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s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明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结合实例阐述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具体应用,关注热点以激发兴趣,直观引导以促进探究,优化语言以深化理解,巧用故事以加强感悟,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 启发式教学 直观引导 加强感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B-0116-02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一方面能打破传统,将学生从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有效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思考中发散思维,逐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落实时,需要结合实际展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在不断启发中思考,最终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在学习方面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一味干涉,占据主导地位,就会让其产生抵触心理,适得其反。因此,可借助启发式教学,结合当代高中生心理特点,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大的自主空间,以此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转变学习态度。在传统教学中,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选择讲解授知,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得其在课堂上毫无主动权,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逐渐对生物学科产生抵触心理。对此,可借助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让其有充分的时间交流,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以此体验到求知乐趣。长此以往,就能改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消除抵触心理,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自身能力提升。
  (二)激发学习兴趣。高中生是一群需要兴趣驱动学习的群体,意识到这一点在选择教法时就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现实,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围绕其认知需求展开,在关键处点拨,让其在启发下获得求知动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作用,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尤其是学困生,要加强兴趣导学。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受到尊重,逐渐培养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实现能力提升,最终落实学科发展目标,让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三)培养学习能力。根据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促进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而且要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其探究能力提升。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还能促进其探究能力的提升,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不仅能提高学生生物成绩,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促进其思维发展,在问题解决中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创造性思考,最终促进学科素养发展,让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体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以及方法有直接影响。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灵活运用这一模式启发学生,让其在兴趣引领下不断提升,以此实现能力发展,最终落实学科目标。
  (一)关注热点,激发兴趣。生物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不可分割。根据这一特点,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关注生活热点,以此吸引学生,确保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让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启发中获得应有提升,以此落实教学。
  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很多现实的热点问题都会引起学生关注。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就可利用学生关心的问题或者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以此作为切入点吸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启发其思考,让其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积极探寻问题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就能揭示问题本质,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展开积极探索。在教学“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时,就可结合科学热点问题—— 克隆启发学生,让其在话题讨论中加深对这一部分的印象。首先,可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克隆’吗?”学生会异口同声表示听过,这时进一步提问:“那么你能不能谈谈对这方面的了解与看法?”对这一问题,如果让学生独立思考很难有结果,因此就可开展小组交流,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充分表达自身看法。这样就能借助热点问题导入课堂,一方面活跃课堂氛围,打破传统沉闷的枯燥;另一方面突出学生主体,让其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在交流环节,有的学生联想到克隆羊多利,有的学生认为克隆技术实现了无性繁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交流,不仅培养其发散思维,让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突破性发展,还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其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借鉴。
