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珠和璞自光华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匾额作为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是灿烂的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尤以其形制高古、书法精隽而具有特有的艺术表达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艺术功用。
  中国匾额历史悠久,据史载可知,匾额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出现,而后历代相仍,可谓匾海洋洋,其艺术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之高深广博实不让其他学术门类。
  众所周知,汉文字书法及其内涵为构成匾额的主体要素。匾额书法大都由历代书法家、著名学者或社会贤达题写。又缘匾额一般要悬挂在门头、堂室、园林、墙屏等高处,其文字又为擘窠大字,且不能平视之。因体大法殊,故题署一定要因应形势,更须具备一般书法之外另需属意的艺术修养和知识。中国历代书匾名家辈出,其作品造诣高精,美不胜收。洛阳民俗博物馆新近征得清代匾额甚多,其中不乏名家佳构。今特以岭南一代书法大家李文田及其匾额书艺为例,略述其匾额书法艺术及其字外学问和艺术造诣之一斑。
  李文田(1834-1895年),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谥文诚,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咸丰九年(1859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官至礼部侍郎,以直言敢谏著称一时,有政声,工书善画,学问渊博,贯古通今,尤以书法见长。
  李文田亦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家,对碑帖源流有精深的研究。李文田书以北魏书法为宗,即书学上所谓“魏碑体”者。魏碑体书法笔气浑厚,字体大小各因其体,笔画变化于字形整齐之中。因其为楷书的发展时期出现的字体,是一种过渡时期的中间字体——带有隶意的正楷字,它上承钟繇、王羲之,下启隋唐,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李书匾额行楷字画间深蕴北碑风骨,却不使其锋芒毕露,从驭笔之精熟当可想见学力之深厚。
  匾额中不乏类似“馆阁体”之字。姑且不论匾额之主题内容,仅就其书法及艺术性而言便输于他匾一筹。因为清代人所谓的“馆阁体”是流行于封建科举时代的官场书法文字,即明人称之“台阁体”者。此种书法千字一面,清洪亮吉《北江诗话》评曰:“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宋沈括(《梦溪笔谈》云:“三馆楷书不可不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是矣。”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亦云:“自帖括之习成,字法则别为一体,土龙木偶,毫无意趣。”李文田“眉寿多福”、“节孝可风”二行楷书匾,字体既清隽而又矜庄,笔画秀逸而不失厚重。自唐代李邕以行书题匾之始,使匾额书法为之一变而风行。李文田深知正楷书题匾不免呆板之弊端,故其所题匾额绝不以纯正的楷书书之。审之所署匾额,无一循此例。论其书法一似麦华三在《岭南书法丛谈》所云:“若农书法,实发源于北碑,而畅流于隋碑,所临唐碑,亦以隋碑笔意为之。”正如其所署“眉寿多福”及“节孝可风”二行楷匾额,工稳平和,笔画圆实,结体和谐,浑厚华滋,肥而不臃;其所题“齿德兼优”匾额书法劲挺,瘦而不削。
  “眉寿多福”匾额系时为江西学政的李文田为萧老先生的两位夫人郭氏、叶氏所题写,祝其多寿多福。该匾上款为:“钦命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南书房行走提督江西学政加三级记录二次李(二篆书印:一‘李文田印’,一不辨)为”,下款为:“萧鲲翥老先生元配郭太君六旬、叶太君七旬加一双寿,男太学生景先先、景甡、景蝗,孙邑庠生兴琮柏、兴椿珠、兴扬槐、兴松琳、兴璋杞,曾孙发荣立,皇清同治拾壹年岁次壬申冬月吉”。匾高71厘米,宽202厘米。匾文阳刻行楷,上、下款阳刻楷书。匾红底,字与纹饰暗红色。边框浮雕纹饰,上、下边框正中饰“丹凤朝阳”图案,左、右边框中部饰“连升三级”图案,各纹饰之间饰不规则方格纹,四角饰夔龙纹,意在祝愿安康吉祥。
  “齿德兼优”匾额,为同治十年(1871年)李文田为庆祝生员李成琦七十一岁寿诞而题写。该匾上款为:“钦命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南书房行走提督江西学政加三级记录十次李文田为”,下款为:“生员刘成绮七一荣寿,男文枫、孙章葑、章蓄、章非,同治十年辛未岁季冬月谷旦”。匾文线刻楷书,上、下款阳刻楷书。匾额整体呈黑底金字,边框暗红色,纹饰金色。上边框饰有“龙凤呈祥”图案,下边框饰有“暗八仙”图案;左、右边框饰“连年平安”纹;四角饰蝙蝠图案,各个图案之间以忍冬纹相连。龙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雕刻装饰,不仅表现出良好的祝愿,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凤作为百鸟之长还用来比喻优秀人才和有圣德之人。象征着权威和尊贵的龙与象征着美丽和仁爱的凤结合在一起则表现出太平盛世的祈望与富贵吉祥的祝愿。蝠又因谐音“福”,结合其习惯倒悬而栖的生活习性,蝙蝠又象征着“福到”,这一美好的象征意义一直延续到今日。
