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宋诗之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329060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事,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心境;而贬之者谓之枯淡生涩,不及前人。实则不然,唐宋之诗并无优劣之分。唐诗脍炙人口,宋诗也不乏名篇,二者各有千秋。本文认为,唐宋诗主要有两个区别:一是唐诗主情,以韵胜,宋诗主理,以意胜;二是唐诗自然,意境浑成;宋诗深折,才华横溢。
  关键词:唐宋诗;意象;不同
  作者简介:程晓倩(1996-),女,汉,湖北宜昌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1
  对于唐宋诗的区别,议论的人很多。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唐人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主理,去三百篇却远矣……”清代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说:“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清代王士祯在《师友诗传续录》中答刘火勤的问话说:“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唐宋诗之不同,概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缪钺《诗词散论》)。本文总结前人观点,并进一步将之细化,做以下论述。
  一、唐诗主情,以韵胜;宋诗主理,以意胜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兩种人,期分两种诗。唐诗多以风情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我们试以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和南宋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为例,将二者进行比较,进而找出唐宋诗各自的特点及区别。
  我们先来看王之涣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诗的开头为我们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初读此句,便觉此时面对着奔腾的黄河,胸襟一下子打开了,似乎能够包纳万物,气吞山河。首句就将此诗的恢弘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作者并没有止于此,他挥笔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平实素朴的语言细读来却饱含哲理,让我们由眼前之境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想象。要想将美景尽收眼底,不妨再登高一层楼。作者这样写,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于笔下,画面开阔,意境辽远。这是浑然天成之笔,未加任何的修饰与雕琢,却不知觉中增加了画面的宽度、广度和意境的深度。
  我们再来看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将半亩大的池塘比喻成一面镜子,可见水之清澈透明天光、云影倒映其中,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跳动闪耀。这是静景的描写,但是写道在水中闪耀浮动的天光和云彩,静中有动,十分生动形象。这两句作为开头,如一股清泉涌入心头,洗涤着读者的心灵,使人心境澄净,心胸开阔。进一步思考,如此洁净透明的湖水,不就是作者区别于浅显污秽之物而时刻保持心境纯粹恬静的写照吗?作者抓住湖水能映照云影的特点,进一步挖掘湖水为何如此清澈的原因。他放开眼界,看到方塘的源头,发现原来使这半亩方塘始终保持纯净是因为有源源不断地活水的输入。
  二者同为写景诗,都饱含了深刻的哲理。王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传达出了在不懈的攀登中去努力实现自我与外物相统一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将无穷无尽之意寓于景物之中,物与我相融,理隐于象中,蕴藉悠深。朱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富有理趣,诗人借水之清澈,暗喻人要心灵澄明,不断学习新知。从王诗和苏诗的比较中也可看出,唐诗情韵别致,善于营造浑融之境;而宋诗哲思敏悟,常常以拗峭瘦硬之风取胜。唐诗注重表现大唐的恢弘气度,充满青春气息,情深韵远;宋诗注重表现全诗的气格风度,因此多知性的反省,理趣盎然。
  二、唐诗天然浑成,意境开阔;宋诗深折透辟,充满哲思
  唐诗主情,因情是潜存于内心的,一触即发,不待思虑而得,自然流露,如行云流水,毫不凝滞,因而自然无成,无雕琢匠气;宋诗主理,必须深思冥索,多方探求始得,所以使人感到深折。
  先看看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再来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此山中。
  在《题都城南庄》中,诗人以自我为抒情主体回忆往昔:初见如花般的女子,心中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故地重游,桃花依旧灿烂,而爱慕的女子却再难邂逅。作者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错失佳人的失落之感和人情难圆的怅惘。诗人采用叙事的笔法缓缓道来,追忆往昔曼妙的相逢,三四句又以淡笔写今日佳人不知所往,通过今昔对比表现自己内心对其所爱的眷恋与悲伤。“桃花依旧笑春风”虽是欣欣向荣的美丽春景,确是以乐景写哀情,简单自然的几笔就向我们传达出了无尽的悲凉,真挚自然,感人肺腑。
  王安石的《题西林壁》则不然,王诗善于用典且蕴含哲理。诗的最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此山中”富有哲理,与唐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看去很浅近,实则是本诗的妙笔。这里王安石反用典故:他将陆贾《新语·厦微篇》的“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和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反过来用,表明自己不怕浮云(喻指小人谗言)遮住远望的视线,原因在于自己站得最高。这在当时是多么震撼人心的呐喊,这也足见其思维的别出心裁和雄伟的气魄。可见,唐诗自然浑成,通过简单的自然意象传达出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出清新淡雅之风;宋诗深折透辟,通过人文意象发出充满才情智慧的议论,表现不同流俗的人文情趣与修养,别具风采。
  综上所述,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以韵胜,故天然浑雅,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理趣盎然,深折透辟。
  参考文献:
  [1]杨筱燕浅析唐宋诗之分[J].新月西部 2008年.
  [2]王金芳略论唐宋诗之不同特征[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3年.
  [3]于少卿等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年.
其他文献
该文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确定多属性过程归纳式学习方法研究"中的部分内容.归纳式学习系统是一种从样本中学习变量间的相关信息,生成规则,并可以生成的规则用于新样本识别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审美特征对悲剧文学作品进行价值判断的概念和标准,对悲剧的美感内涵及特征进行了叙述。并以悲剧审美理论为分析依据,对苏曼殊小说的人物悲剧命运的美感特征和审美意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审美特征;苏曼殊小说;人物;悲剧命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2  一、苏曼殊小说的审美角度  小
单元制造是一种实现现代制造战略的先进生产模式.单元制造技术,作为通向现代制造系统的基础技术,包括三方面内容,单元构建、单元设计和单元管理.过去的十年里,单元构建技术已
作者简介:王咪咪(1992.2-),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研究生学历,现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1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灿烂文化,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史书典籍,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传承方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对历史的记
期刊
摘 要:先秦两汉神话中种类繁多、名目各异的灵禽神兽组成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为后人在文学创作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中后世神魔小说中神仙坐骑的形象,便受到了这些灵禽神兽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山海经》;灵禽神兽;《封神演义》;坐骑  作者简介:和鹏飞(1992-),男,汉族,河北保定人,中国传媒大学2015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
作为调整存量资源手段的企业兼并为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和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实行企业兼并,对有效利用存量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实现
最近几年国内外公司财务做假与欺诈事件频频曝光,投资者损失惨重。因此,他们迫切要求建立和完善证券民事赔偿基金制度,实现其向造假者和侵权者索取赔偿的权力。本文研究目的就是
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石英一方解石脉和砂岩中自生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及荧光显微镜分析,研究探讨了有机包裹体烃类的生成和运移方向,推算出朝阳沟地区古今温度与深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估测建筑工程成本和造价,以及在国内、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用结构化
该文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研究了煤航集团与陕西百隆集团并购重组的策划和运作中战略决策问题.结论是采用部分资金购买、用部分股份置换资产购买煤航三家全资公司,交易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