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战争的对抗性首先表现在指挥的对抗性。指挥对抗与战争相伴而生,并随着战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回顾历史,研究探索指挥对抗的发展历程,对于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指挥对抗特点规律,科学预测指挥对抗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指挥对抗 发展历史 浅谈
【中图分类号】E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34-01
自从战争进入人类社会以来,就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社会历史的进程而持续不断。战争的对抗性决定了作战指挥的对抗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战争形态不断发生着改变,指挥对抗经历了从冷兵器时代的个体对抗时期到信息时代基于信息系统的系统对抗时期。指挥对抗的主体、内容和手段都发生了本质变化。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指挥对抗贯穿于战争始终,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对抗形式,并日益凸显其独立地位。
一、个体对抗时期
个体对抗时期持续时间最长,从原始社会末期到19世纪中叶普鲁士建立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司令部结束。这一时期,指挥对抗的主体经历了由统帅对抗到统帅、谋士对抗的过程。统帅对抗时期,指挥对抗的内容少,方法简单,统帅不仅要指挥军队,还要亲率部属在战场上拼杀。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日益增加,作战方式日益多样,作战指挥越来越复杂,从而出现了专职的谋士,指挥对抗由战场转向幕后,进入到统帅、谋士对抗时期,指挥对抗的内容和手段有所增加,主要表现为敌对双方统帅和谋士相互施计用谋的对抗,对抗双方智谋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军队数量占有绝对优势的曹军败给了处于军队数量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其关键就在于双方智谋对抗的过程中,周瑜计高一筹。
到了11世纪初,随着火药的发明,人们逐步进入到了热兵器时代,到15世纪末,随着火器在军队的普及,出现了新的兵种炮兵,战争的破坏力越来越强,破坏范围越来越大,战斗队形由传统的密集形向疏散形转变,统帅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改变,甚至不亲自参与战场作战,而主要考虑如何侦察获取情报、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制定具体作战方案以及协调整个军队作战。指挥对抗表现为内部通过谋划决策调动敌人,外部通过兵力对抗消灭敌人,其具体表现形式大多体现在双方指挥员如何选择战斗队形,如何运用战略战术等方面。
二、群体对抗时期
群体对抗时期经历了从19世纪中叶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司令部建立到1990年海湾战争结束。19世纪中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军队数量急剧增加,机动能力极大增强,内部分工逐渐细化,作战区域更加广阔,仅靠统帅和谋士已无法适应指挥军队作战的需要。1857年普鲁士参谋长老毛奇根据作战需要对普军旧的总参谋部进行了大胆改革,调整内部机构,增设新部门,重视参谋人员的选拔,并在1866年普奥战争后根据战争经验又进行了适当调整,建立起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司令部。
司令部的出现标志着依靠简单个体的对抗转变为依靠群体的对抗,即由指挥员定下决心,由参谋人员围绕作战决心制定具体作战计划、协同作战行动,组织作战保障。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锻炼,司令部组织更健全、分工更细化、指挥手段更科学、指挥效率更高。但人们通常还是依据以往的战争经验,结合战场实际进行推理谋划,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经验主义占主导地位,最高指挥员的经验、英勇、智谋等个人素质在对抗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的出现,使得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广泛运用于战争,使得指挥对抗的领域和内容得到极大拓展,指挥对抗内容多、速度快、强度大。尤其是电子对抗器材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使对敌方指挥机构和重要目标实施侦察、打击和破坏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遥不可及。比如,1982年6月发生的叙以贝卡谷之战,就是典型的以电子对抗为主的指挥对抗的胜利。以军先对叙利亚防空导弹阵地发射无人机诱使其制导雷达和炮瞄雷达开机,然后地面部队迅速发射反雷达导弹实施致命打击。同时,空军在电子对抗飞机的掩护下分两个波次对叙军阵地进行轰炸,彻底摧毁了叙军苦心经营十多年的防空体系。
三、系统对抗时期
