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优良的阅读品质的养成,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课内有效的阅读指导训练与学生课外充分的阅读实践相结合。今天我想从阅读的规划,读物的选择,阅读的路径,以及阅读过程中表现出的思辨性品质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在注重课内外衔接,培养学生阅读品质方面的做法。
一、有规划——制定一生的读书计划
书籍浩如烟海,怎样把热爱阅读的种子,尽早播进每个学生心田,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呢?教师无疑要及早培养孩子有目标,有计划的阅读。这些规划包括人的一生要读那些书?在小学阶段该读哪些书?今年准备读哪些种类的书?哪些精读哪些略读?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有多长?当然这些规划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兴趣、文本类型做充分考虑。我在执教不同年级的学生时,阅读规划各有侧重点,并把阅读计划和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统一起来,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二、会选择——我的阅读我做主
我们人类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记载和反映人类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面对如此丰富的图书,怎样找到我需要的书呢?
1、关注获取图书信息的渠道。对于获得图书信息的渠道,我按照不同的媒体类型做以区分:一是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及电视、广播等电波媒体对优秀图书的介绍。二是网络媒体。包括当当网五星图书榜,儿童阅读资源网等对各类获奖图书和畅销书籍的分机推荐。三是人际传播。包括老师、家长、同学、售书人员推荐。四是定向传播。 主要指书店内广告宣传品和畅销书架的介绍。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的特殊地位,教师和学生推荐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2、带着学生进图书馆、阅览室、逛书店。寻找读物的途径主要有图书馆,阅览室和书店。面对种类繁多的图书,我们要常根据每个人爱好的不同交给学生一些方法。
(1)教给学生查阅的方法、图书分类的知识,并能指导学生利用电脑查询图书资料,了解馆藏情况,能帮助学生尽快地找到他所需要的书。图书的书脊下面贴的是书标,书标上写着分类号和种次号。《世界名山大川》是K,属于历史地理;作文书下是G,属于教育大类。
(2)指导学生利用电脑查询图书资料,了解馆藏情况。可以用:题名、作者、丛书名、出版社等几种方式查询。想查描写杨红樱,选择题名查询内容后,进入详细信息,介绍馆藏信息。
(3)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的方法:我在教完了《黄果树瀑布》一文后,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形成原因、周围环境等,是他们的课内阅读能得到有效拓展。
3、传授一些版本知识。指导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作家,出版社和版本知识也能使学生更好的选择到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国外优秀翻译作品,逐渐由帮助选择或推荐课外读物向学生独立选择读物过渡。
三、寻策略——掌握文本阅读的密钥
阅读内容本身的丰富性要求我们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阅读策略,适当的阅读策略可以让阅读迅速以最佳状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诗词经典侧重于反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散文诗歌需要抓住意象,品味语言,欣赏艺术特色;童话需带学生展开想象;科普读物要着重于精心设计问题,开启学生思维;历史故事则要把握好时代背景、时间、重要记事及人物形象。
为了培养学生掌握阅读不同类文本的有效方法,我十分注重在导读阶段下功夫。一般常用的方法是:1)内容梗概介绍法。适合于人物情节强的读物。我一般简要地把主要的人物、事件,精彩的段落或生动的描写,向学生进行介绍,这样足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2)情节介绍法。即在简要介绍全书内容基础上突出某些情节作重点介绍。例如《男生贾里》《我的小姐姐克拉拉》。3)悬念介绍法。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个精彩的片断,当学生饶有兴趣时嘎然而止,这样更能激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如《窗边的小豆豆》4)主题串联法,围绕一个主题介绍几本有关读物。我在动物主题单元中向学生推荐了《西顿动物故事》和《沈石溪动物故事集》。在死亡话题中像孩子推荐了《一片叶子落下来》和《爷爷变成了幽灵》
今年我校添置了大量的“人物传记”读本。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例。我先引导学生了解传记的种类包括:自传和评传。然后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作品。再联系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进行认识和感悟后。以期学生能正确认识后天环境,挫折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对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四、善思辨——尽信书不如无书
思辨品质主要指在阅读过程中对其相关的内容敢于大胆提出疑问并反复论辩、主动探索的心理素质。我把它归纳为二点:
一是质疑问难。我国古代学者强调思辨,注重理解。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是对书中的内容有所怀疑,不要盲目相信。读书善疑者,往往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这样就能多思多问,深入其内,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所以又有“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说法。
二是批判约取。所谓“批判性阅读”,就是不仅从阅读中吸收性地学东西,更重要的是从阅读中批判性地学东西。死记硬背、人云亦云,那是末流功夫。批判性阅读才是硬功夫,才是高段位的阅读行为。因为即使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尤其是阅读历史类书籍时,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不同作者的描写往往给人不同的感受,所以要让学生先博观书籍,在批判的约取,这样才能对人物形成全面的认识。一个人对于阅读内容的敏锐的思考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正是源于乐于思辨的阅读品质。对于学生藉由阅读以产生新的学习而言,任何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尤其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以上四种阅读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成的。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适时检验阅读效果,不可听之任之,失去控制,及时发现优点予以推广,发现问题予以纠正。更要要适时展示阅读成绩,让阅读的动力最终转化为内在的兴趣。古人言:“授人之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方为终身受用。” 揭示规律,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以阅读品质的培养为抓手,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一、有规划——制定一生的读书计划
书籍浩如烟海,怎样把热爱阅读的种子,尽早播进每个学生心田,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呢?教师无疑要及早培养孩子有目标,有计划的阅读。这些规划包括人的一生要读那些书?在小学阶段该读哪些书?今年准备读哪些种类的书?哪些精读哪些略读?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有多长?当然这些规划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兴趣、文本类型做充分考虑。我在执教不同年级的学生时,阅读规划各有侧重点,并把阅读计划和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统一起来,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二、会选择——我的阅读我做主
我们人类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记载和反映人类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面对如此丰富的图书,怎样找到我需要的书呢?
