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简要谈谈“学导式教学法”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学到学习方法,解决他们的疑惑。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语文教学;导听;导说;导读;导写
为了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全面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课堂教学体制改革——“学导为主,讲练结合”。这种教学体制改革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学导式教学法”模式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案”模式,要将“学案”变成“导学”,使之成为“学案”的有效载体。其次,要改变简单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要改变以往简单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最后,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在教学的道路上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有效探索,且教学改革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更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最终将深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学导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导听
因为听力对人的成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听力是对于一切有声事物的感知。听力能使人了解对周边事物的记忆、反应等复杂心理活动。听力也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听力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1)注意力。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去办事情、做学问。对于学生来说,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因为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课或者是听录音的话,学生就抓不住知识点和关键点,这就等同于浪费了时间和老师的精力。既然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课,当然也就不会对老师教授的内容作出反应和评价。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限时让学生写出听到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进行限时回答,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2)辨析力。所谓辨析力,就是指辨别音色、音调的能力,其主要职能是在一定环境下辨别某些字眼和某些句子的特殊含义。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辨析力,最为关键的是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3)理解力。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多多动脑,要读懂别人所说内容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了解自己所听到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了解语段的逻辑和理解全文的主旨大意。提高理解力的方法有多种,最为可行的是进行听读后感、回答问题、判断正误等。
(4)记忆力。在一边听一边说的基础上,要对所听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和保持记忆,使之在必要的时候能够重现,最为重要的是,要使得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信息能够进行归类和整理,归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再现,整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储存。
这几种能力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对这些能力综合运用才能发挥出听力的最大效益。在此之间,理解力是重中之重,而且它也是贯穿始终的,因此对于我们而言,衡量听力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理解能力的强弱。
2.导说
大家都知道,说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直接工具就是“说”,它是思想的外壳,而且它还能使得大脑高效地进行思维活动,使得思维得以强健。说话教学的任务有很多种,最为重要的就是使学生的记述、描写、说明等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创造有利的环境,课堂形式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乐于发言。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各说各的,使其依次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大家交流的时间。例如,《坐井观天》课文中提出:青蛙跳出了井口会怎么样呢?要求学生依次发言,下面有学生回答:①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②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③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和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老师和学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形式或是学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对学生鼓励式启发的方式,对于学生给予的答案让学生自己阐述道理,让学生自己分析,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不要一棒子打死,要多多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创造有利的环境,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其读写能力。
3.导读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学生一般都会被要求朗读一些优美的范文,背诵一些文章。因为语言被称为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这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有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说,书读得多了,写文章时就能挥洒自如,犹如神助,说明读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授学生读书的方法时就一定要让学生去领会文章中的辞藻的运用,细细地去品味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品味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体会文章的妙处,例如,教授小学语文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在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领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这种方法有助于为学生以后写文章留有参考,读既是学生感知教材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
4.导写
大家都知道在考试中一般看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都是以书面的形式反映的,作文就是其中一种最为有效的形式。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规范文字使用以及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对于一段材料的审题、构思、修改的能力。在审题立意上面,教师一定要下大力气,要指导学生理解材料的意思,了解题目的要求,恰当地选择所写的文章内容。在行文构思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构思一定要立意新颖,不要局限于老话题或陷入在条条框框的范围内。因为构思既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最佳的方式,又是自己组织和表达思想的一个过程。在选文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取舍材料,怎样组织语言,怎样连贯句子,如何过渡段落,如何编写提纲,怎样深化立意。
三、总结
“学导式教学法”将教师、学生、教材等教学要素有机结合,并能始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置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了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这种教学模式能不断加强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因素,加速顿悟、灵感等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在主动进行的自学、探索与解疑的过程中,尽快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振琛.作文教学如何运用学导式教学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3(22):25—26.
[2]李景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导式学习管理教学法的思考[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05):161,163.