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是群体对抗与系统对抗的分界线,人类战争由此进入了信息时代。指挥对抗主体精干,领域扩展,手段多样,不仅贯穿战争的全过程,而且延伸到了战前;不仅表现在战役战术层面,而且上升到了战略层面。指挥对抗已由幕后走到了前台、由配角变成了主角。
在指挥对抗主体上,由人与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简单结合变为人与指挥信息系统的高效融合。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情况复杂多变,战斗进程快、对抗强。指挥人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判断、总结、升华,有针对性地实施对抗,并且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反复进行,单凭人脑已经很难适应作战需要。随着计算机军事分析、作战模拟、作战实验室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经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承担大量的计算工作、一定的判断推理,并能够对作战方案进行评估优选。尤其是C4ISR指挥系统的出现,使得军队内部组织结构的联系更加紧密,作战行动越来越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敌对双方整个对抗过程已成为体系对体系、系统对系统、整体对整体的对抗。
在指挥对抗领域上,已经由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扩展,计算机网络空间对抗已成为新的指挥对抗领域。比如,在2011年3月的利比亚战争中,美军首先干扰和入侵了利比亚的互联网和通讯网,并对第9旅和第32旅实施了重点电子战渗透和网络攻击,使其指挥陷入一片混乱。在突袭开始后,又将“舒特”网络武器植入了利比亚通信系统和雷达站,使其呈现“麻痹”和“假死”状态,从而迅速掌握了制空权。
在指挥对抗手段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在传统智谋对抗和实体摧毁的基础上,又给电子对抗、信息对抗、心理对抗赋予了新的内容,网络空间对抗已成为指挥对抗的新领域。作战双方都竭尽全力把对抗重点放在对敌方指挥系统实施软打击和硬摧毁上,综合运用多种作战方式、各种先进武器和各种力量破坏、瘫痪敌方指挥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光宙.作战指挥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3
[2] 李章瑞.作战指挥发展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6
[3] 李伟华.走出传统军事谋略的误区[N].解放军报.2013-1-10
[4] 彭默馨.解读外军网络作战指挥特点[J].外军信息战.2010(3)
【关键词】指挥对抗 发展历史 浅谈
【中图分类号】E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34-01
自从战争进入人类社会以来,就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社会历史的进程而持续不断。战争的对抗性决定了作战指挥的对抗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战争形态不断发生着改变,指挥对抗经历了从冷兵器时代的个体对抗时期到信息时代基于信息系统的系统对抗时期。指挥对抗的主体、内容和手段都发生了本质变化。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指挥对抗贯穿于战争始终,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对抗形式,并日益凸显其独立地位。
一、个体对抗时期
个体对抗时期持续时间最长,从原始社会末期到19世纪中叶普鲁士建立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司令部结束。这一时期,指挥对抗的主体经历了由统帅对抗到统帅、谋士对抗的过程。统帅对抗时期,指挥对抗的内容少,方法简单,统帅不仅要指挥军队,还要亲率部属在战场上拼杀。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日益增加,作战方式日益多样,作战指挥越来越复杂,从而出现了专职的谋士,指挥对抗由战场转向幕后,进入到统帅、谋士对抗时期,指挥对抗的内容和手段有所增加,主要表现为敌对双方统帅和谋士相互施计用谋的对抗,对抗双方智谋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军队数量占有绝对优势的曹军败给了处于军队数量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其关键就在于双方智谋对抗的过程中,周瑜计高一筹。
到了11世纪初,随着火药的发明,人们逐步进入到了热兵器时代,到15世纪末,随着火器在军队的普及,出现了新的兵种炮兵,战争的破坏力越来越强,破坏范围越来越大,战斗队形由传统的密集形向疏散形转变,统帅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改变,甚至不亲自参与战场作战,而主要考虑如何侦察获取情报、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制定具体作战方案以及协调整个军队作战。指挥对抗表现为内部通过谋划决策调动敌人,外部通过兵力对抗消灭敌人,其具体表现形式大多体现在双方指挥员如何选择战斗队形,如何运用战略战术等方面。
