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于75个小麦品种两年的试验结果,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距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表型平均值相关阵经主成分转换,计算品种间欧氏距离,再用类平均法聚类,似乎是适宜的距离分析方
【机 构】
:
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首都医学院基础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75个小麦品种两年的试验结果,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距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表型平均值相关阵经主成分转换,计算品种间欧氏距离,再用类平均法聚类,似乎是适宜的距离分析方法。D~2值在年份间较稳定,不同年份的D~2估值,可用于预测杂种优势。根据13个性状估算的品种间距离(D~2)与株粒重杂种优势(H)之间呈曲线关系,其理论方程是:Y=-3.65+6.665X--0.1288X~2。根据该方程推算:D~2=25.87时,H出现最大值。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选用抗菌蛋白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TG26和晶体蛋白产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AS1.904的营养缺陷型衍生株,在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进行原生质体种间融合,获得了表现双亲遗传性状的种间融合菌株。
进行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属间杂交,运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它们的属间杂种。F_1形态趋于中间型,均完全不育。F_1花粉母细胞预期类型(2n=28)的减数分裂中期
本文以包心菜、芜菁油菜、浙油601的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为材料,经不同液体培养基浅层培养,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增殖后,转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均获得了再生植株。
粗柠檬(Citrus jambhiri Lush)叶肉原生质体与哈姆林甜橙(C.sinensis L.Osbeck)胚性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经PEG诱导融合,培养7天时原生质体恢复分裂。再生的胚状体在含有GA_3的
新材料“J-11”比众所周知的高亲和性品系“中国春”具有明显更高的与黑麦的可杂交性,遗传分析表明,“J-11”与“中国春”的可杂交性基因一样表现为完全隐性,但控制“J-11”和“中
研究表明,三属杂种处于单核中晚期阶段的花粉最适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低温预处理对促进三属杂种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的作用。利用以马铃薯提取物为基础物质的马铃薯-Ⅱ
用改良的Giemsa C-带技术以单株为基础分析了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的杂种BC_1,F_(?)和F_(?)代植株的核型。在鉴定了C-带核型的1098株杂种后代植株中,发现了78条小麦-黑
本文对S.melongena与S.incanum种间杂交的双亲、F1和BC1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测定了SDH、PER、MDH和ME 4种酶的同工酶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在双亲、F1和BC1中,ME酶谱表现一致;
利用基因枪将Bt基因导入玉米E28幼胚愈合组织中,在潮霉素浓度为5mg/L选择培养基上,经过35天的继代和分化2次选择及45天继代继续3次选择后分化再生成植株,PCR及Southern分子杂交结果表明,潮霉素基因及Bt基因已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