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堂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12公里外的崔村镇,与天安门几乎在一条经度直线上。据说,过去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站在村北的山上,能清晰地望见天安门前的纪念碑。
所谓香堂,村里人都说“是焚香祭祖的意思”。明朝时曾作为皇陵的陵址被考察过,所以,很有些风水宝地的况味。
张文山,是这块风水宝地的当家人。
香堂村每年产值1亿多元,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5000元,村民免费享受十多项公共福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就业率达100%。这些,是对张文山工作多年的一个见证。
北京市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民企业家、昌平区人大代表。这些,是对张文山多年来工作的一个肯定。
而在这些背后,张文山还有着许多广为人知的故事和许多不为人知的点滴。
“北京城有的,香堂要有。北京城没有的,香堂也要有。”这是张文山上任伊始立下的豪言壮语,如今,成了他的一个标签。香堂是个名副其实的“明星村”,村子里大腕云集,张文山既是这些“腕儿”的朋友,也是他们的村长。他本人也好戏剧喜书画,还参演过贺岁电视剧。与这种光鲜多彩生活相对的,是张文山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因个性耿直妨碍了公务,张文山“进去”过;因土地问题,张文山被撤过书记职务。然而,让人佩服的是,对于这些张文山并没有刻意回避。也正因为此,眼前这个六十余岁的老人,给记者的感觉如此真实、坦荡。
走进香堂,也走近了一个真实的张文山。
新凤霞推倒明星多米诺
在香堂文化新村,有一批特殊的村民,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都太有名了。如果用一个名单罗列出来,绝对称得上是熠熠生辉。
在文艺界,有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马泰、歌唱家李双江、演员江珊……
在新闻界,有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李瑞英、王宁、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姜华、贺贝奇……
在书画界,有中国美协前常务理事力群、原北京美协主席王复羊、书画家苏平……
之所以称他们是香堂村的村民,是因为他们都在香堂购置了房产,成了香堂的“居民”。每当有知名人士落“户”香堂时,张文山都会给他们发一个荣誉村民的证书。这样,张文山也理所当然的成了这些明星村民的村长。
这些明星是如何来到香堂的呢?追到源头,新凤霞无疑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事情还得从1995年说起。
香堂距北京市只35公里,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九十年代,在房地产开发的热潮中,香堂村也趁热打铁,盖了第一批房子。可房子是盖起来了,却一套也没卖出去。这下,张文山犯愁了!
苦闷中,张文山想起了新凤霞。
因酷爱评剧,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文山认识了新凤霞。因有着共同的喜好,随着了解的增加,两个人成了朋友。新凤霞有时也会去香堂坐客,时间一长,新凤霞喜欢上了这个清静秀美的山村。
“请新凤霞落户香堂,这事没准儿能成。”有了这个想法,没有丝毫犹豫,张文山立刻找到新凤霞,向她发出了邀请。没想到,新凤霞极爽快地答应了。当谈到价钱时,聪明的张文山一句话轻松带过:“您看着给,我们不在乎您给多少,只要你给我们香堂做做宣传就成了。”那时的张文山已经意识到,明星效应根本是不能用金钱来估量的。
最终,房子以五万元的价格成交。
五万元对于那套房子来说几乎没有利润空间,然而,新凤霞落户香堂的举动仿佛推倒了多米诺的第一块骨牌。之后,香堂的房地产开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文山的预想迅速得到了实现!
