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多种货币国际化的历史与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的分析,探究了人民币国际化弯道超车的可能路径。首先分别回顾了英镑、美元、欧元的国际化成因,分析了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意义。其次,分别梳理提炼了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条可能路径——以“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为主导的国际贸易路径、以数字货币为主的货币路径和以“碳排放”、“可燃冰”为契机的能源定价路径。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 碳排放定价权 可燃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迅猛发展,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内去杠杆、调结构的经济结构优化改革,我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总体经济水平也进入到一个平稳发展阶段。在国际方面,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贸易、金融等领域多点开花,从自贸区的建设到“一带一路”的项目,再到亚投行主导的国际区域合作与共同建设,中国也越来越多地以经济强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在一个国家成长成为世界级经济强国的道路上,人们普遍会关注这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际贸易、货币地位等四个方面的表现:本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本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世界500强企业中本国企业所占比例以及本国货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所占的比例。
分别审视我国的这四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在国民生产总值方面,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GDP约为11万亿美元,占据总量的14.84%,仅次于美国,位列于世界第二;在进出口贸易额方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3.685万亿美元,是在中国连续三年蝉联贸易额全球第一之后的首度排名滑落,成为次于美国的第二名,根据中国商务部的估算,2016年中国占全球贸易的比重约为14%;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占有率上,根据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社于2016年7月发布的世界500强名单2016年排行榜上,中国两岸三地的企业数量上升到110家,位居世界第二,占比22%;而在中国主权货币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方面,人民币在2016年10月1日才刚刚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随后在IMF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外汇储备报告中,人民币第一次作为单独的货币种类归类统计出现在报表当中,从储备货币规模来看,目前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规模约84.51亿美元,排名在参与COFER调查的IMF成员国家已支配外汇储备排名中的第七位,份额约占1.07%,根据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2016年的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支付(按金额计算)中的排名为第五位,市场份额上升到2.00%左右。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在国内经济、对外贸易和国内公司质量方面都很有优势,而相比之下,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与中国的经济水平和贸易规模等并没有那么相称。虽然人民币加入SDR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是里程碑的一步,但事实上在此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才刚刚起步,同时由于人民币在国际范围的应用密切关系到我国的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以及我国的对外贸易等诸多方面,未来我们在这个领域需要关注和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可以说,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急需在国际金融大环境不甚乐观的当下,各国追求比拼自身经济及综合实力发展的时刻,努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弯道超车”。
二、货币国际化历史
在世界货币的演变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这样几种货币:英镑、美元、欧元,时至今日,它们都是在世界货币中举足轻重的国际货币,但它们货币国际化的路径却各有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历史回顾,从中得到一些对人民币国际化弯道超车有益的启示。
(一)英镑的启示
英镑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发行的、却能执行国际货币职能的信用货币。但实际上英镑早在1717年就在尝试从价值上与黄金价值进行绑定,而在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一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从英镑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经验,货币的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长期处于“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不仅如此,英国还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发展英国经济。其次,主权国家必须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贸易地位,英国是当时国际贸易第一大国,被誉为“世界贸易垄断者”。作为货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保证,主权国家还必须建立强大的金融市场。英国是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发行英镑的英格兰银行被称为“银行的银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伦敦金融中心能够为飞速发展的国际贸易提供伦敦汇票业务以及相应的融资支撑。
(二)美元的启示
美国成功地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契机,在本国国土远离战场的同时,发展经济,发达金融市场,并铺开与各个战争国家之间的军火等方面的贸易,从而实现对英镑统治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弯道超车”,成功地将美元国际化。诚然,美元国际化的历史性契机不可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重现,但回顾美元国际化的路径,却能为我们揭示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主导货币的先决条件:首先,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从美元的崛起来看,国际货币的核心竞争力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所提供的,强大的国家就会有强大的货币。现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依然体现着美国在国际经济中重要性,在前文提到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世界500强企业占比以及本国货币的外汇储备占比方面,美国的排名都是在第一位,且在一些方面的领先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此外,美元在国际市场的强势表现,也得益于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1]。美国拥有最自由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世界金融中心——纽约,能够为全世界的美元持有者提供最具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投资平台。而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恰恰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要想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人民币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人民币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便捷安全的交易流通,人民币资产可以通过人民币外汇金融衍生品等途径有效保值增值。才会使得国际更多的经济体愿意主动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愿意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三)欧元的启示
