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体育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c4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为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拉开了序幕,它标志着课程改革已进入实行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9月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重新审视其走过的历程,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体育 教学改革
  一、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由于一线体育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固有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会遇到很多诸如教师教学观念如何转变、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学习评价等方面改革的难题,而这些难题也是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二是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缺乏应有的认识,传统的教学思想仍在左右着他们的教学思路。
  2.部分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要环节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则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此,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但从目前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构成上来看,呈现出学历偏低和年龄偏大的现象。在乡村学校还存在着体育代课教师,他们缺少教学研究,缺乏新课程专业引领,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部分领导者素质较低。
  3.忽视了技能和体能的实效性。体育课上只求学生动,不求掌握技能;只求走过场,不讲求技能的提高;只求欢快,不求练习的负荷实效。在技术技能类教学中,也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学生自己去创新、去体验,花的时间长不说,恐怕再聪明的学生也难创造出固有的技术。新的课程理念不能落实到掌握技能、提高体能水平上,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新体育课改注重主体教学、快乐教学等就可不讲求技能提高了,这是对新课标认知上的严重误区。
  二、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1.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在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这种陈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2.体育教师要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是指在教与学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融洽。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交流”;二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要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程把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和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培训。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国家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课程改革,要真正在思想工作上重视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农村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切实的支持。
  2.学校领导要重视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贯彻。学校领导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除了体育教师外,班主任、其他爱好体育的教师、一些水平较好的学生以及校外有体育特长的社会人员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
  3.加大经费投入。首先,国家和地方应加大财政投入,改善體育教学条件,为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为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提供物质条件。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办学。
  4.因材施教,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以及学生本身实际情况的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方向和水平上也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训练等方面也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做到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5.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其他文献
学校的科学管理,要求学校领导人最佳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诸因素,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最优化。列宁曾说:“学校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  教师是学校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是教育方针的具体执行者,是完成教育、教学任
期刊
小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其实就是对游戏的兴趣,同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油然而生的兴趣就是冲着电脑中的游戏而来的,如果要使小学生的这种自发兴趣长久强化保持下去,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引领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通常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失去兴趣,我们要使学生有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就必须抓住学生玩游戏的特点,发挥游戏的独特作
期刊
中小学教师能否搞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所开展的教育科研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所进行的科研又有哪些不同,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的优势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是可行的。它具有以下优势:  1.中小学教师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育科研只有置身于实践之中,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广大中小学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最了解教育对象——中小学生,这是进行教育
期刊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经验背景,作为思维阶段的开始。”新课程数学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学情境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外界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将学生带入具有真实的社会化、生活化的氛围。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一、创设故
期刊
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任务型”活动,每个单元以功能为主题,以话题为支撑,以结构为平台,以任务为载体,以意义交流为目的,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基本思路,为任务型课堂教学构建了基本框架。下面根据新教材的目标和特点,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尝试。  一、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参与意识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使英
期刊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笔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科学化的班级管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能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给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总之,优秀班集体的构建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现代新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教师 素质  随着现代音乐教育思想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验稿)》的颁布与实施,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做了明确的定位,也对其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新
期刊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能力需求。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师资队伍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应如何改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师 课程整合  一、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要想开展好信息技术教育,首要因素就是要重视践行者——信息技术课教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从目前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来看,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迁移不够理想,也就是理论尚未完全内化为教师意识,更没有在教学中实践。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参与培训之后,很难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有效促进的“瓶颈”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一“瓶颈”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