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结合地方实际,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和措施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为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近年来农村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和道路改造,农村公路的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增加,为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差异大,其养护管理刚刚起步,普遍存在着农村公路管理缺位、养护资金来源不明确且难到位、缺口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如何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2 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总体水平较低且区域间差异较大
受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公路地域差异较大,加之长期养护管理“缺位”,导致农村公路基础薄弱,总体路况较差。目前,农村公路等级普遍较低,一般为准四级或等外公路。特别是大部分桥梁是由民间桥梁经过改造而再利用,病危桥梁较多,而且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也不齐全。
2. 2 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难落实
我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对县、乡、村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许多地方政府,由于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分乡镇片面地认为,乡村道路养管就是交通部门、公路部门的工作,没有把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正常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范畴。因此,尽管从法律角度来说,县道各县( 区) 交通局及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村道养护责任归属乡镇、行政村,但往往因经费无着落或很低,乡镇基本上不管。
2. 3 养护资金严重不足,致使正常养护无法维持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管理部门重视公路建设投入,却忽视养护管理投入,导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无法足额到位,从而养护管理工作也就无法贯彻下去; 村道失养情况更为严重,特别是农村费税改革后,财政支付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太少,因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得不到有力保障。
2. 4 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
综上可知,由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而无法建立有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尤其是县、乡、村三级养管体系未真正建立,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导致固定的管养机构缺失、无专业养护人员,从技术设备到管理体制都无法承担农村公路管养任务。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池州市贵池区广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的突破。
3. 1 建立以县为主的管养体制和运行机制
① 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 包括县级、乡级) 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的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责任到人。
② 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各乡镇及村组织都应遵循“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积极组织筹措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建立起以财政投入和其他资金相结合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筹措机制,并进一步完善资金的保障体系。
③ 需要实行管养分离,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从而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从实践经验来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从而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并切实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等模式,促使养护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发展。
④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长效机制。养护工作监督考核需要可靠的制度依据,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县(区)政府有必要把农村公路养护纳入乡镇年度考核的内容,从而督促乡( 镇) 政府要建立对村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并建立养护经费拨付激励机制,以确保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
3. 2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养护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管养的多方参与已成为突出的特点。根据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 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专业养路队养护。池州市贵池区就是坚持走专业管理和乡村基础管理相结合、专业养护和乡村养护相结合的新路子,充分发挥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与村级组织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其中分段承包养护是目前池州市贵池区农村公路养护使用的一种主要方式,2012年试点专业养路队养护,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是县道由区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加大养护机械化进程,逐步实现县道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机械化,乡村道路由地方政府与养路队或行政村签定养护管理合同,由行政村统一管理、养路队对重要农村公路实施养护。该方式的优点是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
3. 3 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的组织形式
① 要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组织形式。从实际操作来看,一般是由各县( 区) 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各乡( 镇) 人民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的,然后通过招标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有相应养护资质的单位实施。笔者认为,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和县道日常养护可由各县( 区) 交通局负责。对于由自然条件原因而难以通过市场运作方式选择养护单位的乡道、村道公路,可以发挥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委托、个人分段承包等多样化的养护方式; 同时,鼓励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捆绑招标,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定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充分发挥专业管理、施工、监理队伍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作用。鼓励通过竞争方式,将油路挖补和水泥路修补等小型养护工程捆绑承包给专业化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
② 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要切实加强对新体制的研究,以有效地指导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日常养护管理、桥梁隧道管理和养护市场化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树立“因地制宜、大胆试验”的指导思想,指导总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模式。要结合实际加快对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组织的积极性,提高其在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作用。对各地探索的“分管分养、统管分养、乡管乡养、乡管村养、乡管民养、乡管市场养”的模式加以总结提升,建立符合各县( 区) 实际的管养模式。目前,贵池区交通运输局正积极推进县道管理养护模式的转变,加大县道养护管理科学化、养护作业机械化、路面养护专业化的进程。同时,结合《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的实施,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与突破,这也是值得每一位农村公路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选题。
参考文献:
[1] 周旭.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新方向[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6,29,(1).
[2] 丁惠民.公路养护管理改革的新思维[J].山西交通科技,2005,(3).
