深处”一说呢?空间方位中与地上相对的即地下,而“土地深处”则与地下同义,由此可知“走入土地深处”的应为“居于土里之人”。中国历来有“入土为安”的说法,土地深处在此可解释为诗人于地下长眠,伴随着阳光逐渐偏移直至消失而来的则是夜晚的降临,而此时的诗人也消解了一天的盼望,等待第二日清晨的到来。那么“背靠树根”又为何故?为何不是背靠树的其他部位呢?平日里人们肉眼可见的一般为生长于地面之上的树的枝干与树叶部分,而树根虽然在地表也有分布,但绝大部分则于地下绵延数里,而这相对于地下平躺着的诗人的方位而言正是“背靠树根”,因此便有“走入土地深处,背靠树根”一说。白天是诗人由衷赞叹“世界多么好”的时间,而在夜晚,诗人却选择了缄默,默默地转移一些只属于自己与恋人之间的秘密,而这些于地下的诗人而言是永远的幸福与感动。在第一段中这种幸福的持久是由黑夜到天亮、由墓穴内到人间,而这一段则是“从地下一直烧到地面”,即从阴间到阳间。而爱与死,则是海子诗中持久惹人注目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世间并不是人人都可达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景,《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众所周知的爱情悲剧,不过梁山伯与祝英台最终有一个浪漫的结局,即化蝶比翼双飞。听闻爱情,十有九悲。孤独压抑的海子最终从死亡的愿景中得到一种解脱。谈及此处,会有几处矛盾,“既然此诗写于诗人失恋后,那更多的不应是失恋后的痛苦与煎熬吗?为何在诗人笔下却说世界多么好呢?”究其根本,与诗人的品格有很大的关联,这是一位写出“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语句的诗人,而我们的一贯理解则将“陌生人”泛化了。“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这句诗,一个“也”字仿佛“我”对“你”并不在意,其实这恰恰表明,那个“陌生人”是隐藏在诗人情感深处的一个“情结”。而由此不难推测,诗句中的“你”指的应当是其初恋女友,正是因为铭刻于心间的美好是无形的,所以是“你根本无法看见的幸福”,这种幸福是专属恋人之间的。而转移幸福的时间之所以在夜晚,则因此时的秘密无人来顾及,深夜诗人只得独自咀嚼回味,并且把它转移至自己所处的位置——地下,夜里诗人便与这些秘密共眠。   正与第一段中所说的其女友为呼和浩特人相呼应,此处的幸福应当是他们爱恋中的种种美好印记。“1986年7月间,海子密度很大的诗歌写作出现了空白,从8月开始,写作数量又陡增。如笔者在前边所述,他在这一写作空白期经青海去了西藏,然后又经敦煌、祁连山、内蒙古返回昌平。而从8月开始书写的诗歌,其中大部分便是将对B的情感牵念、两人的往事回忆杂糅于这次远旅的集中书写”b,由此便可解释此时女友虽仍未毕业,但为何涉及其故乡——在旅途中的海子独自一人去了内蒙古,而这无疑又唤起了关于曾经美好恋情的种种回忆,触景生情使得回忆生发出来。
  三
  野花烧到你脸上/把你烧伤/世界多么好/早晨是山洞中/一只踩人的花鹿
  第二段的结尾为“野花从地下一直烧到地面”,而最后一段的开头则是“野花烧到你脸上”,可以看出其间有一个“地下——地面——地上”的空间变化演进。而“烧”字在文中也多次出现,“烧”字给人一种灼热感,而“野花”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可以“烧到你脸上”并“把你烧伤”,不禁令人诧异。由第一段中的“烧到天亮”“烧到洞外”到第三段中“烧到你脸上,把你烧伤”,联系起来看便可读懂诗人的良苦用心——花本身并不会燃烧,更不会“烧伤你的脸”,而这份燃烧只是心中的美好回忆的炽热感,在海子的心中这把爱火永久地燃烧着,为了心爱的人儿,只为了她的到来,来诗人的墓前看他的那一天。从黑夜燃烧到白昼,从内到外都在燃烧,执着地等待白天的到来,如海子在《山楂树》中所写的:“今夜我不会遇见你/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切/但不会遇见你”c,夜晚是寂静缄默的,而在夜晚心上人不可能来看“我”,因此“我”只得等待早晨的到来。正因如此,“世界多么好”的称赞只会在清晨来临时才会发出,因为“清晨才可能遇见你”,这种守候与等待的心情无疑是复杂的,掺杂着甜蜜与忧愁。倘若能等到那一天,那么所有的付出与守候都是值得的,即便生前不能在一起,但这份执着与爱会在诗人的心中永驻。等到她来自己墓前的那天,便会触景生情,回想起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或许会于脸上泛起一抹红晕。感动存于心间,诗人内心期许曾经的恋人可以如他般存留着那些记忆,即便物是人非,但曾经的美好依旧鲜活。
