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A股的散户股东在公司的运营中经常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虽然绝对人数和持股总量不少,但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出现这种现象固然有散户投资者持股分散、换手率高的客观因素,但也和上市公司普遍对中小投资者不太重视有关。不过,近年来陆续有上市公司向股东赠送实物礼品,其中德美化工就连续三年向股东赠送旗下子公司的猪肉产品,让股东感受到“跟着公司有肉吃”。事实上,类似的股东优待制度在一些国家地区并不鲜见,在让小股东感受到公司优待的同时,无形中也是一种良好的营销手段,值得更多的A股上市公司效法。
德美化工连续三年向股东“送猪肉”虽然听起来新鲜,但并非A股市场首例。在此之前,南方食品(现改名黑芝麻)向股东发放黑芝麻乳,量子高科给股东送过龟苓膏,人福医药向股东送出“安全套+感冒药+自检试剂”三选一组合,青青稞酒送出青青稞酒礼品盒套装。而在更早之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A股成立之初,上市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经常会向到现场参会的股东赠送礼品,当时笔者就有长辈参会获得雨伞等小礼物,虽然东西不大,却也感受到上市公司对股东的一点心意。
但后来一些地方的股东大会衍生出“会虫”现象,部分地方的投资者挑在股东大会召开前一天临近收盘前象征性买入100股成为股东,参会时向公司索要礼品,影响股东大会秩序。这一不以参会讨论上市公司经营、专以索取礼品为目的的“会虫”现象,甚至惊动上海证监局一度向辖区内上市公司发文,不得向与会股东发放礼品。自此以后,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发放礼品的现象大大减少。而随着网络的普及,投资者通过互联网了解上市公司讯息、和上市公司互动以及电子投票表决议案已经蔚然成风,亲临现场参会的散户投资者已经十分罕见。让更多的股东而不是“会虫”能享受到上市公司的心意,算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不过,实物赠送股东却不能和“分红”画上等号。从法律层面来看,上市公司的分红只能是现金、红股和公积金转增股本三种方式,“实物分红”并不在其中。而且,分红必须和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数量挂钩,按照同股同权进行分配,而实物赠送股东的方式则是按人头而非按股份赠送,持有100股和一万股甚至更多的股东获赠的礼品并无差别。因此,实物赠送并不能取代分红给股东的回报。
另一方面,实物赠送对股东来说也并非“免费午餐”,赠送的产品来自上市公司,会直接减少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对净利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按人头而非按股数分配的方式,也会对持股量较大的投资者产生负面影响。而如果只是冲着“猪肉”等实物赠送而来的股东,也可能会因为股价波动产生的亏损,远超获赠礼品的价值。
虽然实物赠送股东已经属于比较少见的现象,但也不失为增进上市公司和股东关系的一种手段。像德美化工等公司赠送股东的实物,正是公司近年来转型开设的农产品子公司的产品,让股东在获赠试用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程度的宣传营销的作用。单一散户的持股量虽然有限,但每家上市公司也有数千到上百万不等的股东,这些股东本身也有“朋友圈”,除了出资入股之外,也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经营的宝贵财富。如果公司的产品过硬,获赠的股东极有可能转化为消费者,带来公司营收、业绩和股价的良性循环。
因此,将实物赠送股东制度化,发展成为类似日本的“股东优待制度”,值得每一家上市公司认真思考。据统计,日本已有超过1400家上市公司有“股东优待制度”,每年按照股东的持股数和持股时间,向符合條件的股东提供一定价值的优待券,比如有餐饮公司给股东1000元的代金券,可免费吃一次公司的套餐;也有航空公司给股东一次五折买机票的机会等。日本更有一位奇人,依靠其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提供的优待券,食衣住行让各公司买单,成为接近“不花钱生活”的“终极股东”。
在“股东优待制度”下,散户投资者可以从“股民”变成“股东”,特别是发放优待券的标准和持股数、持股时间挂钩,更可以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真正关心公司的成长。这一机制,对于一些和内需消费相关的公司来说尤其重要,将社会股东动员起来,上市公司用较低成本获得消费者和推销员,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也让散户投资者有主人翁的感觉,真正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实现上市公司和股东的双赢。