  借助这一启发,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借助已有经验展开思考,根据已知的信息积极探究,在不断互动中优化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要切实发挥自身主动性作用,将启发式教学灵活穿插于生物课堂,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二)直观引导,促进探究。进入高中以后,生物学习难度明显增加,如果沿用传统讲解授知,只是借助黑板呈现,那么难以激发学生,更无法调动其探究兴趣。对此,就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要点知识直觀呈现,让学生在启发下主动参与课堂,以此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当前,很多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被应用到各科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而且为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一背景下,就可借助这些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让其拓宽视野,在不断丰富认知过程中探索发现新知识,以此完善认知,让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时,就可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大宝 SOD 蜜”的广告。这一做法吸引了学生,从其表情可以看出学生十分疑惑:生物课上为什么要播放这个广告?看完广告之后,就可进一步启发:我们都熟悉大宝 SOD 蜜,但是有没有真正知道这是什么?对此,学生没有回答,于是就继续借助多媒体介绍:大宝 SOD 蜜是超氧化物歧化酶。至此,学生又有了新的问题:这种物质有什么用途?由此,便进一步启发学生,让其跟随问题进入文本展开探究,在兴趣驱动下迫不及待地探究,以此优化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关键处启发引导。提出问题后,要稍做停顿,让其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以此激发学生,让其在兴趣带动下主动探究,在思考与交流中提升素养,让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这一设计,就能借助直观导入激发学生,让其立足生活展开探究,借助多媒体、电视以及投影方式刺激其产生探究欲望,使之在强烈视觉刺激下深受启发,以此促进问题探究,在不断深入探究中提高思考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三)优化语言,深化理解。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大部分学生都觉得生物学习难度大,内容枯燥,知识记忆起来很困难,以致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就可借助启发式教学去改善,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让其在课堂上深化理解,加深感悟。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在教学中不注意设计,让学生听起来十分无趣,无法调动其兴趣,甚至出现了厌烦情绪。因此,就要借助启发式教学,借助打比方、举实例等方式增加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以此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内容时,考虑到这是重难点,如果沿用传统讲授方法,直接用专业语言描述,不仅难以激发学生,而且还会弱化其兴趣。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可在上学初先让学生玩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也就是教师说上半句,学生马上解下半句,像“龙生龙,凤生凤”,这时学生脱口而出“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或者,先说“种瓜得瓜”,学生就要接“种豆得豆”。由此,借助生动的教学语言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游戏后小结:这两句俗语都反映了一个生物学现象,即“遗传”。这样自然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将学内容充满探究兴趣,启发其思维,无形中降低新知理解难度,快速融入新课学习。这样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让课堂更有趣,更吸引学生。
  由此可见,有趣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很大,在设计时可灵活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分体会认知乐趣,以此增强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在优化语言过程中不能偏离文本,让学生一知半解。
  (四)巧用故事,加强感悟。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蓄发学生的兴趣。”抓住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就可借助故事启发学生,让其结合文本理解,在认知过程中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以此获得有益的启示,逐步加深感悟,让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其中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具体设计时,就可将简短有趣而又能说明问题的故事添加到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解“伴性遗传”时,笔者讲述了《少年包青天》中的一段破案故事:一个县衙验尸官谋财害命嫁祸与死者有恩怨的哑巴。在公堂上让人惊愕的是,识字的哑巴竟然当众在认罪书上画押,之后被判决砍头。之后,包拯路过此地,哑巴的父亲为了帮儿子洗清冤屈,就求包拯,包拯明察秋高才让哑巴沉冤得雪。原来,验尸官早就知道哑巴患有红绿色盲,就预先在准备好的判决书上动手脚,使得哑巴看错上面的字,白白丧命。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听得十分认真,讲完之后就可将这一故事迁移到课堂上:根据学过的色盲遗传定律,你认为包拯的推断对吗?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深受启发,随即展开思考,发现其中存在问题,于是设计修改方案,最后得出一致结论:用哑巴的色盲母亲代替色盲父亲。学生就根据故事情节展开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在兴趣驱动下自主探究,最终运用已有经验理解新课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一设计,就能借助故事调动学生,让其在趣味引导下自主探究,在主动思考中培养分析、思考能力,以此落实思维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确保其受到启发,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總之,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上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其在主动参与中积极思考。在具体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在启发下分析、解决问题,以此实现能力提升,达到新课改发展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红雷.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
  [2]孙春红.启发式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8(32)
  【作者简介】卢克耀(1981— )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主要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与研究。
  (责编 卢建龙)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回归教学本质、追求真实的教育等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提及,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可什么是教学的本质,什么又是真实的教育?对于这些理念的具体内涵,我一度较为模糊,
测定了CaF2与NdCl3对镁电解质18%MgCl2-25%CACl2-37%NaCl—20%KCl物理化学性质(初晶温度、电导率及密度、表面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CaF2显著增加了熔盐表面张力,一定程度增加
微课程是主题整合策略实施的最佳载体,教师应不断尝试、推敲、反思,寻求最佳路径,实现师生自发编写、自主参与、自我反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以创作《嗨,狐狸》主题整合微
研究了复杂铝土矿浮选尾矿在酸介质中铁的溶解行为. 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铝土矿中的赤褐铁矿能较好地溶于硫酸溶液中,而铝土矿中矿物等的性质不发生变化,这为铝土矿尾矿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载体TiO2-SiO2(TS),用浸渍法制备了催化剂CuSO4-CeO2/TS,考察了组分配比、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和反应温度、NO进12浓度、O2含量、空速等操作条件对其催化氧化NO
考察了pH值、苯甲醛与L-精氨酸的摩尔比、氯化钠和氯化铵浓度、L-赖氨酸与L-精氨酸的质量比及L-精氨酸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苯甲醛反应沉淀L-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醛反应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