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史料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常态模式,从2008年以来的江苏及其他省区的历史高考试题结构和内容来看,几乎是呈现出“没有史料无以成题”的命题趋势。这对于改变传统课堂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的不良倾向大有裨益,可以深化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体验。笔者作为镇江市实验课题《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课题组负责人,根据对本校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个人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习题的选编问题谈一些看法,以见教与方家,希望能对课题的继续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第一,是史料该如何选取?古今中外的史料浩如烟海,选取适合高中阶段教学的史料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史料的选取基本上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1)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选取史料应该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选的史料文字不能太晦涩难懂,图片、视频材料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此外,所选史料要最大限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能结合运用乡土历史资料,则更容易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
(2)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考虑,选取史料应该具有人文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应用性。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其题中应有之意,科学性对史料选取要严谨,防止伪史料的出现。应用性就是历史课堂的“经世致用”,所选史料要能够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视角关注现实,让学生有一个拓展思维的平台。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选取史料应该体现出综合性、现代性。这种综合性,既有学科内部的,如中国史和外国史之间、政治史与经济史之间的联系;也要有学科外的综合,即历史与其他相关学科如政治、地理、语文等之间的联系。从现代性的视角选取的史料,其形式或内容应具有现代气息,使历史、现在和未来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二,是对史料习题的编制。从技术层次来讲,运用史料编制习题要考虑材料的核心内容、问题的价值取向与问题设定的关系。笔者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在运用史料进行习题编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主要是以下几点:
(1)要符合教学重点和难点,体现主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在编制史料习题时都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江苏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试题,抓住教学重点、难点,不搞偏离主题的“偏题”“怪题”。
(2)形式的灵活多样。从题型到材料类型,努力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力求生动活泼,力求把相互关联的多种形式的史料结合起来编制习题。辨析文字史料与图像史料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明了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所在。
(3)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材料题的难度不宜太深太难,而是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征,让学生觉得阅读史料对解题“有利可图”。
(4)坚持严谨科学的态度。历史是一门科学,运用史料编制习题不可以随心所欲,对所用史料要注明资料来源,忠于原始资料,习题创设要符合历史事实,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若作为史料的,应考虑其史学价值。
(5)史料习题的参考答案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对有创意的答案应该给予鼓励,这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独立个性的发展。
第三,针对目前江苏高考命题趋势和本校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史料教学的课堂运用方面,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备课阶段:认真搜集与一周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技术处理后,精心设计问题,使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性,制成PPT或卡片。
上课阶段:课前两分钟准备好投影的史料习题,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由学生指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教师适时补充、纠正,如果设计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可以合作讨论完成。将学生作业当堂收上来,选一份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批阅,指出不足之处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授课时避免照本宣科,以史料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后反馈:教师的反思,比如选取的史料是否有价值?通过史料习题的教学后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是否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有没有对学生有误导的史料?问题设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能不能运用史料进行原创习题的编制?等等。学生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我学了什么?”,这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学会了什么?”,这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我会学了什么?”,这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转化和应用程度。
史料乃史学之根本,研究和认识历史,必须尊重史料,言必有证,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渗透之法,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曾说过,“历史是可以说话的,能听历史说话是了不起的。”笔者认为,史料教学能够让学生去体验历史,把一个外在的、比较陌生的、与已无关的遥远历史现象变成可以与之交谈的历史存在,这也正是史料教学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
第一,是史料该如何选取?古今中外的史料浩如烟海,选取适合高中阶段教学的史料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史料的选取基本上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1)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选取史料应该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应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选的史料文字不能太晦涩难懂,图片、视频材料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此外,所选史料要最大限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能结合运用乡土历史资料,则更容易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
(2)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考虑,选取史料应该具有人文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应用性。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其题中应有之意,科学性对史料选取要严谨,防止伪史料的出现。应用性就是历史课堂的“经世致用”,所选史料要能够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视角关注现实,让学生有一个拓展思维的平台。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选取史料应该体现出综合性、现代性。这种综合性,既有学科内部的,如中国史和外国史之间、政治史与经济史之间的联系;也要有学科外的综合,即历史与其他相关学科如政治、地理、语文等之间的联系。从现代性的视角选取的史料,其形式或内容应具有现代气息,使历史、现在和未来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二,是对史料习题的编制。从技术层次来讲,运用史料编制习题要考虑材料的核心内容、问题的价值取向与问题设定的关系。笔者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在运用史料进行习题编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主要是以下几点:
(1)要符合教学重点和难点,体现主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在编制史料习题时都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江苏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试题,抓住教学重点、难点,不搞偏离主题的“偏题”“怪题”。
(2)形式的灵活多样。从题型到材料类型,努力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力求生动活泼,力求把相互关联的多种形式的史料结合起来编制习题。辨析文字史料与图像史料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明了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所在。
(3)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材料题的难度不宜太深太难,而是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征,让学生觉得阅读史料对解题“有利可图”。
(4)坚持严谨科学的态度。历史是一门科学,运用史料编制习题不可以随心所欲,对所用史料要注明资料来源,忠于原始资料,习题创设要符合历史事实,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若作为史料的,应考虑其史学价值。
(5)史料习题的参考答案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对有创意的答案应该给予鼓励,这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独立个性的发展。
第三,针对目前江苏高考命题趋势和本校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史料教学的课堂运用方面,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备课阶段:认真搜集与一周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技术处理后,精心设计问题,使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性,制成PPT或卡片。
上课阶段:课前两分钟准备好投影的史料习题,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由学生指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教师适时补充、纠正,如果设计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可以合作讨论完成。将学生作业当堂收上来,选一份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批阅,指出不足之处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授课时避免照本宣科,以史料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后反馈:教师的反思,比如选取的史料是否有价值?通过史料习题的教学后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是否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有没有对学生有误导的史料?问题设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能不能运用史料进行原创习题的编制?等等。学生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我学了什么?”,这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学会了什么?”,这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我会学了什么?”,这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转化和应用程度。
史料乃史学之根本,研究和认识历史,必须尊重史料,言必有证,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渗透之法,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曾说过,“历史是可以说话的,能听历史说话是了不起的。”笔者认为,史料教学能够让学生去体验历史,把一个外在的、比较陌生的、与已无关的遥远历史现象变成可以与之交谈的历史存在,这也正是史料教学的价值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