实物赠送,给股东不给“会虫”
德美化工连续三年向股东“送猪肉”虽然听起来新鲜,但并非A股市场首例。在此之前,南方食品(现改名黑芝麻)向股东发放黑芝麻乳,量子高科给股东送过龟苓膏,人福医药向股东送出“安全套+感冒药+自检试剂”三选一组合,青青稞酒送出青青稞酒礼品盒套装。而在更早之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A股成立之初,上市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经常会向到现场参会的股东赠送礼品,当时笔者就有长辈参会获得雨伞等小礼物,虽然东西不大,却也感受到上市公司对股东的一点心意。
但后来一些地方的股东大会衍生出“会虫”现象,部分地方的投资者挑在股东大会召开前一天临近收盘前象征性买入100股成为股东,参会时向公司索要礼品,影响股东大会秩序。这一不以参会讨论上市公司经营、专以索取礼品为目的的“会虫”现象,甚至惊动上海证监局一度向辖区内上市公司发文,不得向与会股东发放礼品。自此以后,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发放礼品的现象大大减少。而随着网络的普及,投资者通过互联网了解上市公司讯息、和上市公司互动以及电子投票表决议案已经蔚然成风,亲临现场参会的散户投资者已经十分罕见。让更多的股东而不是“会虫”能享受到上市公司的心意,算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实物赠送非分红,更不是“免费午餐”
不过,实物赠送股东却不能和“分红”画上等号。从法律层面来看,上市公司的分红只能是现金、红股和公积金转增股本三种方式,“实物分红”并不在其中。而且,分红必须和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数量挂钩,按照同股同权进行分配,而实物赠送股东的方式则是按人头而非按股份赠送,持有100股和一万股甚至更多的股东获赠的礼品并无差别。因此,实物赠送并不能取代分红给股东的回报。
另一方面,实物赠送对股东来说也并非“免费午餐”,赠送的产品来自上市公司,会直接减少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对净利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按人头而非按股数分配的方式,也会对持股量较大的投资者产生负面影响。而如果只是冲着“猪肉”等实物赠送而来的股东,也可能会因为股价波动产生的亏损,远超获赠礼品的价值。
树立股东优待制度的真正意义
虽然实物赠送股东已经属于比较少见的现象,但也不失为增进上市公司和股东关系的一种手段。像德美化工等公司赠送股东的实物,正是公司近年来转型开设的农产品子公司的产品,让股东在获赠试用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程度的宣传营销的作用。单一散户的持股量虽然有限,但每家上市公司也有数千到上百万不等的股东,这些股东本身也有“朋友圈”,除了出资入股之外,也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经营的宝贵财富。如果公司的产品过硬,获赠的股东极有可能转化为消费者,带来公司营收、业绩和股价的良性循环。
因此,将实物赠送股东制度化,发展成为类似日本的“股东优待制度”,值得每一家上市公司认真思考。据统计,日本已有超过1400家上市公司有“股东优待制度”,每年按照股东的持股数和持股时间,向符合條件的股东提供一定价值的优待券,比如有餐饮公司给股东1000元的代金券,可免费吃一次公司的套餐;也有航空公司给股东一次五折买机票的机会等。日本更有一位奇人,依靠其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提供的优待券,食衣住行让各公司买单,成为接近“不花钱生活”的“终极股东”。
在“股东优待制度”下,散户投资者可以从“股民”变成“股东”,特别是发放优待券的标准和持股数、持股时间挂钩,更可以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真正关心公司的成长。这一机制,对于一些和内需消费相关的公司来说尤其重要,将社会股东动员起来,上市公司用较低成本获得消费者和推销员,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也让散户投资者有主人翁的感觉,真正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实现上市公司和股东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