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其实是一场大人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挑战的旅程,在这场旅程中成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他们以后看世界的角度和眼界,以及与社会、他人的相处方式。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理性地分析孩子在教育旅程中需要的是什么,而父母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和守护者,他们有时会被周遭的环境和形势迷了双眼,凭着感觉硬拉着孩子走他们认为对的那条路。这时,班主任要引导家长,让他明白,或许家长认为的好,未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一、班主任做家长育儿思想上的引领者
每名父母起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后来随着年岁逐增,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比较。比学习,比参加各类比赛的获奖证书,也难怪家长有这样的比较,当前我们周围也确是这样的形势,注重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这本是好事,但是有的家长会顾此失彼,认为学习和活动最重要,其他都可以靠边,尤其是劳动能力。家长们对孩子劳动观的培养一直没有重视,家里的大人把一切能做的事情全部代劳。孩子长大后要求他搞好学习就行,其他都不用管,饭端上桌,孩子吃完碗筷一放,抹干净嘴就走了;衣服该洗了,随手一扔完事大吉。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期望不劳而获,这些错误的认识在青少年中有所体现,不得不说,这与劳动教育在家庭中的淡化有关。轻视劳动,劳动意识缺乏,不珍惜劳动成果,不体谅父母,让父母痛心寒心的问题就会出现。
1.引领家长有让孩子劳动的意识
有的孩子从小养尊处优,缺乏劳动意识,没有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导致离开父母上大学以后长时间不能适应,而且成长中的诱惑比比皆是,他缺失劳动教育,很容易受不劳而获、贪图享乐不良风气的影响,让他养成不能吃苦、不懂感恩、不想奋斗的品性,无从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不少家长感言,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取决于孩子的幸福度。“只要成绩好,不会做家务不重要”,这样的想法养成了孩子歪曲的劳动观念。长大后的他,不会体谅父母,不懂感恩,甚至提出超出父母能力的要求,若得不到满足,那么离家不回、弑父杀母的现象常有之,这对家庭造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父母对孩子不缺爱,但是要学会如何去爱,给他劳动的机会,通过劳动获得收获的体验,进而养成健全的人格和修养比什么都重要。
2.引领家长认识以劳养德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说,劳可以树德。从小让孩子养成劳动光荣的责任意识非常必要,这将是他以后形成高尚品德的根本所在。光明日报曾发布题为《劳动教育,事关全面发展大计》的文章,由此可见,开展劳动教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在家责任意识淡薄,不体谅父母,不懂感恩,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重,面对父母的教导劝诫,常常顶撞。其实有果必有因,刚出生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在父母的影响下慢慢画就自己的人生蓝图,他不明白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都是在父母的言行中形成了他的价值观念。家长的“唯分数论”直接影响孩子对劳动的意识,没有“德”作为孩子成长的根本,一切都犹如空中楼阁,而以劳树德,以劳养德,才是家庭教育中一劳永逸的好方法。班主任在思想上引领家长,给家长输送让孩子劳动的意识。让孩子在和父母一起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快乐,不仅能融洽亲子关系,而且可以使孩子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了深厚道德品质的根基,孩子的成长才能行稳致远。
二、班主任是家长育儿行动上的指导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物质的丰富,进而追求精神的富足,这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标志之一。家长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利用能利用的时间,陪孩子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名曰,带孩子见世面。有古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里的“万里路”不仅仅指的是有那么一段经历,而是亲身经历过那一路的艰辛,了解了这一路上的风土民情,甚至能融入当地的生活,之后还能有所感悟。而我们的家长带着孩子出去旅行,好一点的父母会提前做好攻略,给孩子介绍那里的历史。即便这样,匆匆忙忙的游览也只是走马观花,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对孩子来说只是去过而已。他或许已经行遍千山万水,但却不认识眼前的花草树木。这时,班主任可以做家长育儿行动上的指导者,指导家长陪孩子阅读,从了解身边的事和物做起,让孩子养成看到新鲜事物,就想探个究竟的习惯,慢慢有了积累,再去看诗和远方的田野,他们的眼界才能随着足迹而越来越开阔。