[3] 赵宝平.我国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措施综述[J].交通标准化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近年来农村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和道路改造,农村公路的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增加,为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差异大,其养护管理刚刚起步,普遍存在着农村公路管理缺位、养护资金来源不明确且难到位、缺口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如何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2 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总体水平较低且区域间差异较大
受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公路地域差异较大,加之长期养护管理“缺位”,导致农村公路基础薄弱,总体路况较差。目前,农村公路等级普遍较低,一般为准四级或等外公路。特别是大部分桥梁是由民间桥梁经过改造而再利用,病危桥梁较多,而且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也不齐全。
2. 2 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难落实
我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对县、乡、村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许多地方政府,由于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分乡镇片面地认为,乡村道路养管就是交通部门、公路部门的工作,没有把乡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正常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范畴。因此,尽管从法律角度来说,县道各县( 区) 交通局及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村道养护责任归属乡镇、行政村,但往往因经费无着落或很低,乡镇基本上不管。
2. 3 养护资金严重不足,致使正常养护无法维持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管理部门重视公路建设投入,却忽视养护管理投入,导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无法足额到位,从而养护管理工作也就无法贯彻下去; 村道失养情况更为严重,特别是农村费税改革后,财政支付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太少,因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得不到有力保障。
2. 4 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
综上可知,由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而无法建立有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尤其是县、乡、村三级养管体系未真正建立,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导致固定的管养机构缺失、无专业养护人员,从技术设备到管理体制都无法承担农村公路管养任务。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池州市贵池区广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的突破。
3. 1 建立以县为主的管养体制和运行机制
① 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 包括县级、乡级) 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的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责任到人。
② 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各乡镇及村组织都应遵循“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积极组织筹措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建立起以财政投入和其他资金相结合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筹措机制,并进一步完善资金的保障体系。
③ 需要实行管养分离,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从而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从实践经验来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从而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并切实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等模式,促使养护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发展。
④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长效机制。养护工作监督考核需要可靠的制度依据,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县(区)政府有必要把农村公路养护纳入乡镇年度考核的内容,从而督促乡( 镇) 政府要建立对村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并建立养护经费拨付激励机制,以确保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
3. 2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养护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农村公路管养的多方参与已成为突出的特点。根据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 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专业养路队养护。池州市贵池区就是坚持走专业管理和乡村基础管理相结合、专业养护和乡村养护相结合的新路子,充分发挥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与村级组织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其中分段承包养护是目前池州市贵池区农村公路养护使用的一种主要方式,2012年试点专业养路队养护,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是县道由区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加大养护机械化进程,逐步实现县道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机械化,乡村道路由地方政府与养路队或行政村签定养护管理合同,由行政村统一管理、养路队对重要农村公路实施养护。该方式的优点是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
3. 3 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的组织形式
① 要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组织形式。从实际操作来看,一般是由各县( 区) 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各乡( 镇) 人民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的,然后通过招标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有相应养护资质的单位实施。笔者认为,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和县道日常养护可由各县( 区) 交通局负责。对于由自然条件原因而难以通过市场运作方式选择养护单位的乡道、村道公路,可以发挥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委托、个人分段承包等多样化的养护方式; 同时,鼓励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捆绑招标,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定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充分发挥专业管理、施工、监理队伍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作用。鼓励通过竞争方式,将油路挖补和水泥路修补等小型养护工程捆绑承包给专业化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
② 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要切实加强对新体制的研究,以有效地指导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日常养护管理、桥梁隧道管理和养护市场化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树立“因地制宜、大胆试验”的指导思想,指导总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模式。要结合实际加快对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组织的积极性,提高其在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作用。对各地探索的“分管分养、统管分养、乡管乡养、乡管村养、乡管民养、乡管市场养”的模式加以总结提升,建立符合各县( 区) 实际的管养模式。目前,贵池区交通运输局正积极推进县道管理养护模式的转变,加大县道养护管理科学化、养护作业机械化、路面养护专业化的进程。同时,结合《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的实施,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与突破,这也是值得每一位农村公路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选题。
参考文献:
[1] 周旭.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新方向[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6,29,(1).
[2] 丁惠民.公路养护管理改革的新思维[J].山西交通科技,2005,(3).
[3] 赵宝平.我国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措施综述[J].交通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