欧元的诞生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一次有益尝试。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的观点指出:如果大区域由许多个国家组成,且国与国之间的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那么浮动汇率制度就是多余的,这些国家在理论上就存在只使用一种货币的可能[2]。按照他的设想,西欧各国经济水平相近,各国间要素流动性较高,存在组成一个货币区,在货币区内各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甚至于使用统一货币的可能。欧元成为了货币史上第一个非主权国家货币的国际货币。可以说,欧元的诞生是世界货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是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历史提醒着我们这样一种货币发展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当今的亚洲,因为如今的亚洲各国与欧元区各国相比:在经济上,各国间经济水平差异很大,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差距极大,成立统一货币区的经济基础并不成熟。在政治上,亚洲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很多国家间存在领土领海争端,国家之间缺乏政治互信,统一区域货币还存在政治阻碍。
三、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路径
路径一:贸易路径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自此我国开展区域性金融与贸易活动,大力发展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往来与直接投资等。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借“一带一路”的贸易东风,利用国际项目中人民币的支付与结算等实际应用,增加“一带一路”相关中小型国家对人民币外汇的使用以及作为外汇储备的持有,带领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因为国际项目的存在,将有效扩大人民币的对外投资范围,以及增加人民币的长期投资规模,这些都是对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有利因素。
与此同时,由我国牵头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重点支持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工程相辅相成,意旨加强中国与亚洲国家及地区的金融合作,增强区域金融稳定,促进区域建设互联互通,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投行的存在打破了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的桎梏,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找到了更好也更为丰富的投资机会。虽然中国目前依然以美元作为在亚投行的主要募资货币,但是作为主要出资国的中国,在未来渐趋转入用人民币进行出资与募资,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的趋势,那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来说,又将会是重要一步。
路径二:货币路径
从历史上来说,在英镑、美元、欧元等货币成为世界货币之前,作为世界货币参与贸易流通的是金币、银币等有价金属货币,也就是说英镑、美元等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实际上是纸币带领的信用货币时代取代了金属货币时代。而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随着国内人民币无纸化进程的迅速进展,实物货币的电子化和数字化范围逐渐扩大,由人民币交易结算为主体的数字货币时代取代纸币时代,将会是比由一种国家的主权货币取代另外一种作为世界货币更有意义的货币历史进展。
伴随着货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如果在未来的5~10年中出现主权货币国家发行主权数字货币,那么该国的数字货币将成为国际货币和超主权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通过主权国家的数字货币创新,以若干主导货币国家的数字货币为锚货币,将可能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发展完善,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这是一种寻求超主权货币的可能路径,而中国人民币目前在国内的数字化发展较全球来说都是颇具优势的,那么在数字货币时代来临的时刻,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弯道超车”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路径三:能源定价路径
历史上英镑、美元成为历史货币进程中,牢牢掌控了对煤炭、石油这类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实现了“煤炭-英镑”“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体系,我们可以据此联想到,如果人民币能够实现对能源所有权或者其他大宗商品的定价,将会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此方面,人民币可以向以下两个资源控制、能源定价方向发展:
其一是碳排放,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定价权和碳计价结算货币主导权还未有定数,争夺碳交易定价权利与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3]。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市场,巨大的碳排放权的供应者,加速推进碳金融的发展[4],加强人民币在碳排放定价方面的主动权,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条新路径。
其二是在可燃冰等新兴清洁能源的定价方面,我国于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实现了可燃冰的试采成功,虽然在可燃冰的商业开发和利用方面可能我国还有5~10年的进程需要逐步发展,但是根据我国对这种新型能源的蕴藏量,以及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日益消耗,可以想到在未来我们一定会转向新型的能源作为世界的主导能源,而可燃冰作为不同储藏形式的甲烷氣体,在开采方面还有待发展,却在使用方面已经相对成熟了,因为在我国很多地方的民用燃料和汽车动力等都已经改为甲烷气体了,在很多大型耗能产业中,甲烷作为动力燃料也表现不俗,所以如果未来能够降低可燃冰开采的成本,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开发利用,进一步使用人民币对这种新能源进行定价,将会是一条非常有希望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之路。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该国金融竞争力、对外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影响力的集中体现。目前,美国、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既给中国的外汇资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而且对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也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和区域合作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货币演变、能源定价等契机,努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弯道超车。
参考文献
[1]刘永祥.日元、美元的国际化历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蒙代尔.汇率与最优货币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黄志刚,谢娇凌,黄艳林.我国碳排放权期货产品开发研究[J].企业经济,2012(12).
