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括,是一种能力,是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这种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說是语言的建构。概括,是一种建构,是语言的运用与建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到自己的语言运用与建构。这样的建构也可以说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概括,是一种思维,是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概括,是语文学科语言核心素养训练的过程。
一、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
概括的前提,是内容的理解。古人谈读书法,说要把“厚书读薄,薄书读厚”。把书读薄,看似简单,其实不易。读完一篇文章能轻松概括,其实是阅读者对阅读的深入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讲,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要浓缩成一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类学生,读完课文无法组织语言概括并表达清楚;B类学生,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概括;C类学生概括不全面。针对学生存在的种种情况,我从学生的实际困难出发,引领孩子们方向明确地去阅读课文,真正地理解课文,从模糊走向清晰。
1.从“文体”入门。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让学生先清楚记叙文、散文、童话、小说等不同的文学体裁,描写方式各不相同,了解文体表达方式,顺藤摸瓜,从而迅速地把握课文内容。
2.从“方法”着手。了解了各种文体之后,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归纳方法,那么概括课文就事半功倍了。针对不同的文体掌握不同的方法,从而精准地概括课文内容。
3.从“模式”下笔。认识了各种文体,教给了学生概括方法,还要有一定的固定模式给学生,比如用填写表格方式,连线成句等基本模式,学生在这样的实际演练中对概括课文就轻车熟路了。
二、建构,从规范走向精准
概括的核心,是语言的建构。学习概括课文内容,还没有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每节新课伊始,老师都抛出同样的问题:“同学们,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们的概括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学概括课文需要针对不同的文体给出不同的概括方法,学生们才有施展拳脚的机会。在我所教的四年级班里,利用班级网络开设了五种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形成了一个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微课程系列。每种方法视频只有几分钟,让学生在家预习时可通过打开网络来观看概括课文内容微课程系列视频,视频中3分钟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2分钟进行一篇新课的体验概括,2分钟进行一篇课外短文在线微检测。这样用几分钟就可以轻松学得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习得技能,学以致用,何乐而不为呢?
1.叙事性记叙文——要素归纳法。 六要素归纳法是将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串联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时间:12岁那年 地点:东北 人物:周恩来
起因:周恩来对伯父和他对话中的一连串问题疑惑不解。
经过:周恩来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在租借地受洋人欺侮的画面。
结果: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散文或者童话——小标题归纳法。小标题归纳法是将文中所描述的几个事例或者几个场景经过压缩,拟成小标题,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展现了一幅幅诗情画意的农家画面:
长藤绿叶图、百花争艳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庭院晚餐图、月明人静图。通过小标题概括,学生们对全篇课文内容把握就很轻松。
3.写人记叙文或者神话故事——人物归纳法。人物归纳法是将故事中的主人公拎出来,再与主人公有关联的人物及发生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阿波罗:盗取火种
火神:谢绝求情
宙斯:遭受惩罚
大力神:获得自由]
4.写物或景记叙文——关键词归纳法。关键词归纳法是指从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中提取表达“核心信息”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这课的关键词——“高傲”,抓住了“高傲”即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老舍笔下的《猫》这课的关键词是“古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最后讲到它小时候淘气。
5.题目拓展归纳法。题目拓展归纳法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直接从文章的题目扩展成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这一课,从题目入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科学家们从蝙蝠夜间飞行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
这样,学生通过这五种方法的实际操作,并拓展课外阅读,学会熟练运用要素归纳法、小标题归纳法、关键词归纳法、人物归纳法、题目拓展归纳法等,学生对于概括课文内容就无所畏惧了,有了文体的指引,有了方法的实施,语言的建构就能从规范走向精准。
三、提升,从理论走向实践
概括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行为习惯并长期坚持,学生思考的广度、宽度、高度、深度、远度、力度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自觉思维,形成概括能力,从“人云亦云”的理论概括走向真实的自我锤炼的实践概括。
