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初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在本文,笔者就三大方面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感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
关键词:“讲堂”变“学堂”; 尊重成长规律; 自由发展
进入初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甚至出现偏科现象。结合当前学生实际,发现学生不喜欢的并非语文学科,而是一些语文课。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生命潜能的开发过程,又是生命中活力、情意、智能等发展生成的过程。语文学习是最复杂最富弹性的,他与生活的外延几乎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也有多丰富。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
一、变“讲堂”为“学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然而,能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课堂,事实上往往是学生厌烦的场所。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滔滔不绝,自己默默无闻;教师归纳答案,学生认真笔记;课堂成为教师施展表演才华,学生被动接受的讲堂。汽车需要马达,轮船凭借轮机,飞机依赖引擎,学生语文学习同样倚重学习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实践过程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激活各种因素,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
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在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的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因此,教师要尊重课堂,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平时课堂往往是少数学生唱戏,多数学生看戏,看戏的同学并非不会,而是老师对他们关注太少。张明是一个很内向的学生,课堂上很少听到他的声音。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那时真时太聪明了……”对于“聪明”的理解,他有意要举手,但一贯的懦弱致使他又将手缩了回去。这时我将微笑及时地送给了他,他很快理会了我的意图,大胆地举起了右手。原来对于这一词的理解他有亲身体会,他的答案赢得了同学的一致好评。老师的微笑,同学的赏识改变了他,在以后的课堂上他的声音经常响亮着。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的。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促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确立主体地位,进而引导他们在学习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作为教师,要在课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要想教学有效、成功,就必须有学生主体参与。
2.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情感常常使每一件在它影响下产生的事物具有特别的、浓厚的趣味;他甚至使事物具有特别的魅力,特殊的美,一副喜笑颜开或愁眉深锁的面孔,比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美得多。“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情感一注入语言,语言就会有血有肉,学生的心弦就会共振,学习情绪就会激增。所以教师要充满感情地传递信息,撞击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使其耳濡目染,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教学散文尤其如此。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教学时教师变换句子让学生对照,文中的“蹒跚”“慢慢”“用两手、两脚”“努力”“攀”等词语说明了什么,从而体会到父亲衰老了,行动不便,却竭力克服艰难为儿子买橘子,父子情深可见非一般。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自己的生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课堂上便出现了学生动情的讲述自己父母的故事,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1.教案乱了,课堂活了
每一堂课教师都应有全面的策划,但实际教学中,谁都难预测课堂实际情况。上课时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发表意见,老师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设想,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有些课可以以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活跃,有时他们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讲到戏剧《日出》时,有的分角色朗读,有的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了戏剧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问时有八成学生都能回答这部戏剧反映的主题。面对这样的情形我知道再多的理论都是多余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师生换位。我曾试着让学生执教。第一次主动要求执教的是一位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同学。尽管提前给予他许多指导,但课上仍然出现冷场现象,在他的印象里,参考书上的答案才是标准答案,于是出现了“请打开课本把标准答案记下来”的情况。课下我了解了这位同学,得知平时同学依赖参考书。从此在课上我更加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并不失时机的肯定学生的见解,让学生明白,只有积极思维,勇于发现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
2.还课堂琅琅读书声
当前的语文教学重分析、理解,轻诵读训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抓住一切时机进行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读书的形式不限,可以齐读,可以分组读,也可以自由朗读。如教学赵丽宏的《周庄水韵》时课上指导学生通过读,体会周庄的韵味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体味倘若自己置身的感受。看到学生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不能不说学生已经投入了周庄的怀抱,如亲临其境,产生了愉悦的情感。让读书声唤起学生对课堂的感触,让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会不断增强。
3.善于捕捉课堂迸发的火花
课堂的内容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是有心人,任何迸发出的火花都将是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在给了学生足够的复习时间之后,我满怀希望的依次检查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同学没背过,又一个同学没背过……。轮到了班里的“作业难”苏琪同学。实话说,我没有对苏琪抱有任何希望,我准备总结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他低着头,一句一句流利的背着,已经有同学准备为他鼓掌了。我也渐渐的开始为他捏一把汗。他居然顺利的背完了!没等我讲话,掌声已经热烈的响起来。我知道,时机到了,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掌声因何响起”这节课成了名副其实的主题班会。收效当然很大,因为此后班里的几名“作业难”不见了。
三、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1.课前三分钟——学生海阔天空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开学之初,主题多是“说说我自己”“我爱我家”之后,分别举行了“每日一诗”“今日名言”“成语故事”“焦点访谈”等。学生不仅利用短短的时间丰富了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2.每日美文——美育天地
优美的文章比苍白的说教更有说服力。美文可以是师生精选报刊杂志上的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口味的精品,也可以是学生近期的“杰作”。作品整理在“美文欣赏园地”。利用每天午休后10分钟时间由班内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有选择的朗读给全体同学听,有兴致较高的同学还进行了配乐朗诵,真正达到了既以读激情,以读促写,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三个月的时间,学生共欣赏了《匆匆》、《丑石》、《珍珠鸟》、《海燕》、《再别康桥》等数百篇优秀佳作。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以人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让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鲜活生命成长的活力,让教师的劳动和学生的活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04
