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努力争取一期修复手部创伤重建手功能
【机 构】
:
214061 无錫市手外科医院,
【出 处】
:
中华手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6年12期
其他文献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证实,应用掌长肌腱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机理。方法:测定30侧上肢标本中掌长肌腱各段的宽度、厚度;对9条新鲜掌长肌腱进行拉伸试验。临床应用30例,将掌长肌腱近端以“8”字形穿过桡骨及尺骨骨孔,紧缩分离的桡尺远侧关节后固定于掌筋膜。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6年,X线片示:桡尺远侧关节间隙从术前的3.0~4.0mm,减小到术后的1.0~2.5mm,疗效满意。结论:掌长肌腱的长度、宽
目的:介绍用脊髓造影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ic myelography,CTM)诊断臂丛根性损伤。方法: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入水溶性碘造影剂10ml后,在0.5~2小时内行CT检查。结果:5例臂丛根性损伤,其CTM影象与手术所见相符,1例CTM图象未见异常而手术证实为臂丛上干断裂。结论:分析了CTM诊断臂丛根性损伤的病理基础及相应影象,认为CTM是诊断臂丛根性损伤的一种敏感
目的:介绍30例(34侧)药物性虎口挛缩的治疗和远期疗效。方法:30例均采用“Z”形切口,并同时切断挛缩的拇收肌和剥离第1骨间背侧肌。结果:30例术后虎口开大度数,达到正常者30侧,达到正常2/3者4侧。结论:药物性虎口挛缩,由于和外伤性虎口挛缩受伤机制不同,皮肤采用“Z”形切口,均能达到满意效果。
目的:对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卡压引起腕背痛的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对7具福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两侧前臂骨间后神经进行解剖学研究,结合临床13例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卡压征的病史进行分析。结果:该神经沿指总伸肌的腱鞘桡侧缘向腕背行走,于头月关节囊处稍有膨大,并分成4~6支细小的神经支走向两侧、远方和深层。此处神经被纤维结缔组织紧紧固定在关节囊上,当腕关节背伸时该段神经呈弯曲松弛状,掌屈时神经被拉紧。临床发现该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