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石墨烯的电磁屏蔽特性研究

来源 :光学仪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anjiang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石墨烯因具备宽波段高透光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而有望成为光学窗口的电磁屏蔽材料。采用AuCl3掺杂方式增加少层石墨烯薄膜的载流子浓度,降低表面电阻值。并通过拉曼光谱对掺杂前后石墨烯薄膜进行表征、对比,得到石墨烯薄膜层数、缺陷、掺杂类型及连续性方面的信息。利用各向异性介质的平面波传输线模型,着重考虑化学势对石墨烯电导率的影响,得到宽波段掺杂石墨烯的屏蔽效能曲线。实验采用屏蔽室法对转移在PET表面的石墨烯薄膜进行屏蔽效能测试,结果表明寡层(1~2层)掺杂石墨烯的平均屏蔽效能在6.7 dB左右,与计算值符合较好。
  关键词: 石墨烯; 化学气相沉积; 掺杂; 传输线理论; 屏蔽效能
  中图分类号: TN 976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4.05.014
  引言
  石墨烯是一种由sp2杂化碳原子组成的二维碳材料,独特的六角晶格结构赋予其独特的光电、力学性能。理想单层石墨烯的禁带宽度为零,载流子迁移速率高达200 000 cm2/(V·s),在可见及近红外波段的透过率约为97.7%。这些优异性质使其可作为光学透明窗口表面的电磁屏蔽材料[1-2]。
  目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已可实现大面积、高质量、层数可控、带隙可调石墨烯薄膜的制备。2009年Li等[3]利用CVD法在铜箔表面制备出大面积单层石墨烯,同年Reina等[4]也在1~2 cm2的多晶Ni膜上利用热CVD法合成了单层至多层石墨烯,并成功转移到多种基底表面。但上述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薄膜通常存在晶界效应及载流子浓度过低方面的不足,使其电导率还不能满足实际屏蔽需求。
  本文以CVD法制备了单层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分析了AuCl3掺杂对改善石墨烯的载流子浓度及电导率影响。同时,利用传输线理论建立石墨烯各向异性介质的电磁屏蔽模型,并根据具体参数对透光薄膜进行宽波段屏蔽效能计算。最后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
  1 AuCl3掺杂石墨烯薄膜制备
  大面积石墨烯的制备是利用现已报道过的CVD法。反应以甲烷为碳源,选用25 μm厚的铜箔为基底。反应时将高温退火过的铜箔置于直径22 mm的石英反应室中央,以标准状态300 ml/min的速度通入氩气和氢气,同时以1 ml/min的速度通入甲烷。反应时间为10 min,期间石英反应室的温度保持在1 000 ℃。反应结束后经快速降温,将样品冷却到室温,期间持续通入保护气体。通过改变冷却速度可控制生长石墨烯层的厚度,实验得到的石墨烯薄膜大部分为1~2层。为方便石墨烯屏蔽效能测试,需将石墨烯转移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表面。石墨烯转移是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转移法:将PMMA胶均匀涂在石墨烯层表面,将基底面在150 ℃加热15 min。第一次刻蚀,将样品放入0.1 g/ml的Fe(NO3)3溶液腐蚀2 h,使Cu与石墨烯/PMMA基底分离。第二次刻蚀,去除石墨烯表面剩余的Cu层,将石墨烯/PMMA样品放入10%HCl刻蚀液中1 h,石墨烯/PMMA将漂浮在刻蚀液表面。利用已准备好的PET基底将石墨烯/PMMA膜捞起,利用退火法或丙酮刻蚀可将石墨烯表面的PMMA去除。
  AuCl3常用于导电高聚合物的掺杂,如果将石墨烯看作是拥有共轭π电子的聚合物,那么其AuCl3掺杂机理将与上述聚合物类似。将AuCl3溶解在不同的配位体溶剂中,会形成不同的离子构象,既可存在平面正方形几何结构AuCl-4离子也可存在AuCl-2。本文中利用硝基甲烷溶剂作为配位体,此时将发生以下反应