关键词:“讲堂”变“学堂”; 尊重成长规律; 自由发展
进入初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甚至出现偏科现象。结合当前学生实际,发现学生不喜欢的并非语文学科,而是一些语文课。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生命潜能的开发过程,又是生命中活力、情意、智能等发展生成的过程。语文学习是最复杂最富弹性的,他与生活的外延几乎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也有多丰富。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
一、变“讲堂”为“学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然而,能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课堂,事实上往往是学生厌烦的场所。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滔滔不绝,自己默默无闻;教师归纳答案,学生认真笔记;课堂成为教师施展表演才华,学生被动接受的讲堂。汽车需要马达,轮船凭借轮机,飞机依赖引擎,学生语文学习同样倚重学习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实践过程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激活各种因素,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
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在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的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因此,教师要尊重课堂,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平时课堂往往是少数学生唱戏,多数学生看戏,看戏的同学并非不会,而是老师对他们关注太少。张明是一个很内向的学生,课堂上很少听到他的声音。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那时真时太聪明了……”对于“聪明”的理解,他有意要举手,但一贯的懦弱致使他又将手缩了回去。这时我将微笑及时地送给了他,他很快理会了我的意图,大胆地举起了右手。原来对于这一词的理解他有亲身体会,他的答案赢得了同学的一致好评。老师的微笑,同学的赏识改变了他,在以后的课堂上他的声音经常响亮着。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的。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促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确立主体地位,进而引导他们在学习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作为教师,要在课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要想教学有效、成功,就必须有学生主体参与。
2.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情感常常使每一件在它影响下产生的事物具有特别的、浓厚的趣味;他甚至使事物具有特别的魅力,特殊的美,一副喜笑颜开或愁眉深锁的面孔,比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美得多。“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情感一注入语言,语言就会有血有肉,学生的心弦就会共振,学习情绪就会激增。所以教师要充满感情地传递信息,撞击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使其耳濡目染,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教学散文尤其如此。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教学时教师变换句子让学生对照,文中的“蹒跚”“慢慢”“用两手、两脚”“努力”“攀”等词语说明了什么,从而体会到父亲衰老了,行动不便,却竭力克服艰难为儿子买橘子,父子情深可见非一般。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自己的生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课堂上便出现了学生动情的讲述自己父母的故事,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1.教案乱了,课堂活了
每一堂课教师都应有全面的策划,但实际教学中,谁都难预测课堂实际情况。上课时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发表意见,老师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设想,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有些课可以以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活跃,有时他们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讲到戏剧《日出》时,有的分角色朗读,有的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了戏剧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问时有八成学生都能回答这部戏剧反映的主题。面对这样的情形我知道再多的理论都是多余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师生换位。我曾试着让学生执教。第一次主动要求执教的是一位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同学。尽管提前给予他许多指导,但课上仍然出现冷场现象,在他的印象里,参考书上的答案才是标准答案,于是出现了“请打开课本把标准答案记下来”的情况。课下我了解了这位同学,得知平时同学依赖参考书。从此在课上我更加注意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并不失时机的肯定学生的见解,让学生明白,只有积极思维,勇于发现才能求得真正的学问。
2.还课堂琅琅读书声
当前的语文教学重分析、理解,轻诵读训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抓住一切时机进行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读书的形式不限,可以齐读,可以分组读,也可以自由朗读。如教学赵丽宏的《周庄水韵》时课上指导学生通过读,体会周庄的韵味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体味倘若自己置身的感受。看到学生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不能不说学生已经投入了周庄的怀抱,如亲临其境,产生了愉悦的情感。让读书声唤起学生对课堂的感触,让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会不断增强。
3.善于捕捉课堂迸发的火花
课堂的内容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是有心人,任何迸发出的火花都将是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在给了学生足够的复习时间之后,我满怀希望的依次检查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同学没背过,又一个同学没背过……。轮到了班里的“作业难”苏琪同学。实话说,我没有对苏琪抱有任何希望,我准备总结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他低着头,一句一句流利的背着,已经有同学准备为他鼓掌了。我也渐渐的开始为他捏一把汗。他居然顺利的背完了!没等我讲话,掌声已经热烈的响起来。我知道,时机到了,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掌声因何响起”这节课成了名副其实的主题班会。收效当然很大,因为此后班里的几名“作业难”不见了。
三、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1.课前三分钟——学生海阔天空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开学之初,主题多是“说说我自己”“我爱我家”之后,分别举行了“每日一诗”“今日名言”“成语故事”“焦点访谈”等。学生不仅利用短短的时间丰富了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2.每日美文——美育天地
优美的文章比苍白的说教更有说服力。美文可以是师生精选报刊杂志上的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口味的精品,也可以是学生近期的“杰作”。作品整理在“美文欣赏园地”。利用每天午休后10分钟时间由班内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有选择的朗读给全体同学听,有兴致较高的同学还进行了配乐朗诵,真正达到了既以读激情,以读促写,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三个月的时间,学生共欣赏了《匆匆》、《丑石》、《珍珠鸟》、《海燕》、《再别康桥》等数百篇优秀佳作。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以人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让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鲜活生命成长的活力,让教师的劳动和学生的活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