二、群体对抗时期
群体对抗时期经历了从19世纪中叶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司令部建立到1990年海湾战争结束。19世纪中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军队数量急剧增加,机动能力极大增强,内部分工逐渐细化,作战区域更加广阔,仅靠统帅和谋士已无法适应指挥军队作战的需要。1857年普鲁士参谋长老毛奇根据作战需要对普军旧的总参谋部进行了大胆改革,调整内部机构,增设新部门,重视参谋人员的选拔,并在1866年普奥战争后根据战争经验又进行了适当调整,建立起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司令部。
司令部的出现标志着依靠简单个体的对抗转变为依靠群体的对抗,即由指挥员定下决心,由参谋人员围绕作战决心制定具体作战计划、协同作战行动,组织作战保障。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锻炼,司令部组织更健全、分工更细化、指挥手段更科学、指挥效率更高。但人们通常还是依据以往的战争经验,结合战场实际进行推理谋划,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经验主义占主导地位,最高指挥员的经验、英勇、智谋等个人素质在对抗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的出现,使得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广泛运用于战争,使得指挥对抗的领域和内容得到极大拓展,指挥对抗内容多、速度快、强度大。尤其是电子对抗器材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使对敌方指挥机构和重要目标实施侦察、打击和破坏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遥不可及。比如,1982年6月发生的叙以贝卡谷之战,就是典型的以电子对抗为主的指挥对抗的胜利。以军先对叙利亚防空导弹阵地发射无人机诱使其制导雷达和炮瞄雷达开机,然后地面部队迅速发射反雷达导弹实施致命打击。同时,空军在电子对抗飞机的掩护下分两个波次对叙军阵地进行轰炸,彻底摧毁了叙军苦心经营十多年的防空体系。
三、系统对抗时期
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是群体对抗与系统对抗的分界线,人类战争由此进入了信息时代。指挥对抗主体精干,领域扩展,手段多样,不仅贯穿战争的全过程,而且延伸到了战前;不仅表现在战役战术层面,而且上升到了战略层面。指挥对抗已由幕后走到了前台、由配角变成了主角。
在指挥对抗主体上,由人与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简单结合变为人与指挥信息系统的高效融合。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情况复杂多变,战斗进程快、对抗强。指挥人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判断、总结、升华,有针对性地实施对抗,并且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反复进行,单凭人脑已经很难适应作战需要。随着计算机军事分析、作战模拟、作战实验室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经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承担大量的计算工作、一定的判断推理,并能够对作战方案进行评估优选。尤其是C4ISR指挥系统的出现,使得军队内部组织结构的联系更加紧密,作战行动越来越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敌对双方整个对抗过程已成为体系对体系、系统对系统、整体对整体的对抗。
在指挥对抗领域上,已经由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扩展,计算机网络空间对抗已成为新的指挥对抗领域。比如,在2011年3月的利比亚战争中,美军首先干扰和入侵了利比亚的互联网和通讯网,并对第9旅和第32旅实施了重点电子战渗透和网络攻击,使其指挥陷入一片混乱。在突袭开始后,又将“舒特”网络武器植入了利比亚通信系统和雷达站,使其呈现“麻痹”和“假死”状态,从而迅速掌握了制空权。
在指挥对抗手段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在传统智谋对抗和实体摧毁的基础上,又给电子对抗、信息对抗、心理对抗赋予了新的内容,网络空间对抗已成为指挥对抗的新领域。作战双方都竭尽全力把对抗重点放在对敌方指挥系统实施软打击和硬摧毁上,综合运用多种作战方式、各种先进武器和各种力量破坏、瘫痪敌方指挥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光宙.作战指挥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3
[2] 李章瑞.作战指挥发展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6
[3] 李伟华.走出传统军事谋略的误区[N].解放军报.2013-1-10
[4] 彭默馨.解读外军网络作战指挥特点[J].外军信息战.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