  实验时在石墨烯层面涂覆2.5×10-3 mol/L的AuCl3的硝基甲烷溶液,用离心机使其旋涂均匀,干燥,最终形成AuCl3掺杂石墨烯薄膜,如图1所示。图2为AuCl3掺杂前后石墨烯的拉曼光谱图,测试时分别选择样品表面的不同区域以证明石墨烯薄膜的连续性。掺杂后石墨烯的拉曼谱[6]依然存在D峰、G峰、2D峰:D峰较掺杂前有少许提高,说明掺杂对晶格结构影响较小;G峰与2D峰的峰值比I2D/IG=1.6>1,石墨烯层数小于两层;同时G峰、2D峰都有相对10 cm-1的蓝移,表明AuCl3对石墨烯的掺杂类型为P型;掺杂后6天再次对样品进行表征,拉曼谱没有明显的变化。利用四探针法测量掺杂前后石墨烯的面电阻值分别为560 Ω/□和165 Ω/□,说明掺杂对石墨烯导电性有明显提高。
  2石墨烯传输线理论推导
  根据各向异性介质的传输线理论,建立石墨烯平面波作用模型[7],如图3所示。图3平面波作用在石墨烯表面等效模型
  以TE波为例,并将θ等效为零来简化计算,此时V(0)=(1+Γ)Vi,其中反射系数Γ为(Y0-Yboth)/(Y0+Yboth),Yboth=Y1+Y0+Y2。根据屏蔽效能的计算公式:SE=-20lgE/Ei,TE波的屏蔽效能可以写成如下形式:T(0)=2/2+η0σD(12)同理可证TM波与TE波结果一致。
  3薄膜样品电磁屏蔽性能分析
  参照GJBA 6190-2008中的屏蔽室法[12],对尺寸大小为300 mm×300 mm的AuCl3掺杂石墨烯薄膜样品进行屏蔽效能检测。在相同激励源的条件下,通过对加入可视屏蔽介质前后接收天线信号的差值进行比较,得到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实验中由R&S SMR微波信号源提供1~18 GHz的连续波,Agilent ESA-E频谱分析仪作为接收端,完成宽波段范围内的扫频测试。测试时需对窗口材料边缘做导电处理,其测试示意图如图6所示。
  利用文献[13]中化学势与载流子浓度的关系,得到室温300 K下本征石墨烯与掺杂石墨烯的分别为0.02 eV与0.07 eV,将其代入式(10)与式(12)中得到1~18 GHz的屏蔽效能曲线,如图7所示。实验表明,PET基底对1~18 GHz波段的连续波平均屏蔽效能在零左右,几乎没有屏蔽作用,如图8(a)所示。在PET基底表面镀制本征石墨烯及掺杂石墨烯薄膜后,屏蔽效能有显著提高,如图8(b)所示。单层的本征石墨烯薄膜在1~18 GHz波段屏蔽效能较为平坦,其平均屏蔽效能为2.3 dB左右,与Hong等[14]测量结果相符。但在8~14 GHz有略微升高,通过与掺杂后的曲线进行比较,认为这是测试系统受外界干扰造成。对单层本征石墨烯薄膜进行AuCl3掺杂,可以有效增加薄膜的载流子浓度,从而提高化学势。薄膜面电阻由560 Ω/□减低至165 Ω/□,同时平均屏蔽效能也由2.3 dB左右提高到6.3 dB左右,可以看出屏蔽室法得到的测试值与图7的理论值有较好的匹配。   4结论
  石墨烯的导电透光特性使其可作为光学透明窗口的导电透明材料,但目前CVD法制备的石墨烯薄膜因多晶效应等因素,其导电性无法满足屏蔽要求。本文对CVD法制备的寡层(小于2层)石墨烯进行AuCl3掺杂,增加其载流子浓度,大大改善了其导电性能,实测的面电阻降低了70%。利用传输线理论建立石墨烯各向异性介质的电磁屏蔽模型,考虑化学势对石墨烯高频波段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分别得到0.02 eV与0.07 eV时的屏蔽效能曲线。实际测试时PET基底对屏蔽效能测试影响很小,本征与掺杂石墨烯的平均屏蔽效能分别为2.3 dB与6.2 dB,其与理论值基本相符,实际应用中可制备多层掺杂石墨烯薄膜以满足工程需求。
  参考文献:
  [1]DREYER D R,RUOFF R S,BIELAWSKI C W.From conception to realization:An historical account of graphene and some perspectives for its future[J].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0,49(6):9336-9345.
