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大生产对设备维修的依赖性不断加大,而如何使设备处于高效运转状态,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是摆在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面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实行企业全面设备维修管理、采用灵活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设备维修辅助技术几个方面,论述了优化设备维修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设备,维修,优化
1.优化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了维修观念更多新的内涵,维修已从单纯为了排除设备故障,发展到了通过维修改善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而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与设备维修紧密联系的,是有关企业的投资、生产力、战斗力、可用率、安全,以及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延长设备寿命,节约材料和能源,售后服务和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
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有效作业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损耗,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抛弃落后的设备管理和维修方法,大胆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优化设备维修管理决策,选择最佳的维修管理模式。
2.优化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研究
2.1实行企业全面设备维修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维修制度多么完善,维修模式多么先进,离开了高效的维修管理都难以保证设备维修的效率。因此,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完成管理工作;并制定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确保维修质量,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减少矛盾,提高效率。全面维修管理包括维修预防、事后维修、改善维修,预防维修等内容,在实践中,要将这几个方面相结合,才能优化设备管理,提供设备维修效率,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供经济效益。
首先,维修预防作为一种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第二,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
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 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第三,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第四,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2.2 采取灵活的设备维修制度和模式
为了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局面产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維修模式,让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通过灵活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对设备的最佳维修,既在保证设备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人工劳务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2.1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目前,在对于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发生故障后修理较为困难的设备,应以状态监测(检测)的维修模式为主;而一些小型简单机械,结构简单,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对有关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和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的设备,就应采用计划预防修理为主、状态修理为辅相结合的维修模式,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安排有计划的维修,并按一定的标准和周期对其进行点检。
2.2.2 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设备各个零部件的工况、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液压动力、控制、执行元件,应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维修模式;对于那些高速运转部件或事关安全的部件如行驶设备的转向系、制动系、发动机等,则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对于一些不用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则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费用,最大程度的减低成本。
2.2.3 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
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通常认为,一旦确定出某设備故障的维修模式后,便可以在所有的同类设备上应用,事实上不能这么做。这是因为:首先,同类设备(甚至是同一设备)在不同应用场合,有着不同的期望性能,如满负荷工作和降负荷工作时的要求便不一样。其次,同类设备(同一设备)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发生相同的故障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故障后果。例如:单独使用的设备与配套使用的设备其发生故障后的后果是不一样的;现场有备份的设备和无备份的设备其发生故障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对同类设备(同一设备)的可靠度要求是不一样的。
2.3 引进先进的设备维修辅助技术
维修实践证明,设备越是先进复杂,维修工作就越依附于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因而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是维修技术发展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现,对复杂设备的状态监控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在设备维修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大,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故障进行及时处理。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产品的精细化,设备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并且设备精确度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产品的合格率,产生大量废品,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成本,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将设备故障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解决,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意义重大。特别是在高精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电子芯片、高倍光学镜头、精密仪器零部件等,这些产品原料价格昂贵,一旦产生废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惊人,因此,引进先进的状态和故障诊断对于高精度设备的维护至关重要。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设备运转期间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测和诊断,初步掌握了磨损和劣化程度,将状态修理作为主要的维修方式。状态修理的采用,有效地防止了修理过剩或是修理不足的情况发生。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状态修理在修理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是不会完全取代基于时间周期结构的计划修理。对于那些大型固定设备,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部位,以及有些不便于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的总成部件,要适当排周期计划性的修理与状态修理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熊智. 湖南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设备维修管理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赵关桥. 浅析如何优化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现场管理[J]. 青海科技,2010,(02):123-124.
[3]庞春凤. 基于项目管理的电站设备维修工程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4]田霖. 优化设备维修管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J]. 现代商业,2008,(09):128-129.
关键词:设备,维修,优化
1.优化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了维修观念更多新的内涵,维修已从单纯为了排除设备故障,发展到了通过维修改善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而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与设备维修紧密联系的,是有关企业的投资、生产力、战斗力、可用率、安全,以及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延长设备寿命,节约材料和能源,售后服务和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
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有效作业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损耗,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抛弃落后的设备管理和维修方法,大胆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优化设备维修管理决策,选择最佳的维修管理模式。
2.优化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研究
2.1实行企业全面设备维修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维修制度多么完善,维修模式多么先进,离开了高效的维修管理都难以保证设备维修的效率。因此,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完成管理工作;并制定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确保维修质量,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减少矛盾,提高效率。全面维修管理包括维修预防、事后维修、改善维修,预防维修等内容,在实践中,要将这几个方面相结合,才能优化设备管理,提供设备维修效率,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供经济效益。
首先,维修预防作为一种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第二,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
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 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第三,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第四,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2.2 采取灵活的设备维修制度和模式
为了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局面产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維修模式,让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通过灵活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对设备的最佳维修,既在保证设备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人工劳务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2.1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目前,在对于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发生故障后修理较为困难的设备,应以状态监测(检测)的维修模式为主;而一些小型简单机械,结构简单,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对有关发生故障后对生产和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的设备,就应采用计划预防修理为主、状态修理为辅相结合的维修模式,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安排有计划的维修,并按一定的标准和周期对其进行点检。
2.2.2 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设备各个零部件的工况、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液压动力、控制、执行元件,应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维修模式;对于那些高速运转部件或事关安全的部件如行驶设备的转向系、制动系、发动机等,则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对于一些不用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则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这样可以极大的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费用,最大程度的减低成本。
2.2.3 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
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通常认为,一旦确定出某设備故障的维修模式后,便可以在所有的同类设备上应用,事实上不能这么做。这是因为:首先,同类设备(甚至是同一设备)在不同应用场合,有着不同的期望性能,如满负荷工作和降负荷工作时的要求便不一样。其次,同类设备(同一设备)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发生相同的故障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故障后果。例如:单独使用的设备与配套使用的设备其发生故障后的后果是不一样的;现场有备份的设备和无备份的设备其发生故障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对同类设备(同一设备)的可靠度要求是不一样的。
2.3 引进先进的设备维修辅助技术
维修实践证明,设备越是先进复杂,维修工作就越依附于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因而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是维修技术发展的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现,对复杂设备的状态监控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在设备维修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大,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故障进行及时处理。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产品的精细化,设备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并且设备精确度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产品的合格率,产生大量废品,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成本,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将设备故障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解决,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意义重大。特别是在高精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电子芯片、高倍光学镜头、精密仪器零部件等,这些产品原料价格昂贵,一旦产生废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惊人,因此,引进先进的状态和故障诊断对于高精度设备的维护至关重要。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设备运转期间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测和诊断,初步掌握了磨损和劣化程度,将状态修理作为主要的维修方式。状态修理的采用,有效地防止了修理过剩或是修理不足的情况发生。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状态修理在修理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是不会完全取代基于时间周期结构的计划修理。对于那些大型固定设备,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部位,以及有些不便于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的总成部件,要适当排周期计划性的修理与状态修理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熊智. 湖南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设备维修管理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赵关桥. 浅析如何优化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现场管理[J]. 青海科技,2010,(02):123-124.
[3]庞春凤. 基于项目管理的电站设备维修工程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4]田霖. 优化设备维修管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J]. 现代商业,2008,(09):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