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阳市和平区深入贯彻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四个着力”要求,着眼于在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强化功能定位,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领,大力实施“品牌强区”发展战略,弘扬“和谐争第一、实干创唯一”的精神,持续优化“四区一带”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和平台经济中心,打造东北亚高端服务业聚集区(会展业新世界博览馆、辽宁展览馆),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
关键词:家教家风
2015年以来,沈阳市和平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依托13个街道、105个社区和23万户家庭,动员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主题活动。两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社区、文明楼院和文明家庭,形成了浓郁的“家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家庭风尚,春风化雨,成风化人,在和平区汇聚起了强大的正能量。
一、家教家风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
2、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3、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
二、家教家风和幸福沈阳共同缔造
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是以基层基础为导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转变,也是以全民动员全员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主人翁意识的培育,更是一个地区发展软实力的体现。幸福沈阳共同缔造和家教家风的最终的目的都是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形成“家文化”的共同精神,让群众真正感受共同缔造的成果,持续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发挥文明家庭的典型示范作用,深入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共建幸福沈阳”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自己的家园,塑造共同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在共同缔造中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助推共同缔造。
提炼出具有和平特色的“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五大核心词,即:治理、结合、问题、参与、变化。“治理”指的是和平区作为中心城区,要实现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全面建成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区目标,需要提高管理城市的水平,需要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需要深入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结合”指的是把家教家风活动与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结合起来,两项工作的最终的目的都是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形成“家文化”的共同精神,让群众真正感受共同缔造的成果。“问题”指的是坚持问题导向,选准突破口。群众关心什么就谋什么,哪里有问题就议什么。“参与”指的是让群众从被动到主动、从旁观到融入,要千方百计让群众有意愿、有平台、有途径参与共同缔造,要形成合力,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变化”则指的是,社区要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家里、房前屋后、大门、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等要有变化,往好的方向变,通过变化统一认识、解放思想,通过变化影响群众、凝聚群众。
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导、居民群众为主体、社区各种组织为主要服务载体的社区党建“一核多元”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大党委的作用,把社区事务协调会、社区居民监督评议会等协商会议的载体平台充分利用起来,积极创新各类载体。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注重培养社区领袖,通过开展家教家风、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加参与。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社区工作者带上统一标识走出去,到百姓身边去,到驻区单位去,提高见面率,增强存在感,用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和百姓、驻区单位等由生人变熟人,增进感情,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共同缔造行动要循序渐进,结合实际,通过春季卫生大扫除、房前屋后绿化等百姓关心关注的事情入手,选择好共同缔造的项目,发动群众,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规章、公约,通过家文化引领形成共同精神。派驻社区干部明职责,增强作用,机关派驻干部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当好政策宣讲员、党建工作指导员、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发挥作用。
持续推进家教家风工作,要在“家国情怀”上多培育多挖掘多选树,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共建家庭文明的强大合力。继续深入开展“机关抓作风,社区抓家风,行业抓行风,学校抓校风”系列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互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要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带好头、做表率,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示范者,广泛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切实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卢婉婷. 家风家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15.
关键词:家教家风
2015年以来,沈阳市和平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依托13个街道、105个社区和23万户家庭,动员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主题活动。两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社区、文明楼院和文明家庭,形成了浓郁的“家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家庭风尚,春风化雨,成风化人,在和平区汇聚起了强大的正能量。
一、家教家风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
2、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3、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
二、家教家风和幸福沈阳共同缔造
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是以基层基础为导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转变,也是以全民动员全员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主人翁意识的培育,更是一个地区发展软实力的体现。幸福沈阳共同缔造和家教家风的最终的目的都是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形成“家文化”的共同精神,让群众真正感受共同缔造的成果,持续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发挥文明家庭的典型示范作用,深入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共建幸福沈阳”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自己的家园,塑造共同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在共同缔造中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助推共同缔造。
提炼出具有和平特色的“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五大核心词,即:治理、结合、问题、参与、变化。“治理”指的是和平区作为中心城区,要实现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全面建成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区目标,需要提高管理城市的水平,需要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需要深入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结合”指的是把家教家风活动与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结合起来,两项工作的最终的目的都是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形成“家文化”的共同精神,让群众真正感受共同缔造的成果。“问题”指的是坚持问题导向,选准突破口。群众关心什么就谋什么,哪里有问题就议什么。“参与”指的是让群众从被动到主动、从旁观到融入,要千方百计让群众有意愿、有平台、有途径参与共同缔造,要形成合力,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变化”则指的是,社区要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家里、房前屋后、大门、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等要有变化,往好的方向变,通过变化统一认识、解放思想,通过变化影响群众、凝聚群众。
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导、居民群众为主体、社区各种组织为主要服务载体的社区党建“一核多元”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大党委的作用,把社区事务协调会、社区居民监督评议会等协商会议的载体平台充分利用起来,积极创新各类载体。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注重培养社区领袖,通过开展家教家风、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加参与。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社区工作者带上统一标识走出去,到百姓身边去,到驻区单位去,提高见面率,增强存在感,用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和百姓、驻区单位等由生人变熟人,增进感情,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共同缔造行动要循序渐进,结合实际,通过春季卫生大扫除、房前屋后绿化等百姓关心关注的事情入手,选择好共同缔造的项目,发动群众,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规章、公约,通过家文化引领形成共同精神。派驻社区干部明职责,增强作用,机关派驻干部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当好政策宣讲员、党建工作指导员、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发挥作用。
持续推进家教家风工作,要在“家国情怀”上多培育多挖掘多选树,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共建家庭文明的强大合力。继续深入开展“机关抓作风,社区抓家风,行业抓行风,学校抓校风”系列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互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尤其要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带好头、做表率,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示范者,广泛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切实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卢婉婷. 家风家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