  [2]HU Y H,WANG H,HU B.Thinnest two-dimensional nanomaterial-graphene for solar energy[J].Chem Sus Chem,2010,3:782-796.
  [3]LI X S,CAI W W,AN J H,et al.Large-area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and uniform graphene films on copper foils[J].Science,2009,324(5932):1312-1314.
  [4]REINA A,JIA X,HO J,et al.Large area few-layer graphene films on arbitrary substrate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J].Nano Letters,2009,9(1):30-35.
  [5]KIM K K,REINA A,SHI Y M,et al.Enhancing the conductivity of transparent graphene films via doping[J].Nanotechnology,2010,21(1):285205.
  [6]吴娟霞,徐华,张锦.拉曼光谱在石墨烯表征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2014,72(3):301-318.
  [7]陈抗生.电磁场理论与微波工程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8-151.
  [8]MICHALSKI K A,MOSIG J R.Multilayered media Green’s functions in integral equation formulations[J].IEEE Trans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1997,45(3):508-519.
  [9]GOMEZ-DIAZ J S,PERRUISSEAU-CARRIER J.Microwave to THz properties of grapheme and potential antenna applications[J].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2,3(3):239-242.
  [10]HANSON G W.Dyadic Green’s functions for an anisotropic,non-local model of biased graphene[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 and Ropagation,2008,56(3):747-757.
  [11]LOVAT G.Equivalent circuit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and transmission through graphene sheets[J].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2012,54(1):101-109.
  [12]刘川,蒋全兴.利用屏蔽室壁面的标准测试窗口测量孔缝泄漏及材料的屏蔽效能[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2(2):27-29.
  [13]FALKOVSKY L A.Unusual field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Hall effect in grapene[J].Physical Review B,2007,75(2):033409.
  [14]HONG S K,KIM K Y,KIM T Y,et al.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monolayer graphene[J].Nanotechnology,2012,23(1):455704.第36卷第5期2014年10月光学仪器OPTICAL INSTRUMENTSVol.36, No.5October, 2014
其他文献
摘要: 基于薄膜干涉分光技术开发了多光谱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样机,样机由分光滤光片、CCD相机、逻辑控制组件和计算机终端软件等组成,并在农产品检测、成分检测等方面开展了多光谱检测技术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多光谱成像系统能够进行高分辨率的光谱图像采集,并进行光谱重建和聚类等分析。在农产品检验中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将霉变的黄豆与优质黄豆进行快速区分;在电解液浓度和成分检验中能够将不同浓度或不同成分的液体
期刊