[4]贾晓薇,刘雅斓,牛薇薇.碳金融的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5).
作者简介:胡馨慧(1993-),女,汉族,河北廊坊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 碳排放定价权 可燃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迅猛发展,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内去杠杆、调结构的经济结构优化改革,我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总体经济水平也进入到一个平稳发展阶段。在国际方面,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贸易、金融等领域多点开花,从自贸区的建设到“一带一路”的项目,再到亚投行主导的国际区域合作与共同建设,中国也越来越多地以经济强国的身份出现,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在一个国家成长成为世界级经济强国的道路上,人们普遍会关注这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际贸易、货币地位等四个方面的表现:本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本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世界500强企业中本国企业所占比例以及本国货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所占的比例。
分别审视我国的这四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在国民生产总值方面,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GDP约为11万亿美元,占据总量的14.84%,仅次于美国,位列于世界第二;在进出口贸易额方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3.685万亿美元,是在中国连续三年蝉联贸易额全球第一之后的首度排名滑落,成为次于美国的第二名,根据中国商务部的估算,2016年中国占全球贸易的比重约为14%;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占有率上,根据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社于2016年7月发布的世界500强名单2016年排行榜上,中国两岸三地的企业数量上升到110家,位居世界第二,占比22%;而在中国主权货币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方面,人民币在2016年10月1日才刚刚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随后在IMF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外汇储备报告中,人民币第一次作为单独的货币种类归类统计出现在报表当中,从储备货币规模来看,目前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规模约84.51亿美元,排名在参与COFER调查的IMF成员国家已支配外汇储备排名中的第七位,份额约占1.07%,根据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2016年的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支付(按金额计算)中的排名为第五位,市场份额上升到2.00%左右。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在国内经济、对外贸易和国内公司质量方面都很有优势,而相比之下,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与中国的经济水平和贸易规模等并没有那么相称。虽然人民币加入SDR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是里程碑的一步,但事实上在此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才刚刚起步,同时由于人民币在国际范围的应用密切关系到我国的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以及我国的对外贸易等诸多方面,未来我们在这个领域需要关注和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可以说,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急需在国际金融大环境不甚乐观的当下,各国追求比拼自身经济及综合实力发展的时刻,努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弯道超车”。
二、货币国际化历史
在世界货币的演变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这样几种货币:英镑、美元、欧元,时至今日,它们都是在世界货币中举足轻重的国际货币,但它们货币国际化的路径却各有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历史回顾,从中得到一些对人民币国际化弯道超车有益的启示。
(一)英镑的启示
英镑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发行的、却能执行国际货币职能的信用货币。但实际上英镑早在1717年就在尝试从价值上与黄金价值进行绑定,而在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一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从英镑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经验,货币的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长期处于“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不仅如此,英国还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发展英国经济。其次,主权国家必须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贸易地位,英国是当时国际贸易第一大国,被誉为“世界贸易垄断者”。作为货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保证,主权国家还必须建立强大的金融市场。英国是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发行英镑的英格兰银行被称为“银行的银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伦敦金融中心能够为飞速发展的国际贸易提供伦敦汇票业务以及相应的融资支撑。
(二)美元的启示
美国成功地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契机,在本国国土远离战场的同时,发展经济,发达金融市场,并铺开与各个战争国家之间的军火等方面的贸易,从而实现对英镑统治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弯道超车”,成功地将美元国际化。诚然,美元国际化的历史性契机不可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重现,但回顾美元国际化的路径,却能为我们揭示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主导货币的先决条件:首先,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从美元的崛起来看,国际货币的核心竞争力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所提供的,强大的国家就会有强大的货币。现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依然体现着美国在国际经济中重要性,在前文提到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世界500强企业占比以及本国货币的外汇储备占比方面,美国的排名都是在第一位,且在一些方面的领先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此外,美元在国际市场的强势表现,也得益于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1]。美国拥有最自由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世界金融中心——纽约,能够为全世界的美元持有者提供最具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投资平台。而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恰恰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要想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人民币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人民币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便捷安全的交易流通,人民币资产可以通过人民币外汇金融衍生品等途径有效保值增值。才会使得国际更多的经济体愿意主动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愿意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三)欧元的启示