  结尾处“早晨是山洞中 一只踩人的花鹿”与第一段中的开头“早晨是一只花鹿 踩到我额上”相呼应,而“世界多么好”一句则伴随着出现,在诗人看来,期冀着踩人的花鹿的出现,那意味着清晨的到来,而与此同时可能出现的还有他的心上人。爱情使人卑微,即便无法在一起,仍旧希望自己可以在对方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正因此海子的诗作在备受争议的同时从来不缺乏真正的鉴赏者,因为其中包蕴着爱与美,而爱与美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囿,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的。在《给B的生日》中海子写道:“天亮我梦见你的生日/好像羊羔滚向东方——那太阳升起的地方/黄昏我梦见我的死亡/好像羊羔滚向西方——那太阳落下的地方”d,在这几句诗中的时间点“天亮”“黄昏”正好与此诗中的“早晨”“夜晚”相对应,更加表明诗人对早晨的敏感与热爱,而这正是因为爱情。
  由此可见,《感动》一诗围绕着“花鹿”“野花”“山洞”等意象进行抒情描寫,抒发出诗人内心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那些曾经的过往于诗人而言正是偷偷珍藏的幸福。即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诗人依旧葆有着对曾经恋情的美好初心,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中更加本真。海子在洋溢着诗意氛围的语言中对爱情这个恒久主题进行了升华——爱而不得也有其美,即便得不到也请珍惜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毕竟弥足珍贵,从而丰富了爱的内涵,也启发读者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ad 海子:《那幸福的闪电》,荣光启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32页,第74页。
  b 燎原:《海子评传》,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页。
  c 海子:《海子作品精选》,程光炜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参考文献:
  [1] 高爽.色彩·速度·神性——论海子诗歌中爱欲与死亡的审美意象[J].东岳论丛,2018.
  [2] 刘广涛.海子之梦 唯美朦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原解读[J].名作欣赏,2013,26(9).
  [3] 燎原.海子评传[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
  [4] 海子.海子作品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5] 荣光启.那幸福的闪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作 者: 李淑君,聊城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水涓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從湖湘文化的精神印记、生命意识与诗化人生、情意蕴藉与慷慨开阔之美三个方面探索了湖湘抗战文化视阈下的吴奔星诗歌创作。  关键词:吴奔星 抗战文化 诗歌创作  吴奔星(1913—2004),湖南安化县人,我国著名诗人、评论家、学者,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美学研究上造诣深厚。“抗战”期间,吴奔星先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以诗歌为武器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他的诗作激励了抗日斗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期刊
摘要:概观晚清四川民教冲突的相关研究,对来华西人的游记著述利用尚不充分。伊莎贝拉-伯德的在华游记于晚清四川民教冲突而言,是一部价值不容忽视的历史文献。其有关民教冲突的记叙基本与我们的历史认知相吻合,且在某些细节上丰富了我们对民教冲突的认识。尽管伯德因民教冲突受到了不小的身心伤害,但她在游记中仍力求客观评判,不时以一种游离于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外的“第三者”眼光进行独立表述。  关键词:晚清四川 民教
期刊