[3]黄 慧.试论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J].外国语文,2013,29(04):138—141.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学导式教学法”;语文教学;导听;导说;导读;导写
为了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全面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新的课堂教学体制改革——“学导为主,讲练结合”。这种教学体制改革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学导式教学法”模式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案”模式,要将“学案”变成“导学”,使之成为“学案”的有效载体。其次,要改变简单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要改变以往简单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最后,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在教学的道路上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有效探索,且教学改革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更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最终将深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学导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导听
因为听力对人的成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听力是对于一切有声事物的感知。听力能使人了解对周边事物的记忆、反应等复杂心理活动。听力也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听力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1)注意力。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时时刻刻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去办事情、做学问。对于学生来说,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因为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课或者是听录音的话,学生就抓不住知识点和关键点,这就等同于浪费了时间和老师的精力。既然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课,当然也就不会对老师教授的内容作出反应和评价。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限时让学生写出听到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进行限时回答,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2)辨析力。所谓辨析力,就是指辨别音色、音调的能力,其主要职能是在一定环境下辨别某些字眼和某些句子的特殊含义。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辨析力,最为关键的是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3)理解力。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多多动脑,要读懂别人所说内容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了解自己所听到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了解语段的逻辑和理解全文的主旨大意。提高理解力的方法有多种,最为可行的是进行听读后感、回答问题、判断正误等。
(4)记忆力。在一边听一边说的基础上,要对所听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和保持记忆,使之在必要的时候能够重现,最为重要的是,要使得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信息能够进行归类和整理,归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再现,整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储存。
这几种能力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对这些能力综合运用才能发挥出听力的最大效益。在此之间,理解力是重中之重,而且它也是贯穿始终的,因此对于我们而言,衡量听力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理解能力的强弱。
2.导说
大家都知道,说是人类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直接工具就是“说”,它是思想的外壳,而且它还能使得大脑高效地进行思维活动,使得思维得以强健。说话教学的任务有很多种,最为重要的就是使学生的记述、描写、说明等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创造有利的环境,课堂形式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乐于发言。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各说各的,使其依次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大家交流的时间。例如,《坐井观天》课文中提出:青蛙跳出了井口会怎么样呢?要求学生依次发言,下面有学生回答:①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②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③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和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老师和学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形式或是学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对学生鼓励式启发的方式,对于学生给予的答案让学生自己阐述道理,让学生自己分析,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不要一棒子打死,要多多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创造有利的环境,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其读写能力。
3.导读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学生一般都会被要求朗读一些优美的范文,背诵一些文章。因为语言被称为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这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有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说,书读得多了,写文章时就能挥洒自如,犹如神助,说明读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授学生读书的方法时就一定要让学生去领会文章中的辞藻的运用,细细地去品味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品味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体会文章的妙处,例如,教授小学语文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在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领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这种方法有助于为学生以后写文章留有参考,读既是学生感知教材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
4.导写
大家都知道在考试中一般看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都是以书面的形式反映的,作文就是其中一种最为有效的形式。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规范文字使用以及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对于一段材料的审题、构思、修改的能力。在审题立意上面,教师一定要下大力气,要指导学生理解材料的意思,了解题目的要求,恰当地选择所写的文章内容。在行文构思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构思一定要立意新颖,不要局限于老话题或陷入在条条框框的范围内。因为构思既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最佳的方式,又是自己组织和表达思想的一个过程。在选文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取舍材料,怎样组织语言,怎样连贯句子,如何过渡段落,如何编写提纲,怎样深化立意。
三、总结
“学导式教学法”将教师、学生、教材等教学要素有机结合,并能始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置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了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这种教学模式能不断加强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因素,加速顿悟、灵感等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在主动进行的自学、探索与解疑的过程中,尽快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振琛.作文教学如何运用学导式教学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3(22):25—26.
[2]李景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导式学习管理教学法的思考[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05):161,163.
[3]黄 慧.试论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J].外国语文,2013,29(04):138—141.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