江珊来了。
马泰来了。
李双江来了。
……
文艺界、演艺界、卫生界、政界的知名人士都涌向了香堂。而张文山的房产开发一分钱宣传费都没花,靠的就是名人间的口口相传!和这些名人在一起,张文山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实在不行,你们在外面给香堂说句好话,就是对我张文山的抬举。”
“咱农民认识谁呀?那些名人认识多少人呀!他们一传十,十传百的,比花多少钱做广告都管用。”香堂的陈副支书对记者这样说道。
可话虽这么说,明理人都知道,口碑相传是最见成效的一种宣传方式,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一种宣传方式。因为这里面的含金量太高了。任何一点做的不到位,都可能功亏一箦。张文山太明白这一点了,所以,在开发之初他就对业主做出了“一流的物业管理,一流的服务保障”的承诺。业主入住后,他把业主当成真正的香堂人来看,有什么好事总想着业主。张文山用真诚的行动换来了业主最真诚的宣传。
1995年,香堂村正式更名为香堂文化新村。
如今,占地800亩的6个文化小区近千套商品房,基本都有了归属。
小字报“对峙”高尔夫
房产开发打开了香堂的“财路”,和这些名人的接触更开阔了张文山的视野。张文山意识到,除了房产开发,招商引资同样能让增收的雪球越滚越大。
2003年7月,香堂村迎来了北京太伟集团的考察团。太伟集团相中了香堂村西边的1800亩地,想在这建一个带高尔夫球场的高级度假村。这1800亩地里有一部分干涸的河套,一部分半坡地,还有一部分耕地。太伟集团开价2900万元。
张文山犹豫了。
一边是可以让村子迅速富裕起来的钞票,一边是几辈人耕作了终生的土地。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眷恋,也许是城里人永远都无法体会的。况且,这1800亩土地里,耕地部分有相当多是承包给个人的。若想从农民手里要土地,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张文山深谙这个道理。如何让农民满意,让投资商满意,个中工作着实让张文山费了脑筋。
会计出身的张文山开始了细致而缜密的计算。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最后,张文山终于拿出一套自己很满意的方案:
根据承包期的年限,每亩按年产出量的80%支付赔偿款,一次性付清,不打一张白条。这样算下来,有的承包户一次性就可得赔偿款十几万元。然而,让张文山没想到的是,这套方案在村民代表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第二天,村头的电线杆上出现了小字报:你们把地卖光了,让我们怎么活?“这是文化大革命后,香堂村第一次出现小字报!”张文山说。
这个矛盾怎么化解?既然内部不能消化,那就走出去!做了多年村务工作的张文山知道这事不能硬磕,只能一步一步来,软处理,让农民自觉自愿接受才是惟一一条可行的路子。
第二天,张文山宣布,他要带着大伙去旅游。全村每户出一个人,一共400余人,分四批去山东旅游。所有的费用全都由村里来承担,坐空调车,住三星级宾馆。
大伙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但出去旅游是多好的事儿呀!没费什么劲,组织工作顺利完成了。着装整齐,准备充足的农民旅游团出发了。
威海、烟台、蓬莱、龙口一路走来,美景怡人,心 情愉悦。最后一站,是龙口的南山。
在南山,香堂的村民感受到了震撼。
南山别墅成群,汽车成行。南山的村民过的不仅是小康生活,更是城里人的生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让人几乎感觉不到是在农村。而这一切,靠的是南山的房地产开发和招商引资。
旅游回来的村民沉默了。他们渐渐悟出了张文山让他们旅游的目的。
在关于是否引进太伟集团投资的第二次村民会议上,多数代表投赞成票通过!
“这一趟山东之旅我们花了80万!”张文山说,“不过我觉得挺值的,起码让我们村的老百姓明白了往哪个方向奔。”
合同如期签订:2900万元分四期付款。第一期付清1200万。整个合同中还有一条:保证香堂村100个人就业,每月工资不少于500元。
几个月后,一座18洞的高尔夫球场在香堂建成。
大师与农民的对话
在香堂,除了明星的入住,最耀眼的,莫过于东方书画研究院了。这座仿古建筑占地1660平方米,四个展厅,三个创作厅,六个套间,大小共32间房,耗资600万。在这座书画院里,有着另一群耀眼的星光。展厅里,有齐白石、李苦禅等大师的作品:有力群、白雪石、任率英、齐良迟、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刘炳森、李铎等大家的作品;有叶毓中、李中贵、袁武、龚建新、马振声等名家的作品。
和这些大师名家的作品同在一起展列的,还有香堂村村民的画作。记者在这些画作的签名卡上看到了这些职务:香堂村村委会会计,办公室主任,建筑队队长……
在这里,艺术没有高低,不分贵贱,雅俗一堂。香堂村的村民说,门口东方书画研究院那几个大字就是张书记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组合,打造了一个文化品牌。
张文山通过自己对文化新村的架构思路,给香堂村民铺展了一个低起点高水准的平民化艺术舞台。让整个香堂村看起来那么的个性张扬,韵味十足。如今,这座东方书画院已经成为文化圈里的一个亮点。
在香堂村的北边,是一座移址重建的圣恩禅寺。该寺占地两万多平米,斥资5000万。这么大规模的重建,很难想像是由一个村子来完成的。寺院环境幽静,绿树成荫,寺院前修有一水池,泉流喷涌,假山叠嶂,仿若人间仙境。