  “节孝可风”匾额,系同治十二年(1873年)李文田为邱稽尧之妻叶氏所题写的贞节贤孝匾。该匾上款为:“钦命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南书房行走江西提督学院李为”,下款为:“旌表邱稽尧之妻叶氏立,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秋月谷旦”。
  以上三匾额“乃以从容自在之笔调一写高古拙朴之北碑……清末写碑者,陶濬宣近于呆板,赵之谦过于轻佻,惟若农老成持重,雍容大方,为北派正传”(麦华三《岭南书法丛谈》),实为对李文田书法较为中肯的评价。不难看出,李文田书法之精髓在于能运碑入字,笔力酣畅饱满,意态雍容厚重。
  陈永正先生在《岭南书法史》一书中对李文田的书法成就颇多赞誉,认为清中叶学者阮元虽然创有“北碑南帖”一说,但阮元所倡导的碑学在广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粤中帖学名家吴荣光晚年所书,也只有略参北碑笔法而已。直到李文田出,广东的碑派才正式形成。李文田自创的这种碑派书法,对广东书坛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应该在中国书学史上大书一笔。
  李文田的书法传世作品较多。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写的《楷书轴》《楷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隶书四屏》《书画团扇》;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于同治庚午年(1870年)的《仿李营丘笔法团扇》《与苏六朋合作风景人物扇面》《楷书轴》(《楷书八言联》《隶书六屏》,广州博物馆藏有他写的《篆书八言联》;佛山市博物馆藏有他写的《节录张猛龙碑楷书轴》等六种书法。此外,东莞市、江门市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均藏有他的作品。   至于匾额文字(无论何种字体)之具体写法(包括运笔、结体和章法)乃至文学修养,前人都有精辟的论述,诸如:
  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三十五举》:“十一举曰:凡写碑扁,字画宜肥(按:肥为厚重之意),体宜方圆”;
  明代赵宦光《寒山帚谈》云:“欲署书,先想一字体裁得所以,至多字体裁得所然,然后拈笔。落中笔时即作全体想,落左笔意在右笔,落右笔意在左笔。上下同之”;
  “署书须覃思乃佳,故杂念不得。泛写数十额中未免有神遇,然未可以为常也”。
  清人文伯子(成郁)在其((书法秘诀》中讲得尤为中肯而确切,今捡择几则实用者节录如下:
  “凡榜书三字中须一字略小,四字中须二字略小,若齐一,则高悬起便中二字突出矣”;
  “又榜书结体宜少(稍之误)长,高悬则方。若结体太方,则高悬起便扁阔而势散矣”;
  “凡作榜书,不须拘结构长短阔狭,随其字体为之,则参差错落,自成法度。一排比令整齐,便是俗格”;
  “榜书中必有两笔不用力处,须安顿使简淡,令全字之势宽然有余”;
  “署额配合,同结(结构)者无论矣,异结者须格外致思,别出一调方能如法。此未可以言语,尽须数四比量(比较)”;
  “小楷不愧大字,大字不愧署额,始可与言书法;行草不离真楷,真楷不离篆籀,始可与言书学”。
  要而言之,匾额题字必须端庄而不呆板,肥圆而不臃肿,出新而不狂怪,洒脱而不诡异。务使点画协调,或能于拙中见巧,如此才是匾额书法的上乘之作。以此圭臬衡量李文田的榜书(即匾额书法)无不字字中式,且与匾额形制相得益彰。不难看出,李文田是诸体皆能而自成面目的书法大家。
  在新征匾额中,亦不乏其他大家的力作。如清内阁大学士陈宝琛所署的“康疆逢吉”匾,书法瘦硬道劲,可与黄庭坚项背相望;陕西状元,工于小楷的王杰于乾隆三十年题写“连部”二字行书匾,更是雄壮之极,真如李玉菜所称其行楷有仙佛气,具富贵姿;山东进士王俭的楷书“文魁”匾,书法严整,气魄雄伟,亦若其为人之刚正不阿;翁方纲书学欧、虞,谨守法度,尤善隶书,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成亲王永理、铁保等齐名,其匾书“拔元”二字,则是融会欧、虞书法精髓且独具一格之佳作;而一生领军文坛,主持举科和总纂《四库全书》的大学问家纪昀,其学识渊博固不同凡响,然其书法墨迹稀见,清刘靖基“静寄轩”藏有“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行书联及乾隆三十一年为其祖母葛氏七十寿所书“竹节长青”匾等当为纪昀吉光片羽般之书法墨宝,其文物价值更自不待言;安徽桐城进士,工于汉《曹全碑》隶书的姚元之,师承元赵孟頫,其行书匾额“萱堂永茂”笔法精妙,不让古人;同治状元、多国使者、纳名妓赛金花为妾的洪均所题“硕德延龄”大红匾,笔挺画壮,雍容庄重……
  李文田与以上诸硕学名儒之匾额书法艺术堪称字字珠玉,值得后人珍视。
  (责任编辑:李珍萍)
其他文献
匾额始于秦汉,盛于明清,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产物与精品。它作为一种生活的智慧,以其物质的外壳承载着人们礼仪交往的精神活动,是一种习俗礼仪的表达方式。明清时期,匾额已经成为人们礼仪往来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进入日常生活之中,广泛存在于庆贺祝福的场合,如祝寿贺喜、房屋落成、店铺开张等都少不了赠送匾额。  祝寿作为汉族的寿诞风俗,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而作为祝寿重要环节之一的寿匾,也随着祝寿之风的盛行
期刊