欧元的诞生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一次有益尝试。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的观点指出:如果大区域由许多个国家组成,且国与国之间的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那么浮动汇率制度就是多余的,这些国家在理论上就存在只使用一种货币的可能[2]。按照他的设想,西欧各国经济水平相近,各国间要素流动性较高,存在组成一个货币区,在货币区内各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甚至于使用统一货币的可能。欧元成为了货币史上第一个非主权国家货币的国际货币。可以说,欧元的诞生是世界货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是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历史提醒着我们这样一种货币发展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当今的亚洲,因为如今的亚洲各国与欧元区各国相比:在经济上,各国间经济水平差异很大,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差距极大,成立统一货币区的经济基础并不成熟。在政治上,亚洲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很多国家间存在领土领海争端,国家之间缺乏政治互信,统一区域货币还存在政治阻碍。
三、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路径
路径一:贸易路径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自此我国开展区域性金融与贸易活动,大力发展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往来与直接投资等。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借“一带一路”的贸易东风,利用国际项目中人民币的支付与结算等实际应用,增加“一带一路”相关中小型国家对人民币外汇的使用以及作为外汇储备的持有,带领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因为国际项目的存在,将有效扩大人民币的对外投资范围,以及增加人民币的长期投资规模,这些都是对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有利因素。
与此同时,由我国牵头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重点支持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工程相辅相成,意旨加强中国与亚洲国家及地区的金融合作,增强区域金融稳定,促进区域建设互联互通,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投行的存在打破了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的桎梏,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找到了更好也更为丰富的投资机会。虽然中国目前依然以美元作为在亚投行的主要募资货币,但是作为主要出资国的中国,在未来渐趋转入用人民币进行出资与募资,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能的趋势,那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来说,又将会是重要一步。
路径二:货币路径
从历史上来说,在英镑、美元、欧元等货币成为世界货币之前,作为世界货币参与贸易流通的是金币、银币等有价金属货币,也就是说英镑、美元等货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实际上是纸币带领的信用货币时代取代了金属货币时代。而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随着国内人民币无纸化进程的迅速进展,实物货币的电子化和数字化范围逐渐扩大,由人民币交易结算为主体的数字货币时代取代纸币时代,将会是比由一种国家的主权货币取代另外一种作为世界货币更有意义的货币历史进展。
伴随着货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如果在未来的5~10年中出现主权货币国家发行主权数字货币,那么该国的数字货币将成为国际货币和超主权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通过主权国家的数字货币创新,以若干主导货币国家的数字货币为锚货币,将可能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方向发展完善,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这是一种寻求超主权货币的可能路径,而中国人民币目前在国内的数字化发展较全球来说都是颇具优势的,那么在数字货币时代来临的时刻,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弯道超车”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路径三:能源定价路径
历史上英镑、美元成为历史货币进程中,牢牢掌控了对煤炭、石油这类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实现了“煤炭-英镑”“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体系,我们可以据此联想到,如果人民币能够实现对能源所有权或者其他大宗商品的定价,将会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此方面,人民币可以向以下两个资源控制、能源定价方向发展:
其一是碳排放,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定价权和碳计价结算货币主导权还未有定数,争夺碳交易定价权利与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3]。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市场,巨大的碳排放权的供应者,加速推进碳金融的发展[4],加强人民币在碳排放定价方面的主动权,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条新路径。
其二是在可燃冰等新兴清洁能源的定价方面,我国于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实现了可燃冰的试采成功,虽然在可燃冰的商业开发和利用方面可能我国还有5~10年的进程需要逐步发展,但是根据我国对这种新型能源的蕴藏量,以及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日益消耗,可以想到在未来我们一定会转向新型的能源作为世界的主导能源,而可燃冰作为不同储藏形式的甲烷氣体,在开采方面还有待发展,却在使用方面已经相对成熟了,因为在我国很多地方的民用燃料和汽车动力等都已经改为甲烷气体了,在很多大型耗能产业中,甲烷作为动力燃料也表现不俗,所以如果未来能够降低可燃冰开采的成本,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开发利用,进一步使用人民币对这种新能源进行定价,将会是一条非常有希望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之路。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该国金融竞争力、对外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影响力的集中体现。目前,美国、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既给中国的外汇资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而且对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也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和区域合作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货币演变、能源定价等契机,努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弯道超车。
参考文献
[1]刘永祥.日元、美元的国际化历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蒙代尔.汇率与最优货币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黄志刚,谢娇凌,黄艳林.我国碳排放权期货产品开发研究[J].企业经济,2012(12).
[4]贾晓薇,刘雅斓,牛薇薇.碳金融的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5).
作者简介:胡馨慧(1993-),女,汉族,河北廊坊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