这座寺院和不远处的太伟国际高尔夫球场遥遥相望,一古一今,一中一西,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记者只在香堂走马观花看了一圈,却也十足的感受到了香堂的文化氛围。
400件唐装过重阳
香堂剑走偏锋,用异于常规的发展思路开拓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康庄路。而香堂村的村民无疑是最幸运的。
在香堂,一座五正三厢式仿古三合院,家具,厨具,洁具,燃气,暖气等配齐后,也不过才八万元左右。而这样的标准,若在城市,只有部长级人物才够资格住。今天的香堂,一百余户村民享用着这样的豪宅。
在香堂,村民每年购买米面只需付半价,另一半则由村委会来支付。
在香堂,幼儿可以免费入托。小学、中学、大学均享受助学金。学校里从钢琴到电脑一应俱全。
在香堂,21路公共汽车直接通到村子最里端。
在香堂,最幸福的莫过于老人了。
“香堂能有今天,不是我张文山一个人的功劳,是全村老百姓的功劳。老年人更是我们香堂村的财富。孝敬他们,关照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是我们领导班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因为当家人有这份重视,有这份认真,香堂的老人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
香堂的老人从60岁就可以享受每月60—3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村里还有一座投资300万建成的星级标准的养老院。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平时更有专人护理。
几年前,唐装风靡中国。这股风潮自然也刮到了香堂这个文化新村。不拘常规的张文山把唐装和重阳节结合在了一起。2002年九月九这一天,400套崭新的唐装发到了400个老人手里。在村文化活动中心,400名老人,身着唐装,吃着寿桃,欣赏着张文山请来的军乐队表演,这是何等的一种幸福啊!
“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让村里的老人高兴,一是要让村里的晚辈学会孝顺老人。村里这样做,就是为了起个表率作用。”
张文山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可每次说要辞掉村支书的位子时,村民都不同意。“张书记是我们全村的主心骨,他要不干了,我们走着没底气。”村民如:是说。
所谓香堂,村里人都说“是焚香祭祖的意思”。明朝时曾作为皇陵的陵址被考察过,所以,很有些风水宝地的况味。
张文山,是这块风水宝地的当家人。
香堂村每年产值1亿多元,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5000元,村民免费享受十多项公共福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就业率达100%。这些,是对张文山工作多年的一个见证。
北京市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民企业家、昌平区人大代表。这些,是对张文山多年来工作的一个肯定。
而在这些背后,张文山还有着许多广为人知的故事和许多不为人知的点滴。
“北京城有的,香堂要有。北京城没有的,香堂也要有。”这是张文山上任伊始立下的豪言壮语,如今,成了他的一个标签。香堂是个名副其实的“明星村”,村子里大腕云集,张文山既是这些“腕儿”的朋友,也是他们的村长。他本人也好戏剧喜书画,还参演过贺岁电视剧。与这种光鲜多彩生活相对的,是张文山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因个性耿直妨碍了公务,张文山“进去”过;因土地问题,张文山被撤过书记职务。然而,让人佩服的是,对于这些张文山并没有刻意回避。也正因为此,眼前这个六十余岁的老人,给记者的感觉如此真实、坦荡。
走进香堂,也走近了一个真实的张文山。
新凤霞推倒明星多米诺
在香堂文化新村,有一批特殊的村民,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都太有名了。如果用一个名单罗列出来,绝对称得上是熠熠生辉。
在文艺界,有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马泰、歌唱家李双江、演员江珊……
在新闻界,有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李瑞英、王宁、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姜华、贺贝奇……
在书画界,有中国美协前常务理事力群、原北京美协主席王复羊、书画家苏平……
之所以称他们是香堂村的村民,是因为他们都在香堂购置了房产,成了香堂的“居民”。每当有知名人士落“户”香堂时,张文山都会给他们发一个荣誉村民的证书。这样,张文山也理所当然的成了这些明星村民的村长。
这些明星是如何来到香堂的呢?追到源头,新凤霞无疑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事情还得从1995年说起。
香堂距北京市只35公里,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九十年代,在房地产开发的热潮中,香堂村也趁热打铁,盖了第一批房子。可房子是盖起来了,却一套也没卖出去。这下,张文山犯愁了!