中国书画  今年秋季,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将呈献逾350帧近现代名家杰构,包括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力作。征集白海外之作品,不少系首度面世,如民初名家书法,及由成扇、手卷、册页组成之“铭心绝品:重要私人收藏近代名家书画”,足堪赏玩。1956年展于巴黎近代美术馆《张大干画展》之《惊才绝艳》乃画家工笔人物之代表作,是次同场推出,当为最瞩目者!预展时间为10月3-6日,拍卖时间为10月
期刊
马硕山艺术简历  马硕山,1963年生于山东,曾先后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姜宝林工作室,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书画》画院花鸟画创作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工作室导师、文化部国韵文华画院花鸟画艺委会副秘书长。1998年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获优秀奖。2000年作品入选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二届“群星奖”
期刊
师恩钊艺术简历  师恩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特聘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继承和探索北方山水画派的精髓,在传统和创新的交汇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以其独特的面貌开创新北派山水的格局。  2014年元旦期间,在中国美术馆以及之前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大型画展《新北派山水——师恩钊作品展》,均获得轰动效应,引起很大的反响。业内充分地肯定了“重振北派雄风
期刊
苏富比曾于2012及2013年两度在亚洲举行“花样年华——十九世纪欧洲油画、家具及工艺品”展售会,广获好评。承此佳绩,今秋苏富比将在北京及香港第三度呈献此系列,以满足亚洲藏家对这个板块日益浓厚的兴趣。是次精心策划的展售会将以十八及十九世纪欧洲油画、家具及工艺品为主,于9月7—8日在北京嘉里酒店大宴会厅举行;其后移师香港,于10月3—7日,即香港苏富比2014年秋季拍卖期间,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有无夏代?尽管国外许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中国学者几乎一致肯定它的存在。由于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不仅明确进入了早期青铜文明,而且其碳十四测年数据、分布区域范围都跟文献所载夏王朝吻合,自然被视为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而二里头遗址也被视为夏都所任。不过,二里头文化各期的碳十四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800年至1530年间,与夏代公元前2070年至1600年的纪年间尚有20
期刊
天珠,又称“天眼珠”,主要产地在西藏、不丹、锡金、拉达克等喜马拉雅地区,是一种稀有宝石。天珠为九眼石页岩,含玉质及玛瑙成份,为藏密七宝之一,史书记载为“九眼石天珠”。西藏人民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石。天珠的藏语发音为“思怡”,意为美好、威德、财富之意。  天珠的图案和材质极为特殊,图案造形沿袭四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流传的制作图腾。传说,天珠是“天降云珠”或“天外云珠”,“具有天然宇宙
期刊
学政作为清代中央选派任用的管理地方学务专职官员,专司管理、督察一省文化、教育事务,由皇帝直接任命,多从六部侍郎、其他京衙正印官及翰林院、詹事府、给事中、监察御史中选任,多以进士出身者担任,其书法水平无疑是当时文人中的佼佼者。  清代题匾送匾之风颇为盛行,匾额的应用已成定式,除了其基本的标识功用外,在朝廷,它成为赏赐大臣、培植亲信的一种工具;在地方,它成为褒奖耆英、宣教贞节、弃恶扬善的一种措施,封建
期刊
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推动了我国国家的近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清帝的退位又宣告横亘我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灰飞烟灭;然而这种国家的更迭完全不同于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时期:由一个君主专制王朝向另一个君主专制王朝的递嬗,蜕变为君主专制王朝向近代国家的过渡;而民国恰恰扮演了这个过渡者的角色,其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择取也无不彰显出“新”的气息:这种“新”的气息与历史上各朝鼎革不同,它包含了较多的时代话语,而
期刊
台北宇珍国际艺术在台湾长年致力于中国文物艺术领域,推出拍品屡创佳绩,有目共睹。本季秋拍将于10月26日登场,预展为10月18-25日,地点在台北市重庆南路二段15号中华文化总会大楼。本次呈现两场精致专场,分别为“金相玉质一乾舜堂珍藏专拍”及“重要中国瓷杂工艺精品”,共计280余件拍品,品项丰富,精彩可期。  金相玉质一乾舜堂珍藏专拍  乾舜堂主人收藏古董珍玩逾三十年,以求真、求精、求雅、求稀的宗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