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主要矛盾的提出及其解决办法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a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有了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巨大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础,中国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探索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主要矛盾的坚持,是正确认识和解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矛盾的历史背景和依据。我们要不断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内容以及其变化,以探求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办法。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要矛盾 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九大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早在1937年《矛盾论》中谈就到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20这些论述为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而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正确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也是为在新时期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基础和依据。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与基础
  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不仅使国家得到巨大发展和进步,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新时代提供保障,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中国的成立后,“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使国家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化。中共八大适时提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为今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社会背景
  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到 1952年底完成了土地所有制改革,我国彻底消灭了几千年来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1953年我国确立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形成猛烈发展的群众性浪潮,三大改造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到1956年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義制度的建立,我国当时的社会关系也产生根本变化,正如刘少奇所指出的,剥削阶级基本被消灭或者接受改造,广大劳动人民也发生了改变。他还强调“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关系和主要任务的变化,使得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转变,因此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论述就显得十分迫切。
  2.主要矛盾的内容
  1956年9月27日在八大的闭幕会上通过了《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在《决议》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所面临的“在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革命所要解决的矛盾。”292《决议》里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93因此要在各方面采取正确的政策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3.毛泽东社会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论述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他表明:“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毛泽东也多次强调了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的重要性。他表示:“无论什么世界,当然特别是阶级社会,都是充满着矛盾的。”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着矛盾。”
  对于当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容,毛泽东在文中说:“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同的矛盾。”毛泽东又阐明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他表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要“向自然界开战”。
  毛泽东不仅指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在实际上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后来也肯定和延续了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判断。党基于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重新恢复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了各方面的保障。
  1.社会背景
  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我党工作中心的转变,“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此次大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变到经济建设上来,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探讨、完善和充实。
  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肯定了毛泽东此前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看法。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邓小平指出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这些论述实际上表明我国的主要矛盾,这也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和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2.社会主义矛盾的内容
  1981 年 6 月召开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要矛盾做了明确表述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了之前不重视生产力的错误做法,决定要把建设的中心和重点放到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上来。   3.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
  对于如何解决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因此要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最根本的手段和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力, 而且要“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样才能就是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可以看出,邓小平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国的中心任务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重要途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和国家建设中心的转移,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见表1)。
  从表1国内生产总值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有了飞速增长,人均国内总值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国家外汇储备、财政收入等都反映了国家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改革开放国力的迅速提升、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巨大发展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基础和保障。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及其解决办法
  面对世界经济恢复疲软和不断加剧的全球性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在过去五年产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社会主义矛盾变化的社会条件
  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我党的带下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稳居世界第二,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对外贸易、投资和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健全。我国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服务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这样的国情,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了。基本的生存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报告》中指出教育、就业问题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一大批惠民举措的实施让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人民转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的需求。不再落后的社会生产和总体实现小康,人民对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二)十九大关于主要矛盾变化的表述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已经在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即能力已经大幅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使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主要因素。
  (三)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
  这个新时代的新,在于十九大报告揭示的“新的社会矛盾”有着是区别于以往的新的内涵。
  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在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很好地概括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内容。他说我们对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习近平强调党要努力解决群众的困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的需要已经拓展到方方面面,层次和水平更高,范围更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以及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这就对国家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尖锐性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外环境都发生廣泛而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具备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同时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主要指发展水平,而“全面”更加注重要平衡协调的发展,更难做以及更重要的是“全面”。习近平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由此可见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一种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充分的小康,不能攻克这个问题,就算不上实现全面小康,更无法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
  (2)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由于我国农村一直基础薄弱,城乡不平衡的问题十分严重。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收入的差距曾一度缩小,根据《人民日报》的数据:“我国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而后来差距又有所扩大,2009年达到3.33∶1,2014年仍为2.92∶1。”而在农村的贫困状况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到2015年的贫困人口还有5575万,贫困发生率为5.7%。虽然相改革开放之初97.5%的贫困发生率。我国为消除贫困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剩下的这些贫困人口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解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关系到是否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国区域不协调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中东西部发展十分不均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我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在表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建立更加有效发展新机制,使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再是我国发展中的短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四)如何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必须在党领导下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只有在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展开各项工作,国家才能安定有序,也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才能有更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前进。   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力量,并且决定了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不断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才能更好地处理社会公平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3、不断解放生产力,消除贫困人口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必须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从实际出发,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进行国家建设。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和要求。要实现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实在在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到解决。只有使社会财富得到充分的增长和积累,消除贫困,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解决新时代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国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482.
  【3】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31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11.
  【5】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学习委员会,1957.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党校组织局本书编选组.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來的中央文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论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231.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2.
  【9】中央党校教务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 (一)[M].北京:中央党校教务部编(1978年12月-1992年9月),1998:76.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1975—198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1】中国统计年鉴[EB/OL].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indexch.htm,2017-10-24/2017-11-2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02)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1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14(01).
