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生学会,会学,愿学,乐学,人人会学习,人人愿学习,人人都学习,人人体验成功,人人享受幸福。
【关键词】有效课堂 实施理念 课堂特征 实施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27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叶圣陶)。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民教师,我们要大胆否定过去固有但却不合实际的教育方法,积极接受探索新的有效教育方法。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教会学生一些知识,但是不可能教会他们做所有的题,因此老师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学习态度。如果要学生自己动起来,那就意味着老师一定要“闲”下来。这并不是说教师就空下来了,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思考,相反,这对老师的准备工作和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概念
“有效课堂”意即有一定的收获,指的是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在这节课中得到收获,学生收获知识和方法,老师收获经验和心得,有效课堂就是要让你这节棵达到你预定的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和老师都应该达到的,不要认为只有学生才有学习目标,追求有效课堂是为了师生相互合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终极追求。
二、实施理念
(一)以人(学生)为本
整个教学活动应该围繞学生开展,无论是教师的备课,还是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还是课后的巩固练习,都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考虑他们的知识基础,考虑他们的配合能力,考虑他们的互动能力,考虑他们的合作能力,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真正的让课堂有效起来。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我喜欢让自己的学生自己来讲他们做过的题。大家都知道由于词汇的局限,很多同学对英语阅读感到很难,读不懂。我是老师,拿着阅读文章,觉得不难,可是我的学生却总是不懂,因为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忘了那些单词,又记住了那些单词。我就让学生自己读文章,然后请一个同学来讲解文章,说大意,说主题,说出每道题答案的出处,并允许学生向我提问,问单词,问短语,问句子,问章节都可以,而一般情况下,学生问出的问题都是具有普遍性,都是大多数同学想问的,这样就节约了我的时间,不需要我去考虑同学们到底需要我讲什么呢,也节约了同学们的时间,他们不需要再听他们已经明白了的东西,让整个课堂有效起来。
(二)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教育者要注意全面性,既要准备一些让同学们都可以接受的知识点,遵循简单入手,循序渐进,而又要看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此还要让自己的课前备课有一定的层次性,有易有难。例如,我在上选修6第一单元时,设计了一个表格,其中各个艺术时代的具体名称和时间是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文中标题中找到的,而代表艺术家的名字就需要在文章中间找一找了,最后一个艺术时代的特征,就需要适当的归纳,一个表格,就体现了对学生的不同知识层次的要求:
(三)开放,包容,多元
平时备课的时候,知识不要总是局限于教材中,多准备一些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知道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备课,施教,删减和增加教学内容,并且运用不同的题型,对知识点进行展示、训练、巩固。
(四)以学为中心
我们老师要改变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要认为教育就是老师教,学生学,我们应该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多教,因学活教。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学习。
三、课堂特征
无论是那种形式的教学,我认为首先应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才是一个好的课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情智共生,以情促智,以智生情;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我们可以采用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等多种方式学习。
四、实施目标
那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最终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呢?应该实现教学生本化(学生的情况和书本的知识相结合),预习结构化,知识问题化,小组合作化和评价多元化,让学生学会,会学,愿学,乐学,人人会学习,人人愿学习,人人都学习,人人体验成功,人人享受幸福。教师必须从教知识走向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勤奋学习,逐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能力,管理能力与日俱增,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2]洛克.〈教育漫话〉:第30页
[3][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上:第32页
[4]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5]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关键词】有效课堂 实施理念 课堂特征 实施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27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叶圣陶)。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民教师,我们要大胆否定过去固有但却不合实际的教育方法,积极接受探索新的有效教育方法。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教会学生一些知识,但是不可能教会他们做所有的题,因此老师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学习态度。如果要学生自己动起来,那就意味着老师一定要“闲”下来。这并不是说教师就空下来了,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思考,相反,这对老师的准备工作和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概念
“有效课堂”意即有一定的收获,指的是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在这节课中得到收获,学生收获知识和方法,老师收获经验和心得,有效课堂就是要让你这节棵达到你预定的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和老师都应该达到的,不要认为只有学生才有学习目标,追求有效课堂是为了师生相互合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终极追求。
二、实施理念
(一)以人(学生)为本
整个教学活动应该围繞学生开展,无论是教师的备课,还是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还是课后的巩固练习,都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考虑他们的知识基础,考虑他们的配合能力,考虑他们的互动能力,考虑他们的合作能力,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真正的让课堂有效起来。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我喜欢让自己的学生自己来讲他们做过的题。大家都知道由于词汇的局限,很多同学对英语阅读感到很难,读不懂。我是老师,拿着阅读文章,觉得不难,可是我的学生却总是不懂,因为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忘了那些单词,又记住了那些单词。我就让学生自己读文章,然后请一个同学来讲解文章,说大意,说主题,说出每道题答案的出处,并允许学生向我提问,问单词,问短语,问句子,问章节都可以,而一般情况下,学生问出的问题都是具有普遍性,都是大多数同学想问的,这样就节约了我的时间,不需要我去考虑同学们到底需要我讲什么呢,也节约了同学们的时间,他们不需要再听他们已经明白了的东西,让整个课堂有效起来。
(二)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教育者要注意全面性,既要准备一些让同学们都可以接受的知识点,遵循简单入手,循序渐进,而又要看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此还要让自己的课前备课有一定的层次性,有易有难。例如,我在上选修6第一单元时,设计了一个表格,其中各个艺术时代的具体名称和时间是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文中标题中找到的,而代表艺术家的名字就需要在文章中间找一找了,最后一个艺术时代的特征,就需要适当的归纳,一个表格,就体现了对学生的不同知识层次的要求:
(三)开放,包容,多元
平时备课的时候,知识不要总是局限于教材中,多准备一些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知道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备课,施教,删减和增加教学内容,并且运用不同的题型,对知识点进行展示、训练、巩固。
(四)以学为中心
我们老师要改变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要认为教育就是老师教,学生学,我们应该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多教,因学活教。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学习。
三、课堂特征
无论是那种形式的教学,我认为首先应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才是一个好的课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情智共生,以情促智,以智生情;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我们可以采用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等多种方式学习。
四、实施目标
那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最终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呢?应该实现教学生本化(学生的情况和书本的知识相结合),预习结构化,知识问题化,小组合作化和评价多元化,让学生学会,会学,愿学,乐学,人人会学习,人人愿学习,人人都学习,人人体验成功,人人享受幸福。教师必须从教知识走向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由等待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勤奋学习,逐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能力,管理能力与日俱增,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2]洛克.〈教育漫话〉:第30页
[3][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上:第32页
[4]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5]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