摘要:  蓝宝石材料具有高度力学和化学稳定性,因此以蓝宝石作为衬底的光盘是实现长时数据存储的有效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单晶蓝宝石材料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当扫描光束入射到单晶蓝宝石基底表面时会发生双折射,从而使标准的CD读取系统对蓝宝石光盘失效。针对蓝宝石材料这一特性,建立了光束在单晶蓝宝石衬底中传输的物理模型,提出采用石英补偿板来补偿蓝宝石衬底像差的补偿机制。进行了数据读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述像
期刊
摘要: 为提高石油生产中原油采收率,需对原油采集时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提出一种基于管壁振动频率的光纤流量监测系统,通过对缠绕在油管外壁的传感光纤感应流体经过管壁时由湍流产生的振动,从而实现流量监测。通过实验总结出管壁的振动频率特性,并在此频率特性范围内确定出平均流量与管壁振动加速度脉动值的标准方差的量化关系,求解出相应的流量。  关键词: 石油生产; 流量; 光纤; 湍流; 振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双目视觉通过模仿人类视觉来获得物体的深度信息,使机器具有从二维图像认知三维环境的能力。针对特定应用场合,建立一种自主设计的反光标志点,通过被动式反射光源发出的光来进行定位。基于双目视觉原理搭建试验平台,分析了系统硬件各组成部分技术特点,通过对系统硬件的特殊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复杂背景对目标物识别定位的干扰。最后通过距离和角度测量试验,验证系统的精度。  关键词: 双目视觉; 视差; 三维坐标;
期刊
摘要:  研究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原理和电缆局部放电原理的电力电缆故障定位技术。通过在电缆上施加高压脉冲,使得电缆上有故障的位置产生局部放电,从而产生振动信号。并将放电脉冲信号同步传输给分布式光纤振动监测系统。通过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来探测电缆沿线放电产生的振动信号,并对振动信号进行定位。将该故障定位技术应用于电力电缆沿线上监测电缆故障的状态分布,并进行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
期刊
摘要: 激光干涉引力波观察台(LIGO)是世界卓越的干涉型引力波探测设备。最初的LIGO探测器已经超出了设计的灵敏度,能够用来探测相距大约40 Mpc的双中子星的合并信号,探测信噪比等于8。当探测器还没被建造时,LIGO科研团队主要和Virgo团队合作,探究了大量天体物理学方面的上限。LIGO目前已经步入了先进探测的新领域,拥有升级版的先进LIGO干涉型探测器。LIGO实验室也和众多印度研究中心合
期刊
摘要:  为了有效的记录和再现物体的数字全息图,搭建了以液晶光阀(LCD)为透镜的傅里叶数字全息装置。根据全息理论,分析了傅里叶数字全息的记录、再现及实验原理,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再现算法简单,缩短了再现周期,可实现准实时化。并成功应用傅里叶变换全息来对字母和数字进行实时相干识别。  关键词:  全息; 傅里叶变换; 存储; 再现  中图分类号: TN 26文献
期刊
摘要: 为了研究温度传感器测量小热惯量温度场的准确性和即时性,对2 ml沸水分别利用水银温度计、热电偶和金属管封装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进行测温,所测温度的值分别为94.0 ℃、95.0 ℃和98.6 ℃,三者的响应时间分别为10.0 s、8.5 s、2.5 s。可见,小体积金属管封装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并对不同封装工艺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传感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小
期刊
摘要: 针对目前工业检测用的连续变倍显微物镜分辨率低的问题,结合机械补偿结构的变焦原理,实现了基于Zemax的简单连续变倍显微物镜设计。该物镜由6片材料为F1、K9、ZF3组合的双胶合组构成,结构简洁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可以0.7×~4.5×连续变倍,能与1/3英寸CCD匹配。利用MATLAB对变倍组和补偿组的运动轨迹进行拟合,验证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整个连续变倍显微物镜满足工业视频检测的使用要
期刊
摘要:  针对扫频光源相干层析成像系统(SSOCT)光谱的非高斯型分布,对采样到的干涉光谱实施了基于汉明窗函数的光谱整形。利用选用的汉明窗整形算法,成功地实现了对样品(镀膜的塑料卡片)上界面层析成像纵向分辨率的提升,使其上界面膜层的分辨率从128.9 μm提高至109.4 μm。由于更好地压缩  纵向扫描(Ascanning)信号的展宽,因此基于汉明窗算法的光谱整形的方法比传统对原始数据直接快速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