苦闷中,张文山想起了新凤霞。
因酷爱评剧,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文山认识了新凤霞。因有着共同的喜好,随着了解的增加,两个人成了朋友。新凤霞有时也会去香堂坐客,时间一长,新凤霞喜欢上了这个清静秀美的山村。
“请新凤霞落户香堂,这事没准儿能成。”有了这个想法,没有丝毫犹豫,张文山立刻找到新凤霞,向她发出了邀请。没想到,新凤霞极爽快地答应了。当谈到价钱时,聪明的张文山一句话轻松带过:“您看着给,我们不在乎您给多少,只要你给我们香堂做做宣传就成了。”那时的张文山已经意识到,明星效应根本是不能用金钱来估量的。
最终,房子以五万元的价格成交。
五万元对于那套房子来说几乎没有利润空间,然而,新凤霞落户香堂的举动仿佛推倒了多米诺的第一块骨牌。之后,香堂的房地产开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文山的预想迅速得到了实现!
江珊来了。
马泰来了。
李双江来了。
……
文艺界、演艺界、卫生界、政界的知名人士都涌向了香堂。而张文山的房产开发一分钱宣传费都没花,靠的就是名人间的口口相传!和这些名人在一起,张文山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实在不行,你们在外面给香堂说句好话,就是对我张文山的抬举。”
“咱农民认识谁呀?那些名人认识多少人呀!他们一传十,十传百的,比花多少钱做广告都管用。”香堂的陈副支书对记者这样说道。
可话虽这么说,明理人都知道,口碑相传是最见成效的一种宣传方式,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一种宣传方式。因为这里面的含金量太高了。任何一点做的不到位,都可能功亏一箦。张文山太明白这一点了,所以,在开发之初他就对业主做出了“一流的物业管理,一流的服务保障”的承诺。业主入住后,他把业主当成真正的香堂人来看,有什么好事总想着业主。张文山用真诚的行动换来了业主最真诚的宣传。
1995年,香堂村正式更名为香堂文化新村。
如今,占地800亩的6个文化小区近千套商品房,基本都有了归属。
小字报“对峙”高尔夫
房产开发打开了香堂的“财路”,和这些名人的接触更开阔了张文山的视野。张文山意识到,除了房产开发,招商引资同样能让增收的雪球越滚越大。
2003年7月,香堂村迎来了北京太伟集团的考察团。太伟集团相中了香堂村西边的1800亩地,想在这建一个带高尔夫球场的高级度假村。这1800亩地里有一部分干涸的河套,一部分半坡地,还有一部分耕地。太伟集团开价2900万元。
张文山犹豫了。
一边是可以让村子迅速富裕起来的钞票,一边是几辈人耕作了终生的土地。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眷恋,也许是城里人永远都无法体会的。况且,这1800亩土地里,耕地部分有相当多是承包给个人的。若想从农民手里要土地,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张文山深谙这个道理。如何让农民满意,让投资商满意,个中工作着实让张文山费了脑筋。
会计出身的张文山开始了细致而缜密的计算。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最后,张文山终于拿出一套自己很满意的方案:
根据承包期的年限,每亩按年产出量的80%支付赔偿款,一次性付清,不打一张白条。这样算下来,有的承包户一次性就可得赔偿款十几万元。然而,让张文山没想到的是,这套方案在村民代表会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第二天,村头的电线杆上出现了小字报:你们把地卖光了,让我们怎么活?“这是文化大革命后,香堂村第一次出现小字报!”张文山说。
这个矛盾怎么化解?既然内部不能消化,那就走出去!做了多年村务工作的张文山知道这事不能硬磕,只能一步一步来,软处理,让农民自觉自愿接受才是惟一一条可行的路子。
第二天,张文山宣布,他要带着大伙去旅游。全村每户出一个人,一共400余人,分四批去山东旅游。所有的费用全都由村里来承担,坐空调车,住三星级宾馆。
大伙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但出去旅游是多好的事儿呀!没费什么劲,组织工作顺利完成了。着装整齐,准备充足的农民旅游团出发了。
威海、烟台、蓬莱、龙口一路走来,美景怡人,心 情愉悦。最后一站,是龙口的南山。
在南山,香堂的村民感受到了震撼。
南山别墅成群,汽车成行。南山的村民过的不仅是小康生活,更是城里人的生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让人几乎感觉不到是在农村。而这一切,靠的是南山的房地产开发和招商引资。
旅游回来的村民沉默了。他们渐渐悟出了张文山让他们旅游的目的。
在关于是否引进太伟集团投资的第二次村民会议上,多数代表投赞成票通过!
