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肽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丁苯肽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认知能力方面的疗效。方法:将收集到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丁苯肽软胶囊0.2g/次,3次/日,空腹口服;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5mg/次,1次/日,睡前口服,两组总疗程为4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的2个月及4个月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测定,利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以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评价。结果:经过4个月的研究,观察组在治疗前后ADL、MMSE、CDR的分数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变化(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肽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上有显著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丁苯肽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05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41-01
  血管性痴呆(VD)是由缺血性、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能力障碍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在痴呆患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占发病率的20%,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该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不断提高,不仅使患病者身心痛苦,还加重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VD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案,因此,现在寻找新的VD治疗药物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丁苯肽是国家级一类新药,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脑缺血的梗塞面积,改善缺血区域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本研究主要是关于丁苯肽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认知能力方面是否有改善进行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有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中的60例作为这次的研究对象。[1]入选标准:①年龄在60岁之后,有卒中史。②符合NINDS-AIREN诊断标准。③通过病史、临床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CT或MRI),证实有与痴呆发病有关的脑血管疾病依据。④Hachinski缺血量表≥7分支持VD诊断。⑤MMSE评分在12-24之间的VD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对本次的实验目的及其实验过程有了充分的了解,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现将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0人,对照组30人,年龄(65-84)之间。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在(65.2±6.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5人,女性患者15人,平均年龄(63.7±6.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多奈哌齐5mg/次,1次/日,睡前口服。而观察组给予丁苯肽软胶囊0.2g/次,3次/日,空腹口服,总疗程为4个月。两组患者在次期间均禁用其他抗痴呆、增强智力以及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药物,4个月后对其进行认知能力的检测。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2个月及4个月对患者进行认知能力的检测。采用常用的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以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评估。治疗期间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有无新发出血灶及脑梗塞等。观察治疗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一般将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类。所谓显效则是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认知能力明显改善,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及日常的社会活动能力。有效:症状较前有所减轻,具有简单的社交能力,生活基本自理,但反应迟钝。无效:症状没有改善或较前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有明显改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ADL评分的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2个月治疗4个月观察组3057.82±5.2459.20±5.07 61.33±4.71对照组3058.05±5.2957.14±5.1856.20±6.522.2两组患者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的比较。通过4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组CDR评分显著下降,而对照组CDR评分变化不明显,观察组CDR评分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明显的变化(P<0.05)。
  表2两组患者CDR评分的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2个月治疗4个月观察组301.85±0.191.62±0.17 1.33±0.14对照组301.91±0.221.87±0.191.96±0.202.3兩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组 别例 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24(83.00) 5(16.70)1(0.30)96.70对照组3014(46.67)10(33.33)6(20.00)80.00P值-<0.05>0.05>0.05<0.053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血管性痴呆(VD)患病人群逐渐上涨,不仅仅使患者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也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对痴呆的预防与治疗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许多研究者把目光转向了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在老年性痴呆中对VD的治疗是最有希望的。目前临床上治疗VD的药物有很多,如胆碱酯酶抑制剂、脑赋活剂、神经营养因子、血管扩张剂等,但疗效均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目标转移到丁苯肽药物对VD的治疗效果上[2]。
  丁苯肽能够重建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的灌注;保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增加梗死周围脑组织VEGF的表达;减轻血管内皮线粒体裂解;改善低糖低氧引起的神经元线粒体复合酶Iv活性的降低,从而减轻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改善血管性痴呆记忆及认知能力。充分说明了,丁苯肽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有显著性的效果[3]。
  通过上述实验不难看出,丁苯肽对VD的认知能力改善有明显效果[4]。在治疗后2个月,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记忆力及认知能力较前有明显好转,4个月结束后,各项指标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96.70%,且该药物副作用小,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偶有恶心,腹部不适及皮疹等症状出现,停药后消失。表明丁苯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行。参考文献
  [1]吴娟,付朝晖,杨晋.丁苯肽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6):571-572
  [2]陈贵发.丁苯肽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价[J],医学信息网,2012(08):139-140
  [3]王义义,许静,杨卓等.消旋丁苯肽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1,39(10):936-938
  [4]欧阳晓春,余小骊,张萃萍等.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6):624-62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原因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中子宫缩乏力占61.3%,胎盘因素占25.8%,软产道损伤占9.7%。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流引产史。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種危险因素所
期刊
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科常见多发危重症之一,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尽管大多数为轻症胰腺炎,但仍有15%-20%的患者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SAP)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病死率高达50%以上,治疗棘手,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应及时判断病情,并给予全面综合个体化治疗。现笔者就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治疗新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
期刊
摘要:临床使用抗生素时,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并且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与用药方法、剂量、患者身体基础情况相关。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抗生素是使用可能与癌症发生发育有关,致癌性或将成为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致癌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043【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头孢替安溶于不同溶量0.9%氯化钠溶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使用头孢替安静脉滴注治疗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患者120例,分别使用100毫升0.9%氯化钠(即观察组60例)和250毫升0.9%氯化钠(即对照组60例)进行配制,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头孢替安溶入100毫升0.9%氯化钠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6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现状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按医嘱服药66.7%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较好,不吸烟35.2%管理差,按医嘱服药、饮食合理管理的好,不吸烟、体重控制管理的差。经过健康教育后,体重控制改善的较好,戒烟,限酒控制仍然不好,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受到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诊疗方法,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紫癜性肾炎患儿3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雷公藤多苷治疗。结果:实验组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消失时间为(30.12±5.32)d、(18.52±6.52)d、(7.53±2.36)d、(8.52±2.63)d,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幽门功能括约肌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胃黏膜炎症糜烂出血甚至发生癌变。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证”等范畴,同时近年来中医在该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就中医对本病病因机制、临床分型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  关键词:中医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  Doi:10.3969/j.is
期刊
摘要:本文就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临床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057【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41-01  针刺伤是受伤者表皮背刺破,足以让针头上携带的致病物质进入血管的伤害,是护理操作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
期刊
摘要:路径式的管理是一种标准化的模式,是根据不同的病种而展开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路径式的临床管理,是一种医疗体制的创新和改革,能促进我国医疗的管理走向成熟,为患者提高治疗保障[1]。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饮食上、生活上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等普遍存在,它还能够引发其它的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  关键词:路径式临床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
期刊
摘要:蒙药大黄进行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文献研究综述,并提出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思路。  关键词:蒙药大黄综述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050【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37-01  蒙药大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