  【15】人民日报.奏响全面发展协奏曲. 人民日报[N].2016—02—01(23)
  作者简介:丰姣(1993—),女,汉族,湖北武汉,硕士研究生在读,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信仰宗教。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往往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相联,是一个关乎全局的大问题。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  【关键词】:民族宗教 原因 治理  一、民族宗教的界定  民族宗教是在民族概念和定义下的宗教,它兼具民族特性和宗教属性,是指某一民族中所有成员所共同信仰的宗教。目前,对我国民族宗教的界定十分纷杂,在这里,我认为突出民族宗教
期刊
【摘要】:魏金永的《跟着黄河走》用质朴、热情地笔触展示了文化与历史的叠印、家族与个体的交织,书写了一部鲁西黄河儿女共同奋斗、生存的史诗。尽管这些拥有蓬勃奋斗精神的炎黄子孙们不幸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历史的无名者,但是魏金永先生却用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力图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无名者 历史观 家族本位  《跟着黄河走》这部小说聚焦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垦利洼以及鲁西的东平湖,生长在这
期刊
【摘要】:屏风是传统家具设计中的一种,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每个时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功能到装饰的转变,从皇权的地位象征逐渐进入人们的家庭,民俗信仰,以及各个时期,地域文化的特点,建筑,装饰纹样,装饰手法,结构,造型,都体现了一种其无限的魅力。  【关键词】:屏风 兴衰 发展  第一章屏风文化的起源  屏风起源于西周,当时称之为“戾‘’“或”邸“,主要是放置于座后的大方板,上绘斧纹,是专为天子所
期刊
【摘要】:中国作为联合国的会员国,又是常任理事国,有当然的义务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但在实践中,中国对于安理会决议的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以执行联合国第2371号有关朝鲜问题的决议为例,从加拿大的Abdelrazik诉加拿大政府案中分析并寻找中国的有效执行安理会决议的措施与方式。  【关键词】:安理会决议 朝鲜问题 执行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了安理会一系列涉朝决议草
期刊
【摘要】:“法治新常态”是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当前法治状况所做的形象描述,并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法治新常态”下,政府权力作为我国政治体制“六权分工”中横向上的重要一环,需要掌握好,政府权力与党中央的领导权的关系、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与人民政协的协商权的关系、与两院司法权的关系、与中央军委的军事权的关系,形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构建
期刊
【摘要】:现代民事诉讼法所说的诚实信用原则主要来自于真实义务的规定,诚实信用原则所强调的真实义务是否与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两大及时所强调的尊重当事人自由意志相互冲突,本文将通过分析诚实信用原则和两大基石的关系来讨论这个问题。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 处分原则 自认 辩论原则  一、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  从2012年“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被写入民事诉讼法,诚实信用原则被正式明文
期刊
引言  物权法定主义是现代物权法律体系的基石,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问题也日渐显现:其僵化和局限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关节问题。船舶物权作为物权法定主义体系下一个细微枝节,其中不乏一些与物权法定相违背的情况。本文欲通过将船舶物权与物权法下的物权法定主义相联系,来认识研究物权法定主义的困局与出路。  一、物权法定主义  物权法定主义,系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只能由法律来统一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的意思自由来随意创
期刊
【摘要】:“禁忌之爱”指在世间不被允许的立场的两性产生的爱情,也被称作“禁断之爱”。但在日本的恋爱文化中,这种本应在阴暗中存在的情爱关系却时常被推至赞美、同情、憧憬等的位置上,似乎在日本人的恋爱观念中“禁忌之爱”并非我们看上去的那么见不得人。本篇论文就围绕日本恋爱文化中独特的这一部分“禁忌之爱”,在对其简单进行介绍的同时结合日本传统文化土壤以及日本社会的风潮,以笔者自身的视角对其原因进行探索与解释
期刊
【摘要】:宁夏是我国回族聚居最多的自治区,宁夏南关清真寺位于宁夏首府银川,笔者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银川地区的回族宗教音乐进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回族宗教音乐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包含了宗教的文化特点,还融合了宁夏少数民族的地方音乐,在宗教仪式活动中,其音乐形式多表现为吟唱。笔者试图从回族“社区”宗教仪式音乐的来源、回族“社区”宗教仪式音乐的特点做以个案调查,以宁夏南关清真寺的回族宗教仪式音
期刊
【摘要】:《东京有个绿太阳》是旅日女作家蒋濮的处女作,是现实主义风格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九十年代初中国留日博士生在异国他乡为追求梦想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作者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形象地展现了不同性格的主人公,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尤其日本学界的“潜规则”。日本社会表面上秩序井然、风平浪静,揭开这一层帷幕却发现潜规则无处不在,虚伪、权谋、名誉、地位充斥着日本各阶层,这才是日本社会的常态。本文试从人物角度分析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