1.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陪伴者
学校选拔一批乒乓球小选手,周末有意向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尝试,体育馆里好不热闹,大家都在按老师说的练习颠球。对于没有接触过乒乓球的孩子来说,要颠十个球可不容易,那调皮的小球一刻也不愿意在球拍上多待,争先恐后地往地上跑。“干嘛呢?你真笨,怎么就能颠两个?”“你没长耳朵?老师说球拍儿整体动,整体动,你乱扇呼干什么?”一位妈妈的吼叫声在球馆里荡漾着,惹得众人纷纷看向这对母子。孩子眼里噙著泪,低头瞄着看过来的人群,那一刻孩子心里是多么的无助和恐慌啊,但妈妈的怒骂声依然没有停止。“不错,不错,能颠两个了,再来,注意手臂运动。”“哎,真好,没事儿,加油!”另一个妈妈的声音吸引了我。这是一位胖妈妈领着同样胖乎乎的孩子在练习,孩子一看就不是灵巧型的,可是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的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小嘴儿抿着,脸上透着被肯定的自信和不放弃的执着。这是两位妈妈的陪伴方式,效果显而易见。
每个孩子都有灵性,每位父母都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育儿经,但您的教育适合孩子吗?这样的陪伴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吗?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方法,懂得爱,会爱,慢慢地去引导鼓励才能养育一个健全人格的孩子。
2.指导家长做好孩子人生的指导者
人生若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地走下去,可能会活出一份随遇而安的坦然。但是若有方向,按照预设的目标去拼搏,努力过后,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成长,成就生命的另一番美好。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唤醒他生命的自觉性。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预设对未来的期望。人有了目标,在向着目标行动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之后,才知道需要的是什么,班主任可以指导家长给孩子培养未来的意识,让他寻着预设的目标成长。
教育,是为了让生命更美好,没有谁比父母更希望看到孩子在成长中绽放精彩,只是有时候在想法和行动上会与孩子的成长相悖。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的是引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想到孩子需要什么,能在行动上陪伴、指引孩子走向幸福,让父母在享受孩子生命成长的同时,享受做一位睿智父母的幸福。
一、班主任做家长育儿思想上的引领者
每名父母起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后来随着年岁逐增,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比较。比学习,比参加各类比赛的获奖证书,也难怪家长有这样的比较,当前我们周围也确是这样的形势,注重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这本是好事,但是有的家长会顾此失彼,认为学习和活动最重要,其他都可以靠边,尤其是劳动能力。家长们对孩子劳动观的培养一直没有重视,家里的大人把一切能做的事情全部代劳。孩子长大后要求他搞好学习就行,其他都不用管,饭端上桌,孩子吃完碗筷一放,抹干净嘴就走了;衣服该洗了,随手一扔完事大吉。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期望不劳而获,这些错误的认识在青少年中有所体现,不得不说,这与劳动教育在家庭中的淡化有关。轻视劳动,劳动意识缺乏,不珍惜劳动成果,不体谅父母,让父母痛心寒心的问题就会出现。
1.引领家长有让孩子劳动的意识
有的孩子从小养尊处优,缺乏劳动意识,没有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导致离开父母上大学以后长时间不能适应,而且成长中的诱惑比比皆是,他缺失劳动教育,很容易受不劳而获、贪图享乐不良风气的影响,让他养成不能吃苦、不懂感恩、不想奋斗的品性,无从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不少家长感言,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取决于孩子的幸福度。“只要成绩好,不会做家务不重要”,这样的想法养成了孩子歪曲的劳动观念。长大后的他,不会体谅父母,不懂感恩,甚至提出超出父母能力的要求,若得不到满足,那么离家不回、弑父杀母的现象常有之,这对家庭造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父母对孩子不缺爱,但是要学会如何去爱,给他劳动的机会,通过劳动获得收获的体验,进而养成健全的人格和修养比什么都重要。