1、关注获取图书信息的渠道。对于获得图书信息的渠道,我按照不同的媒体类型做以区分:一是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及电视、广播等电波媒体对优秀图书的介绍。二是网络媒体。包括当当网五星图书榜,儿童阅读资源网等对各类获奖图书和畅销书籍的分机推荐。三是人际传播。包括老师、家长、同学、售书人员推荐。四是定向传播。 主要指书店内广告宣传品和畅销书架的介绍。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的特殊地位,教师和学生推荐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2、带着学生进图书馆、阅览室、逛书店。寻找读物的途径主要有图书馆,阅览室和书店。面对种类繁多的图书,我们要常根据每个人爱好的不同交给学生一些方法。
(1)教给学生查阅的方法、图书分类的知识,并能指导学生利用电脑查询图书资料,了解馆藏情况,能帮助学生尽快地找到他所需要的书。图书的书脊下面贴的是书标,书标上写着分类号和种次号。《世界名山大川》是K,属于历史地理;作文书下是G,属于教育大类。
(2)指导学生利用电脑查询图书资料,了解馆藏情况。可以用:题名、作者、丛书名、出版社等几种方式查询。想查描写杨红樱,选择题名查询内容后,进入详细信息,介绍馆藏信息。
(3)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的方法:我在教完了《黄果树瀑布》一文后,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形成原因、周围环境等,是他们的课内阅读能得到有效拓展。
3、传授一些版本知识。指导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作家,出版社和版本知识也能使学生更好的选择到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国外优秀翻译作品,逐渐由帮助选择或推荐课外读物向学生独立选择读物过渡。
三、寻策略——掌握文本阅读的密钥
阅读内容本身的丰富性要求我们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阅读策略,适当的阅读策略可以让阅读迅速以最佳状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诗词经典侧重于反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散文诗歌需要抓住意象,品味语言,欣赏艺术特色;童话需带学生展开想象;科普读物要着重于精心设计问题,开启学生思维;历史故事则要把握好时代背景、时间、重要记事及人物形象。
为了培养学生掌握阅读不同类文本的有效方法,我十分注重在导读阶段下功夫。一般常用的方法是:1)内容梗概介绍法。适合于人物情节强的读物。我一般简要地把主要的人物、事件,精彩的段落或生动的描写,向学生进行介绍,这样足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2)情节介绍法。即在简要介绍全书内容基础上突出某些情节作重点介绍。例如《男生贾里》《我的小姐姐克拉拉》。3)悬念介绍法。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个精彩的片断,当学生饶有兴趣时嘎然而止,这样更能激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如《窗边的小豆豆》4)主题串联法,围绕一个主题介绍几本有关读物。我在动物主题单元中向学生推荐了《西顿动物故事》和《沈石溪动物故事集》。在死亡话题中像孩子推荐了《一片叶子落下来》和《爷爷变成了幽灵》
今年我校添置了大量的“人物传记”读本。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例。我先引导学生了解传记的种类包括:自传和评传。然后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作品。再联系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进行认识和感悟后。以期学生能正确认识后天环境,挫折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对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四、善思辨——尽信书不如无书
思辨品质主要指在阅读过程中对其相关的内容敢于大胆提出疑问并反复论辩、主动探索的心理素质。我把它归纳为二点:
一是质疑问难。我国古代学者强调思辨,注重理解。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是对书中的内容有所怀疑,不要盲目相信。读书善疑者,往往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这样就能多思多问,深入其内,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所以又有“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说法。
二是批判约取。所谓“批判性阅读”,就是不仅从阅读中吸收性地学东西,更重要的是从阅读中批判性地学东西。死记硬背、人云亦云,那是末流功夫。批判性阅读才是硬功夫,才是高段位的阅读行为。因为即使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尤其是阅读历史类书籍时,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不同作者的描写往往给人不同的感受,所以要让学生先博观书籍,在批判的约取,这样才能对人物形成全面的认识。一个人对于阅读内容的敏锐的思考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正是源于乐于思辨的阅读品质。对于学生藉由阅读以产生新的学习而言,任何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尤其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以上四种阅读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成的。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适时检验阅读效果,不可听之任之,失去控制,及时发现优点予以推广,发现问题予以纠正。更要要适时展示阅读成绩,让阅读的动力最终转化为内在的兴趣。古人言:“授人之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方为终身受用。” 揭示规律,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以阅读品质的培养为抓手,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