“这一趟山东之旅我们花了80万!”张文山说,“不过我觉得挺值的,起码让我们村的老百姓明白了往哪个方向奔。”
合同如期签订:2900万元分四期付款。第一期付清1200万。整个合同中还有一条:保证香堂村100个人就业,每月工资不少于500元。
几个月后,一座18洞的高尔夫球场在香堂建成。
大师与农民的对话
在香堂,除了明星的入住,最耀眼的,莫过于东方书画研究院了。这座仿古建筑占地1660平方米,四个展厅,三个创作厅,六个套间,大小共32间房,耗资600万。在这座书画院里,有着另一群耀眼的星光。展厅里,有齐白石、李苦禅等大师的作品:有力群、白雪石、任率英、齐良迟、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刘炳森、李铎等大家的作品;有叶毓中、李中贵、袁武、龚建新、马振声等名家的作品。
和这些大师名家的作品同在一起展列的,还有香堂村村民的画作。记者在这些画作的签名卡上看到了这些职务:香堂村村委会会计,办公室主任,建筑队队长……
在这里,艺术没有高低,不分贵贱,雅俗一堂。香堂村的村民说,门口东方书画研究院那几个大字就是张书记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组合,打造了一个文化品牌。
张文山通过自己对文化新村的架构思路,给香堂村民铺展了一个低起点高水准的平民化艺术舞台。让整个香堂村看起来那么的个性张扬,韵味十足。如今,这座东方书画院已经成为文化圈里的一个亮点。
在香堂村的北边,是一座移址重建的圣恩禅寺。该寺占地两万多平米,斥资5000万。这么大规模的重建,很难想像是由一个村子来完成的。寺院环境幽静,绿树成荫,寺院前修有一水池,泉流喷涌,假山叠嶂,仿若人间仙境。
这座寺院和不远处的太伟国际高尔夫球场遥遥相望,一古一今,一中一西,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记者只在香堂走马观花看了一圈,却也十足的感受到了香堂的文化氛围。
400件唐装过重阳
香堂剑走偏锋,用异于常规的发展思路开拓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康庄路。而香堂村的村民无疑是最幸运的。
在香堂,一座五正三厢式仿古三合院,家具,厨具,洁具,燃气,暖气等配齐后,也不过才八万元左右。而这样的标准,若在城市,只有部长级人物才够资格住。今天的香堂,一百余户村民享用着这样的豪宅。
在香堂,村民每年购买米面只需付半价,另一半则由村委会来支付。
在香堂,幼儿可以免费入托。小学、中学、大学均享受助学金。学校里从钢琴到电脑一应俱全。
在香堂,21路公共汽车直接通到村子最里端。
在香堂,最幸福的莫过于老人了。
“香堂能有今天,不是我张文山一个人的功劳,是全村老百姓的功劳。老年人更是我们香堂村的财富。孝敬他们,关照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是我们领导班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因为当家人有这份重视,有这份认真,香堂的老人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
香堂的老人从60岁就可以享受每月60—3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村里还有一座投资300万建成的星级标准的养老院。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平时更有专人护理。
几年前,唐装风靡中国。这股风潮自然也刮到了香堂这个文化新村。不拘常规的张文山把唐装和重阳节结合在了一起。2002年九月九这一天,400套崭新的唐装发到了400个老人手里。在村文化活动中心,400名老人,身着唐装,吃着寿桃,欣赏着张文山请来的军乐队表演,这是何等的一种幸福啊!
“我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让村里的老人高兴,一是要让村里的晚辈学会孝顺老人。村里这样做,就是为了起个表率作用。”
张文山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可每次说要辞掉村支书的位子时,村民都不同意。“张书记是我们全村的主心骨,他要不干了,我们走着没底气。”村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