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比乾隆差在哪里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多年以来,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儿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欢。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雍正是一个严酷、苛刻、吝啬的暴君,而乾隆则是一个慷慨、宽厚、仁慈的明主。
  雍正上台后的第一个月,就下令吏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积欠,并限期追缴。一时间,在康熙朝几十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宽大政策下舒坦惯了的官员们被闹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多年来被熟视无睹的一个个贪污挪用公款钱粮的大窟窿被纷纷刨开。对于发现的亏空,不论涉及多大的贵戚,雍正都严厉查处。一时间被革职、抄家,乃至斩首、自杀的比比皆是。官员们哪吃过这样的苦啊!一个个在水深火热之中期盼着救星的来到。终于,雍正十三年,救星来了——雍正去世,“乾隆爷”即位。连年号都还没来得及改,这位大救星就下令把雍正十二年以前各省亏空积欠钱粮等一并豁免,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困扰官员们多年的棘手问题。对大批因为亏空钱粮而被处理的官员们,乾隆也是恩泽普降“名下应追各项银两,俱着豁免”,有关服刑人员“概行宽释”。如此大的反差,怎能不让人们对乾隆的天恩浩荡颂声如雷,同时也暗暗对严酷苛暴的雍正齿冷三分呢?
  雍正制定的另一项凸显其“苛暴”本质的政策是要求绅衿与平民百姓一样一体当差纳粮。要知道,长期以来绅衿阶层一直享有经济上的特权,如以儒户、宦户的名义不用当差服徭役、不用缴纳耗羡钱粮等等。而雍正这个“胆大妄为”的“暴君”却连这样的天经地义也敢打破!从雍正元年开始,就在河南开始试点推行“绅衿里民一例当差”的改革。雍正二年又正式下令革除儒户、宦户名目,禁止绅衿逃避丁粮差役,并严厉打击其包纳拖欠钱粮、包揽词讼、欺凌佃户等不法行为。
  此令一下,一时间舆论哗然,让读书人跟泥腿子一样当差纳粮,这不是要斯文扫地了吗?各地绅衿因此而与地方官龃龉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雍正作为败坏斯文的形象也就在士人们的眼中根深蒂固了。而乾隆却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展示了英明仁慈的形象。即位不久,他就下诏“一切杂色徭役,则绅衿例应优免”,恢复了绅衿们的全部特权。于是“积弊”尽扫,士人们又可以扬眉吐气了,而由他们所主导的社会舆论自然也忘不了要激浊扬清,歌颂英主,鞭笞暴君一番!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细致地把乾隆那些丰功伟业仔细梳理一番,就会发现这些事情在本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花钱!
  只要是花钱,不管花得聪不聪明,是不是地方,有没有效率,总归是一件讨人喜欢的事。一方面收到钱的人自然会感激涕零,另一方面这么多银子堆下去多少会有些政绩,再加上只要不在乎钱,在打击贪污腐败方面就不必那么认真,大可宽大为怀,让官员们皆大欢喜。这样一来,执政者的名声自然会越来越好,执政者自己也乐得逍遥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加强财政、控制开支、整顿吏治是件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自己没有好处不说,也断了别人的财路,很容易惹来一身骂名,虽说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是更健康了,可又有几个人会为了这个来感谢你呢?你只不过是为下一任执政者的慷慨美名做了嫁衣而已。愿意这样做的执政者,要么是太“笨”——笨到不会为自己打算的地步,要么就是太“命苦”——命苦到继承到了一个已经被差不多掏空了的家底,以至于没办法继续再掏下去。
  不论是上述哪一种原因,雍正真的这样做了。终其一生,雍正都是在殚精竭虑地用尽各种方法去改善税收的体制、提高官僚系统的效率、开源节流、加强国力。虽然因此落得个怨声载道,但雍正留给乾隆的遗产却是实实在在的。比银子的数目更重要的是,雍正给乾隆留下了一个相对清廉、高效的税收和行政体系,为乾隆能够当一个“慷慨宽厚”的明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雍正和乾隆的名声差别大,与这两位皇帝不同的统治政策和作风有关。应该说,他们两人分别代表的兩类领导官员。
  乾隆式的官员,在经济政策上好大喜功,喜欢花钱搞工程、上项目。而雍正式的官员恰恰相反,在经济政策上,他们会努力开源节流,对于建设项目会认真评估,从而给人一种吝啬乃至严苛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他们也会将其带到官员政策之中去。很明显,这样的官员通常不会有多么好的人缘。
  (摘自《学习时报》)
其他文献
厦门市城管执法局按照省、市“两违”整治工作的部署,全面开展督查督办,坚持市区联动,下沉一线破解难题,协同推进联手攻坚克难,以对新增“两违”“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持续保持治违高压态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在厦门,攻坚克难,拔掉“两违”建筑、清理违法广告牌的事例层出不穷。细致全面的执法巡查,使隐蔽的违建无所遁形;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为长效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而科技手段的升级,更是助力了厦门
