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是个怎么样的民族?从数据上看,广西的壮族人数是中国所有省区中最多的,到了西部的百色市,平均比例更高达85%,壮民无所不在。然而,壮元素却几乎难以探觅——这里和一般汉族为主的城镇有什么不同?
对外界来说,壮族的样貌模糊,名字很新,究其族源却又极其古老。
种稻为生的民族
壮族的高度汉化、壮文化的严重流失也曾让地方人士忧心,以至于首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国清在表述壮族特色时,给了一个妙不可言的说法: “壮族和汉族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区别。”这是多么让人慨叹啊!
壮族隶属于中国最早种植稻米的民族百越,2,000多年以前已经在岭南地区发展出成熟的水稻技术。秦始皇卅三年,秦军攻下岭南,将壮人地区并入国土,壮族正式纳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可直到1 965年,才由“僮”改为“壮”,而细究“僮”字,虽然在宋朝时候便已出现,但本意和民族无关,指的是未成年的仆役。虽然是如今中国境内的一大少数民族,但20世纪初的的民族学家却竟曾建议,将僮族比照客家族群处理、视为汉族的支类。
两张标记:米食文化与织锦技艺
然而,实际到壮地探访,即使是最普通的旅行者,也能从中看出差异。就以《畅游行》4月号介绍过的广西西部各壮族自治县为例,就有不同于中原以及东南沿海的风情。
最显著的两点,一是糯米文化,二是针织技巧与其衍伸出的民俗艺术:壮族的代表性食物“五色糯米饭”以野外摘采的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染色而成,加上纯白米,亮黄、乌青、番红、靛紫,五色斑斓,丰富而美好。
平日在靖西、百色老城市集里自可见得各类糯米团子,清明时分益加丰盛,豆沙、猪肉、萝卜干,大小不一、馅料或异,吃进嘴里的不只是美味,一口口都是干百年来的传统。
至于壮族织锦和配饰,形象则更鲜明而绵长。根据衣着习惯划分为五个支系:黑衣壮、白衣壮、青衣壮、蓝衣壮和灰衣壮,其中,黑衣壮的服饰分为上衣下裙、上衣下裤和长袍三种类型,除了黑布衫,全身只有少数青、红纹饰。而壮族女子则每逢重要节庆必定银饰傍身,发簪、发箍、戒指、手镯、项链、耳坠……经过镶嵌、镂空,花丝、锻造等繁复工艺,幻化出花、鸟、鱼、虫等图像,精巧可爱,充满活力感。
出身于广西的地理作家覃妮娜曾形容,典型壮族人的生活本应是用“(织)锦(刺)绣”来装点的:“孩子还没出生,外婆就开始绣背带:小外孙刚满月,外婆的背带就到了:女子初长成,就开始穿梭织锦,一定要在出嫁之前织好足够的锦被面,那样的被面是要用一生那么长久的:男子到了可娶亲的年纪,要是还没有收到花荷包是很没面子的事,得赶快到田地里显露种田的把式、去歌场展示歌喉和智慧,赢得姑娘的花荷包才好跟爹妈交待……”多么平实质朴却扣人心弦的描述。
在古代,壮族织品确实有段璀璨历史。在经济达到鼎盛的宋朝,壮锦和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云痕、水波、花卉、回字纹,妇女巧手穿针引线,天经地纬间织就锦绣篇章,壯族的艺术美感,也就这样代代流传下来。
即便如今城镇中已难见到传统壮锦,深入山区,还能遇到原汁原味的壮族风味。以下分享广西三个不同风格的壮寨景区,供读者参考。
对外界来说,壮族的样貌模糊,名字很新,究其族源却又极其古老。
种稻为生的民族
壮族的高度汉化、壮文化的严重流失也曾让地方人士忧心,以至于首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国清在表述壮族特色时,给了一个妙不可言的说法: “壮族和汉族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区别。”这是多么让人慨叹啊!
壮族隶属于中国最早种植稻米的民族百越,2,000多年以前已经在岭南地区发展出成熟的水稻技术。秦始皇卅三年,秦军攻下岭南,将壮人地区并入国土,壮族正式纳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可直到1 965年,才由“僮”改为“壮”,而细究“僮”字,虽然在宋朝时候便已出现,但本意和民族无关,指的是未成年的仆役。虽然是如今中国境内的一大少数民族,但20世纪初的的民族学家却竟曾建议,将僮族比照客家族群处理、视为汉族的支类。
两张标记:米食文化与织锦技艺
然而,实际到壮地探访,即使是最普通的旅行者,也能从中看出差异。就以《畅游行》4月号介绍过的广西西部各壮族自治县为例,就有不同于中原以及东南沿海的风情。
最显著的两点,一是糯米文化,二是针织技巧与其衍伸出的民俗艺术:壮族的代表性食物“五色糯米饭”以野外摘采的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染色而成,加上纯白米,亮黄、乌青、番红、靛紫,五色斑斓,丰富而美好。
平日在靖西、百色老城市集里自可见得各类糯米团子,清明时分益加丰盛,豆沙、猪肉、萝卜干,大小不一、馅料或异,吃进嘴里的不只是美味,一口口都是干百年来的传统。
至于壮族织锦和配饰,形象则更鲜明而绵长。根据衣着习惯划分为五个支系:黑衣壮、白衣壮、青衣壮、蓝衣壮和灰衣壮,其中,黑衣壮的服饰分为上衣下裙、上衣下裤和长袍三种类型,除了黑布衫,全身只有少数青、红纹饰。而壮族女子则每逢重要节庆必定银饰傍身,发簪、发箍、戒指、手镯、项链、耳坠……经过镶嵌、镂空,花丝、锻造等繁复工艺,幻化出花、鸟、鱼、虫等图像,精巧可爱,充满活力感。
出身于广西的地理作家覃妮娜曾形容,典型壮族人的生活本应是用“(织)锦(刺)绣”来装点的:“孩子还没出生,外婆就开始绣背带:小外孙刚满月,外婆的背带就到了:女子初长成,就开始穿梭织锦,一定要在出嫁之前织好足够的锦被面,那样的被面是要用一生那么长久的:男子到了可娶亲的年纪,要是还没有收到花荷包是很没面子的事,得赶快到田地里显露种田的把式、去歌场展示歌喉和智慧,赢得姑娘的花荷包才好跟爹妈交待……”多么平实质朴却扣人心弦的描述。
在古代,壮族织品确实有段璀璨历史。在经济达到鼎盛的宋朝,壮锦和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云痕、水波、花卉、回字纹,妇女巧手穿针引线,天经地纬间织就锦绣篇章,壯族的艺术美感,也就这样代代流传下来。
即便如今城镇中已难见到传统壮锦,深入山区,还能遇到原汁原味的壮族风味。以下分享广西三个不同风格的壮寨景区,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