摘 要:在人类文明语境中,女性走过了一条女神时代、女奴时代、女人时代的历史轨迹,并将最终走向“人”的时代。对于浮升于人的解放潮流中的中国女性诗歌写作而言,经历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成熟、丰富与深化的过程。在这种人性解放潮流中,郑小琼以女性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双重姿态出现在中国新诗21世纪的崭新版图上。她的诗歌是超性别的,是“人”的书写。“黄麻岭”是郑小琼诗歌言说的一个重要支点。“审丑写作”是郑小琼
期刊
摘要:金庸小说的出现和流行,掀起了中国武侠小说的一场革命,使人们开始正视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并直接推动武侠小说由“俗”入“雅”的巨大转变。本文在深入研究金庸所写的文学资料、访谈记录的基础上,再结合金庸具体的武侠小说创作,从中梳理出金庸大致的武侠文学创作观念。金庸以大海般的才情,如椽般的巨笔弥补了旧式武侠的种种缺陷,叉最大限度地继承了传统武侠小说的精华,另辟蹊径,卓然成家,最终开创了武侠小说创作的新
期刊
摘 要:海子是一位纯粹而深情的诗人,他的诗有时在天空中飞翔,有时寂寞地与大地拥抱。在他的笔下:太阳、麦子、草原拥有了对抗绝望的生命力,北方、黑夜、远方被赋予了更丰富而独特的含义,青草、鲜花、山野上的风诉诸了对土地的忠实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夜读海子的诗歌,或许你能看见暗黄的灯影下,有一位孤独的诗人,他带着诗歌的王位,一步一步走近你。《黑翅膀》是一首饱含抒情品格的诗歌,不仅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审美情怀,也
期刊
摘 要:海子作为一位天才诗人,在中国现当代诗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海子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和尼采哲学的熏陶下,创造了一个诗歌界的神话。本文旨在透过海子留下的诗歌文本,结合海子的背景与经历,探求海子诗歌中所蕴含的多种文学元素,在海子的创作中探寻西方文学、哲学乃至宗教的元素,寻觅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一个“诗才”的独特思维。  关键词:海子诗歌 乡土 西方 哲学  一、深埋中国乡村土壤下的“海子”  
期刊
摘要:陆初望是清代诗人,著有《怀白轩初稿》。经笔者考证,陆初望出生于1811年,去世于1877年后。陆氏诗学思想有以下方面:认为诗无尊唐崇宋之分,要博采众长;诗主性灵;以史入诗;崇尚诗言志。与词方面:尚阳羡词派;崇白石清雅;尚寄托;以史事为词。  关键词:陆初望 生卒年 诗学思想 词学思想  陆初望,清代诗人,字文泉,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曾师事李兆洛,著有《怀白轩初稿》,其中《诗钞》十卷,《词钞
期刊
摘 要:《北上》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展开叙述,讲述了一个意大利人“小波罗”聚集了一个“马可·波罗”式的队伍,一起沿着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向北出发的故事。中国的历史、文化、群众生活状态,就在“北上”的过程中,像一卷古画一样铺展开来。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虚构的故事交叉编织,以虚构介入历史,在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读者因此跟着这幅古画,按图索骥,逆着历史的河流而
期刊
摘 要:《菉竹山房》中对于身体叙事着墨不多,却别具风味,作者以隐喻的笔触表达了具有现代性意味的身体意识,虚体叙事的尝试拓展了身体叙事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隐喻性身体 欲爱表达 虚体叙事  《菉竹山房》是一部不足五千字的短篇小说,展现了一位经济富足却守寡多年而内心孤寂的女性形象及其情感故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个体的生命感觉受社会伦理、宗法或宗教的制约,主人公二姑姑即是如此,其人生悲凉之处就在于某个
期刊
摘 要:中国现代诗学是不同诗学理论交织冲突、彼此消长而形成的矛盾体,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考模式难以为继。甄别现代诗学的种种症候,弥合古今、会通中西诗学资源尤为必要。龚刚“新性灵”诗学以诗歌创作为基础,分别从创作、批评及翻译三个维度就诗歌本质、诗性思维及诗歌形式提出冷抒情、哲性乡愁、气韵胜于音韵等诗学命题及译学命题“妙合”论,形成了融实践性、思辨性、开放性、自生性于一体的当代诗学观。探索其思辨之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