期刊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译文的不断刊登,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逐渐深化。此时,这些译文中的《共产党宣言》的片断文字和部分章节,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与理论渴望。因此,陈独秀认为应尽快把《共产党宣言》全文翻译出版,以适应时代的召唤。  当时,担任上海《星期评论》主编的戴季陶也曾计划翻译《共产党宣言》,并在《星期评论》上连载。《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得知此事后,极力支持,向戴季陶举荐了陈
期刊
《普京:权力的逻辑》  [德]胡贝特·塞佩尔 著 王蕾 译   译林出版社 2019年9月出版  2018年,普京在大选中获胜,第四次就任俄罗斯总统。这是他创造的诸多奇迹之一。在当代政坛,普京无疑是叱咤风云的神秘人物。本书作者多年来同普京密切接触,得以近距离观察普京的执政风格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还深入采訪了普京的政坛敌友,收纳各方声音。凭借权威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力争还原一个真实而丰满的
期刊
3月18日,作家李敖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终年83岁。这位风流人物就此结束了他鏖战四方的一生。  李敖嬉笑怒骂,口无遮拦,一生骂过三千余人,其中有政治人物,有娱乐明星,有文化学者:他对蒋介石父子口诛笔伐四十多年,两度入狱,写了100多本著作,被禁了96本;他与明星胡茵梦离婚后,恶语相向,在电视节目里把这个与他只有115天婚姻的前妻骂了70多集;他指责金庸伪善,讽刺三毛贩卖异国情调,鄙视龙应台删减历
期刊
从首届总统李承晚到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再到原本被认为已经“幸免”的前总统李明博,韩国历任前总统都显得结局凄凉,难逃“青瓦台魔咒”。  涉嫌受贿等指控被捕的李明博3月26日通过辩护律师记者会表示,拒绝接受检方的一切调查,不会接受狱中审讯。身处“魔咒”中的李明博,期待着能有“公正的调查”。  “政治报复”or“实现正义”  李明博是第四位涉腐被捕的韩国前总统,这之前三位是全斗焕、卢泰愚、朴槿惠。韩国检方
期刊
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袭,行之凡600年。卫所之制,后来虽不能无弊,然推原其立法之始,亦确是一种很完整的制度,能不烦民力而造成多而且强的军队。所以明朝开国的规模,并不能算不弘远。只可惜他私心太重。废宰相,使朝无重臣,至后世,权遂入于阉宦之手。重任公侯伯的子孙,开军政腐败之端。他用刑本来严酷,又
期刊
冷战结束后20年来,西方(主要指美欧)与俄罗斯的关系并未如预先设想的那样持续改善,反而频生龃龉。  其实,西方这种反俄情绪有着深远的历史政治脉络和战略文化基因,并形成了——“恐俄症”。它的特点是总担心俄国会无止境地对外扩张、并威胁西方世界的安全。而对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可能围堵、遏制和削弱俄国的力量。它最先发源于19世纪的英国,并催生了近百年的大规模地缘战略竞争——英俄“大博弈”。  争夺中亚的
期刊
《谁在世界中心》  温骏轩著  中信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  放眼世界,博弈是永恒的主題,但每个时代的大国博弈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天涯论坛国际观察代表人物温骏轩历时8年,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地图为工具,从地缘视角探讨了中国崛起路线。在地域上,他形象生动地解析了欧洲、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区域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从时间上,他回顾了世界的历史,探讨了文明兴衰、民族兴亡的规律,为我们了解当今世界大国
期刊
当前,疫情尚未结束,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那么,如何评价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理性认识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重点工作该如何调整?为此,本刊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研究员。  《领导文萃》:2019年12月底武汉暴发的新冠肺
期刊
近两年,传统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追捧,更出现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现象级电视节目,引领一大批观众重新关注起古典诗词。  为什么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唤醒逐渐远去的传统文化?为什么我们要读古诗?  93岁的数学教授潘鼎坤老先生说,自己从小学习古诗,“数学是表达客观规律的语言,而诗歌展现的是人类内心世界的语言。”  电影《死亡诗社》中有一段经典对白:“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
期刊