2.引领家长认识以劳养德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说,劳可以树德。从小让孩子养成劳动光荣的责任意识非常必要,这将是他以后形成高尚品德的根本所在。光明日报曾发布题为《劳动教育,事关全面发展大计》的文章,由此可见,开展劳动教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在家责任意识淡薄,不体谅父母,不懂感恩,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重,面对父母的教导劝诫,常常顶撞。其实有果必有因,刚出生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在父母的影响下慢慢画就自己的人生蓝图,他不明白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都是在父母的言行中形成了他的价值观念。家长的“唯分数论”直接影响孩子对劳动的意识,没有“德”作为孩子成长的根本,一切都犹如空中楼阁,而以劳树德,以劳养德,才是家庭教育中一劳永逸的好方法。班主任在思想上引领家长,给家长输送让孩子劳动的意识。让孩子在和父母一起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快乐,不仅能融洽亲子关系,而且可以使孩子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了深厚道德品质的根基,孩子的成长才能行稳致远。
二、班主任是家长育儿行动上的指导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物质的丰富,进而追求精神的富足,这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标志之一。家长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利用能利用的时间,陪孩子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名曰,带孩子见世面。有古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里的“万里路”不仅仅指的是有那么一段经历,而是亲身经历过那一路的艰辛,了解了这一路上的风土民情,甚至能融入当地的生活,之后还能有所感悟。而我们的家长带着孩子出去旅行,好一点的父母会提前做好攻略,给孩子介绍那里的历史。即便这样,匆匆忙忙的游览也只是走马观花,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对孩子来说只是去过而已。他或许已经行遍千山万水,但却不认识眼前的花草树木。这时,班主任可以做家长育儿行动上的指导者,指导家长陪孩子阅读,从了解身边的事和物做起,让孩子养成看到新鲜事物,就想探个究竟的习惯,慢慢有了积累,再去看诗和远方的田野,他们的眼界才能随着足迹而越来越开阔。
1.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陪伴者
学校选拔一批乒乓球小选手,周末有意向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尝试,体育馆里好不热闹,大家都在按老师说的练习颠球。对于没有接触过乒乓球的孩子来说,要颠十个球可不容易,那调皮的小球一刻也不愿意在球拍上多待,争先恐后地往地上跑。“干嘛呢?你真笨,怎么就能颠两个?”“你没长耳朵?老师说球拍儿整体动,整体动,你乱扇呼干什么?”一位妈妈的吼叫声在球馆里荡漾着,惹得众人纷纷看向这对母子。孩子眼里噙著泪,低头瞄着看过来的人群,那一刻孩子心里是多么的无助和恐慌啊,但妈妈的怒骂声依然没有停止。“不错,不错,能颠两个了,再来,注意手臂运动。”“哎,真好,没事儿,加油!”另一个妈妈的声音吸引了我。这是一位胖妈妈领着同样胖乎乎的孩子在练习,孩子一看就不是灵巧型的,可是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的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小嘴儿抿着,脸上透着被肯定的自信和不放弃的执着。这是两位妈妈的陪伴方式,效果显而易见。
每个孩子都有灵性,每位父母都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育儿经,但您的教育适合孩子吗?这样的陪伴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吗?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方法,懂得爱,会爱,慢慢地去引导鼓励才能养育一个健全人格的孩子。
2.指导家长做好孩子人生的指导者
人生若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地走下去,可能会活出一份随遇而安的坦然。但是若有方向,按照预设的目标去拼搏,努力过后,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成长,成就生命的另一番美好。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唤醒他生命的自觉性。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预设对未来的期望。人有了目标,在向着目标行动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之后,才知道需要的是什么,班主任可以指导家长给孩子培养未来的意识,让他寻着预设的目标成长。
教育,是为了让生命更美好,没有谁比父母更希望看到孩子在成长中绽放精彩,只是有时候在想法和行动上会与孩子的成长相悖。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的是引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想到孩子需要什么,能在行动上陪伴、指引孩子走向幸福,让父母在享受孩子生命成长的同时,享受做一位睿智父母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