概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语文课似乎都离不开“概括”。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建构、思维的提升角度关注,探索灵活的概括模式,进而让学生们真切体验到概括的学习心路历程。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
概括的前提,是内容的理解。古人谈读书法,说要把“厚书读薄,薄书读厚”。把书读薄,看似简单,其实不易。读完一篇文章能轻松概括,其实是阅读者对阅读的深入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讲,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要浓缩成一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类学生,读完课文无法组织语言概括并表达清楚;B类学生,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概括;C类学生概括不全面。针对学生存在的种种情况,我从学生的实际困难出发,引领孩子们方向明确地去阅读课文,真正地理解课文,从模糊走向清晰。
1.从“文体”入门。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让学生先清楚记叙文、散文、童话、小说等不同的文学体裁,描写方式各不相同,了解文体表达方式,顺藤摸瓜,从而迅速地把握课文内容。
2.从“方法”着手。了解了各种文体之后,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归纳方法,那么概括课文就事半功倍了。针对不同的文体掌握不同的方法,从而精准地概括课文内容。
3.从“模式”下笔。认识了各种文体,教给了学生概括方法,还要有一定的固定模式给学生,比如用填写表格方式,连线成句等基本模式,学生在这样的实际演练中对概括课文就轻车熟路了。
二、建构,从规范走向精准
概括的核心,是语言的建构。学习概括课文内容,还没有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每节新课伊始,老师都抛出同样的问题:“同学们,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们的概括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学概括课文需要针对不同的文体给出不同的概括方法,学生们才有施展拳脚的机会。在我所教的四年级班里,利用班级网络开设了五种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形成了一个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微课程系列。每种方法视频只有几分钟,让学生在家预习时可通过打开网络来观看概括课文内容微课程系列视频,视频中3分钟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2分钟进行一篇新课的体验概括,2分钟进行一篇课外短文在线微检测。这样用几分钟就可以轻松学得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习得技能,学以致用,何乐而不为呢?
1.叙事性记叙文——要素归纳法。 六要素归纳法是将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串联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时间:12岁那年 地点:东北 人物:周恩来
起因:周恩来对伯父和他对话中的一连串问题疑惑不解。
经过:周恩来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在租借地受洋人欺侮的画面。
结果: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2.散文或者童话——小标题归纳法。小标题归纳法是将文中所描述的几个事例或者几个场景经过压缩,拟成小标题,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展现了一幅幅诗情画意的农家画面:
长藤绿叶图、百花争艳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庭院晚餐图、月明人静图。通过小标题概括,学生们对全篇课文内容把握就很轻松。
3.写人记叙文或者神话故事——人物归纳法。人物归纳法是将故事中的主人公拎出来,再与主人公有关联的人物及发生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阿波罗:盗取火种
火神:谢绝求情
宙斯:遭受惩罚
大力神:获得自由]
4.写物或景记叙文——关键词归纳法。关键词归纳法是指从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中提取表达“核心信息”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这课的关键词——“高傲”,抓住了“高傲”即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老舍笔下的《猫》这课的关键词是“古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最后讲到它小时候淘气。
5.题目拓展归纳法。题目拓展归纳法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直接从文章的题目扩展成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这一课,从题目入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科学家们从蝙蝠夜间飞行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
这样,学生通过这五种方法的实际操作,并拓展课外阅读,学会熟练运用要素归纳法、小标题归纳法、关键词归纳法、人物归纳法、题目拓展归纳法等,学生对于概括课文内容就无所畏惧了,有了文体的指引,有了方法的实施,语言的建构就能从规范走向精准。
三、提升,从理论走向实践
概括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行为习惯并长期坚持,学生思考的广度、宽度、高度、深度、远度、力度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自觉思维,形成概括能力,从“人云亦云”的理论概括走向真实的自我锤炼的实践概括。
概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语文课似乎都离不开“概括”。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建构、思维的提升角度关注,探索灵活的概括模式,进而让学生们真切体验到概括的学习心路历程。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