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我国城市群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国土综合整治需分类有序推进。立足于地域系统理论采用熵值法、关联性分析等方法,从建设用地投入、利用强度、产出水平、利用品质等维度构建
【机 构】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国土综合整治人口经济与资源数据关联性”(H123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城市群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国土综合整治需分类有序推进。立足于地域系统理论采用熵值法、关联性分析等方法,从建设用地投入、利用强度、产出水平、利用品质等维度构建了度量城市群国土空间综合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划分了国土综合利用效率分区,从国土综合整治角度明确了整治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部沿海高,中西部地区低的区域特征;全国城市群空间利用综合效率可以划分为3个综合指数区和12个整治提升区,不同类型区特点鲜明,城市群分区的差异是资源禀赋、地理区位、政策制度倾向、产业
其他文献
TY-02A型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选线和定位装置由主机和信号电流探测器组成.该装置独特之处是通过信号电流探测器与主机联接,构成每一馈线对应于一个编码,能正确地显示何线
为探究贵州省高原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单元的降水时空异质性特征及其规律,利用贵州省19个气象站点1951-2018年共68 a的降水量、气温、湿度等数据,充分考虑不同海拔、经度与纬度
地表径流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及土地生产力衰退,径流产生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可为水土流失治理、流域内水体保护及氮磷迁移规律提供科学依据。以滇中
研究根据平衡计分卡及供应链标准运作模型,以煤炭供应链的均衡供给及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其绩效评价模型,并基于区间熵值法、层次分析法两种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集成赋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